APP下载

论抗战时“国统区”和“苏区”抗战美术精神与我国文化自信

2018-05-15邓春蓉

戏剧之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国统区苏区文化自信

邓春蓉

【摘 要】70年前,经过14年的浴血抗战,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民族救亡战争中,中国的美术工作者们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担当,纷纷以美术为武器,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形成了独特的抗战美术精神。抗战美术精神是伟大抗战精神和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分别对抗战时“国统区”与“苏区”抗战美术成就及其精神予以阐述,并基于此通过弘扬抗战美术精神,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关键词】“国统区”;“苏区”;抗战美术精神;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4-0103-02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美术工作者们高举“民族救亡”的大旗,在炮火纷飞、交通中断、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以满腔的爱国热情、昂扬的战斗姿态,倾情投入抗战美术的创作之中,用美术作品凝聚民族精神、坚定抗战意志、强固必胜信念,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形成了时时激励后人而又独具特色的抗战美术精神。如今,战火已经远去,但他们创作的美术作品,有不少已成为中国民族文化史上的典范之作、传世之作,认识、挖掘其蕴含的伟大精神,并将之弘扬光大,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统区”抗战美术成就及其精神

自“九一八事变”起,中国文艺界的有识之士就痛感国土沦丧、民族危亡,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为抗战奔走呼号,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抗战文艺作品,而美术界的先觉者也不例外,他们通过自身的艺术优势,为宣传抗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当时的国民政府经武汉迁往重庆,很多美术界人士同其他各界人士一道,经过千里辗转迁徙,随迁到抗战时的陪都及西南大后方,并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国统区”抗战美术界。

抗战时期,“国统区”组织与开展抗日宣传主要是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和中华全国漫画作家抗敌协会。当时在重庆有许多闻名中外的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如徐悲鸿、张善子、丰子恺、傅抱石、李西陇、林风眠、叶浅予、吴作人、王琦等,他们不但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尊严、保持民族气节,还克服种种困难,用手中的画笔号召全民抗战,以义卖作品等方式为抗战筹款募捐。

例如,在抗战期间,徐悲鸿面对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危局,“遥看群息动,伫工待奔雷”,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与超高的效率,先后创作了《风雨鸡鸣》《漓江春雨》《巴人汲水》《群马》《愚公移山》《奔马》《灵鹫》《群狮》《山鬼》等一系列名作。其中,《愚公移山》创作于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最为漫长而痛苦的战略相持阶段,“国统区”弥漫着一股愁云惨雾,很多人对抗战失去信心,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徐悲鸿借用中国古代经典《列子·汤问》中的一则寓言,来体现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美德、自力更生的精神,号召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坚韧不拔,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树立人定胜天、抗战必胜的信心;同时在技术上,他采用中国传统美术在构图、笔墨、色彩上的优势,又融汇西方美术中素描的写实之风,且画风遒劲,以前所未有的独创形式表达了民族精神这一内核,成就了这幅传世佳作。

相比这些名家名作,在抗战美术宣传中最活跃、在民众中最具影响力的画种要数木刻与漫画。这是因为当时物资奇缺,而木刻制作简单,便于翻印、传播,且线条粗犷,视觉冲击力强,便于普通民众接受;而漫画主题清晰、讽刺犀利,艺术感染力强,广受民众欢迎。很多美术界人士,纷纷走出画室,走上街头,前往战区,深入敌后,用木刻与漫画等艺术形式,为抗敌宣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苏区”抗战美术成就及其精神

全面抗战开始后,延安成为人们向往的革命胜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吸引了大批文艺界人士,积极开展抗日艺术活动。延安美术工作者协会在1937年成立,后改名为“陕甘宁边区美术工作者协会”,“苏区”抗战美术界形成。那时“苏区”物资极其匮乏,且因为坚持“文艺大众化”的指导思想,其抗战美术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木刻和壁画。

在木刻方面,由于其自创材料特殊,具有可复制、故事化、直观化等特点,深受边区和根据地人民的欢迎与喜爱。古元、彦涵、夏风、罗工柳、张望、胡一川、江丰等青年美术工作者,正是以木刻为武器,加入到抗日战争中。他们采用内容、形式多样化的创作方式(如制作木版年画等),以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唤起民众、组织民众,共同抗击民族敌人。

例如,彦涵于1941-1942年亲历了太行山根据地最艰难,但也最振奋人心的斗争阶段,基于此,他于1943年创作了《当敌人搜山的时候》木刻,描绘了面对日军疯狂的“扫荡”,根据地军民团结、共同对敌的场面,生动而有力地表达了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鱼水情,传达了“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的思想,表现出中华儿女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信心,极大地激发了军民的抗日热情和战斗力量。

在壁画方面,活跃在边区和根据地的广大美术工作者,怀着爱国之情,深入农村和战地,以简单仅有的材料与工具,在炮火纷飞中创作出大量直接为抗战服务的壁画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多样、主题鲜明。战争推进到哪里,这些美术工作者就把宣传壁画画到哪里,在苏区的每条街道、每个村庄都随处可见。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壁画以其崇高的爱国热情、特殊的表现方式,凝聚着普通民众的抗战之心,鼓舞着前线战士的抗敌斗志,对抗战胜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弘扬抗战美术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不管是“国统区”,还是“苏区”,总结起来,抗战美术精神的核心内涵都包括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团结精神,奋勇向前、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以及形式多样、富于创新的艺术活力等。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革命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抗战美术精神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在抗战期间,抗战美术精神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写下了浓墨重彩的诗篇,为激发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思往日而见未来,在当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抗战美术精神仍因其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而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弘扬抗战美术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需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加强对抗战美术史、抗战美术精神的研究,努力推进抗战美术文化资源的挖掘、梳理和总结,夯实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二是要加强对抗战美术史、抗战美术精神的宣传教育,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抗战美术精神的特有元素提炼出来,与其他相关优秀文化融合,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文化载体,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最终以文化自信凝聚全民价值共识,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洁,陈天白.重拾历史的碎片:中国艺术界抗战备忘录:1931—1945[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

[2]张建林.论文化自信视域下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与弘扬[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6).

[3]秦志龍,王岩.论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基本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2017(2).

[4]孙延俊,邓德祥.精神堡垒——民族精神的向心抗战美术的丰碑[J].文艺争鸣,2012(11).

[5]汪毅.论张善子的抗战美术[J].文史杂志,2015(5).

[6]吴云峰,姚尚右.论陕甘宁边区和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美术创作[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7]吴继金.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美术展览[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9).

猜你喜欢

国统区苏区文化自信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苏区创业致富人
抗战后期国统区的经济危机及其连锁反应*——基于国民党高层个人记述的观察
民国后期国统区选举诉讼程序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抗战时期中共国统区组织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