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舞蹈构思中的诗性追求

2018-05-15周玉

戏剧之家 2018年4期

周玉

【摘 要】舞蹈构思是由生活到诗化的过程,从生活到诗的全过程构思也是诗歌创作最为紧要的一环。舞蹈创作的起点和中心环节是对构思进行诗性的把握,是编创者在孕育和创作舞蹈过程中所进行的富有创造力的思维活动。想要将丰富、鲜活的素材和思想感情注入在舞蹈中,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舞蹈作品,首先要进行精致而新颖的艺术构思。舞蹈构思是创作者在获得灵感后,充分运用舞蹈形象思维进行合理想象,深入思考,在平常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反复酝酿提炼,选择具有创新性题材,确立主题、追求诗性的舞蹈语言,从而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

【关键词】舞蹈构思;创作灵感:诗性追求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4-0094-02

一、舞蹈构思之触媒——灵感

“灵感”一词源于古希腊时期,被称为“神灵之气”,诗人们祈求神灵赐予他们灵感,让他们的创作更加如鱼得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首先将灵感理论发展成为系统理论学说,并且较恰当地运用到了文艺创作过程中。他认为,诗歌和舞蹈是凭借灵感认识美和创造美的,没有灵感就没有艺术的想象力。灵感,又叫灵感思维,诗歌与舞蹈创作的构思都曾得益于灵感。舞蹈构思的过程需要灵感刺激,编创者要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并对这些繁琐的生活素材进行合理、有序加工,不断发挥想象力,反复尝试创作新的舞蹈动作,也许会在编创无数的舞蹈语汇后发生质的飞跃,上升为新颖独特的艺术构思。舞蹈构思只有经过长期的生活与舞台实践积累,才会有新颖的作品出现。

诗画般的原创舞剧《千手观音》是张继钢老师继舞蹈《千手观音》后又一次全新的构思,舞剧的灵感源于五千年的三晋文化,讲述了我国古代的代国公主舍身救父,最终化成“千手观音”的佛教传说故事。创作前期他统观山西从北到南文化长廊,搜寻大同云冈石窟、五台山金阁寺、太原崇善寺、平遥双林寺、运城永乐宫等有关佛教的文化内涵,不厌其烦地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动作,终于灵感骤至,寻找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千手观音》的舞蹈形象,集中展现了三晋文化的深厚底蕴,并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

张继钢老师的另一部舞剧《野斑马》是中外舞蹈史上罕见的以全动物造型的舞剧。它的创作很有趣,张继钢老师在一次出差途中,在颠簸的火车上,进入了一个奇妙的梦境,梦见有着黑白条纹的斑马竟跳起了如痴如醉、缠绵悱恻的双人舞,美梦初醒之后,舞剧《野斑马》的创作灵感即由此而来。整个舞剧阵容强大,是张继钢老师封闭三年排练的结果,双人舞段中斑马姑娘用马蹄在野斑马背部轻轻三扣的动作,打破了以往双人舞惯用的托举,将高难度技巧与野斑马体态习性巧妙合为一体。不难看出,该舞剧的所有表现元素都集中体现了编导在舞蹈构思上对诗性的追求。

二、舞蹈构思之翅膀——想象

想象是舞蹈构思过程中比较活跃的一种心理活动,创作一个别出心裁的舞蹈作品,首先在舞蹈构思阶段要充分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舞蹈构思与诗的创作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力的推动,诗人无法从生活境界进入诗的境界。意大利哲学家维柯认为,诗歌完全出于想象,而哲学则完全出于理智。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载体表现内心情感的,舞蹈艺术想象的主要特征是形象性,创作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则需要发挥想象。

总之,舞蹈编导与诗人都需凭借想象捕捉和提炼艺术形象,进行艺术构思,在表现手法上无论是诗与舞蹈常用的比喻、拟人,还是夸张、象征,都是一种艺术想象活动。

例如藏族群舞《哈达献给解放军》,编导在道具“哈达”的运用上充分发挥了舞蹈的艺术想象,献哈达是藏族同胞表达对客人的友好之情。可以看出,道具哈达在整个舞蹈中较为灵活运用,一会儿是解放军战士手中的夯,一会儿舞者又通过舞姿的变化将其变成教室的书桌、黑板与窗户。整个舞蹈中,道具哈达的想象运用与舞者肢体有机结合,表现出当代军人与藏族人民的真挚情感,是歌颂民族团结、军民团结的经典之作。

三、舞蹈构思之视角——创新

“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意思是敢于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运用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不断更新、改变,创作出新的东西。舞蹈作为一种有生命的艺术,更需要永无止境的创新发展,否则就会僵化。舞蹈艺术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神活动,就像张继钢老师所遵循的创作原则“既不重复自己,更不重复别人”,因而他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舞蹈作品。早在我国古代时期,人们对创新就有了深刻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叶燮在诗论专著《原诗》中说:“古人可独创于前,我独不可独创于后乎?”赵翼《论诗》中提倡诗歌创作贵在推陈出新,“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发展与创新是文艺创作的核心与灵魂。诗歌文辞构思要跟随时代的变化别出机杼,舞蹈构思也要做到匠心独运,才能百花齐放。

舞蹈构思的创新是编导以生活为基础,善于洞察、捕捉生活中新鲜的事物,并发挥艺术想象力,从而创作出新的舞蹈形象来。另外,还要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后,打破自己常用的思维模式,在内容与形式(下接第104页)上进行大胆尝试,通过学习、经验和理解,去寻求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舞蹈构思的创新不仅表现在对题材的挖掘或主题的深入上,也体现在创作方法、手法上,以及动作语言的新样式或道具、服装、灯光、化妆的巧妙运用。

舞蹈《酥油飘香》表现了一群热情开朗的藏族姑娘打制酥油茶送给解放军战士的欢快情景。舞蹈中,藏族姑娘们高兴地唱“白云照草原,牧歌追太阳,当家的日子好红火,酥油十里香。酥油茶呀滚滚香、滚滚香,送给亲人金珠玛。”从热情洋溢的歌词中可以感受到新时期藏族妇女对生活充满自信、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藏族舞蹈的传统体态是含胸前倾,这一体态的形成有着深厚的自然生态渊源和社会历史文化积淀。然而,编导达娃拉姆在创编该作品时,对传统的体态语言进行了大胆创新,让舞蹈体态出现了上身后仰、昂扬向上的舒展姿态,这一突破性创新也直接反映了藏族人民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了浓厚的现代藏族生活气息,从而受到鼓舞、产生共鸣。

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的舞蹈《永不停跳的脚步》,講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汶川地震中,一个学了两年芭蕾的女孩李月不幸失去了左腿,但她不想放弃芭蕾梦。随着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悠然响起,手拿红色芭蕾舞鞋的李月坐在轮椅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们环绕在李月身边,用她们的双手去代替李月跳动的足尖。这是她永不停止的芭蕾舞步。众人手臂一波一波舞动,展现着芭蕾舞的优美雅致,抒发了人类大爱的心声。这种形式和创意,让全世界观众为之感动。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袁禾.舞蹈与传统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李仁顺.舞蹈编导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6]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7]朱光潜.谈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8]维科.新科学[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9]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0]苏珊·朗格,李泽厚.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11]谢冕.诗人的创造[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

[12]《辞海》艺术分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