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荒诞派电影的现状和发展
2018-05-15赵艺红
赵艺红
【摘 要】自荒诞主义于西方诞生、兴起、发展,到现在已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人们从开始时将对生活的孤独幻灭之感寄托在荒诞主义作品中抒发、宣泄,到现在慢慢将其引申到戏剧作品、影视作品之中来诉说。从西方到东方,自上个世纪到本世纪,从戏剧作品到影视作品,荒诞派艺术以这样一种亦步亦趋的态势生存着、发展着。荒诞派电影的生存现状如何,荒诞派电影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反响以及荒诞派电影如何发展下去,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荒诞派;荒诞派电影;现状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4-0084-02
一、荒诞派的形成与发展
“一个能合理地加以解释的世界,不论有多少毛病,总归是个熟悉的世界。可是一旦宇宙中的幻觉和光明消失了,人便感到自己是个陌生人。他成了一个无法救赎的流放者,因为他被剥夺了关于失去的家乡的记忆,同时又缺乏对未来世界的希望;这种人与他自己的生活的分离、演员与舞台布景的分离真正构成了荒诞感”。[1]这是加缪在《西叙福斯的神话》,对于荒诞感的解释。他说明了荒诞感的产生来自于宇宙中人们对于光明和幻觉的消失,这样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构成了荒诞感。
荒诞主义艺术流派最先兴起于西方。从战争诞生的那一刻起,人们便开始在废墟上进行深度的思考与反思。并尝试着以其自身所固有的本质即人产生的原因于活着的本质问题。随之而来的便产生了存在主义哲学。同时,在人类社会上产生了荒诞感,而这种荒诞感,使得一些艺术家们用艺术的手法进行探究与创作。由此产生了荒诞派。
荒诞派戏剧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达到了高峰。早期荒诞戏剧作品主要以贝克特、尤内斯库为代表。他们不用传统的戏剧模式讲述他们的作品,表达观点。所以,在他们的戏剧舞台上常常出现让传统的戏剧家无法理解的场面,架空整个戏剧故事,传统戏剧中的核心即具体的故事情节被清空,自然,故事的发展、高潮、结局也不再存在,传统戏剧中的三一律时间地点人物也没有。同时,破碎的舞台形象,冰冷的,巨大的道具充斥着整个舞台整个戏剧。以强烈的突出外部环境表现形式来对抗现实。这便是荒诞派戏剧作品的突出特点。
目前,中国的戏剧作品出现荒诞派元素可以让我们想到《恋爱中的犀牛》、《我爱XXX》。代表人物有:孟京辉、廖一梅。他们的作品受到一大部分观望者的追随,尤其是80后90后的追随。他们认为这种戏剧形式凸显个性,满足了观望者的存在感。话剧舞台变成了一个自由空间,展示着他们的想法,这想法中有他们无法直接传达的苦衷,于是他们用这种荒诞的手法委婉地表达。
二、荒诞派电影在中国发展的现状
荒诞主义元素从最先在戏剧作品中展现,到现在引申至电影中。中国电影的创作也渐渐引入荒诞主义元素。一种为现实的荒诞化,另一种即荒诞的现实化,是以荒诞的故事为基础,坚持表现现实主义的价值,比如电影《一步之遥》。荒诞的现实化与现实的荒诞化渐渐生存于当今的中国电影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荒诞派戏剧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中这些荒诞事物的一种态度,是社会意识中复杂矛盾心态的集中体现,这其中有自我嘲讽,也有自我安慰。总的来说,电影与戏剧相比较,故事的讲述方式,演员的表演,细节的展现,后期的制作都更加充沛。此类影片的导演与编剧通过对当下社会矛盾的一一展现和委婉批判,深刻地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并希望借此引起观众的深层思考。社会大众在现实生活中在这些荒诞事物的影响下,产生了对现实的怀疑和对荒诞的认同。电影创作者们也将对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感受以现实与荒诞的冲突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电影艺术作品呈现出的社会意识与观众的个人意识相统一,自然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可。
三、荒诞派电影的代表人物及发展之路
《一步之遥》的上映引发了强烈的社会舆论和讨论,这部电影用荒诞的手法讲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影片一开始模仿了电影《教父》的第一个经典电影桥段,演员文章愤愤的向姜文饰演的角色讲述着心中的不平。演员说得很认真,可是观众听得却很吃力。如果单从表面意思去理解的话还是很难明白其中的寓意,接着影片中歌舞升平的一段表演让人印象深刻。各国女子衣着光鲜亮丽,台下观众每个人都十分享受地欣赏着表演。葛优和姜文饰演的角色双双携手出场,两人说着中英文欢快地对接,引得台下观众阵阵欢呼。随着对话的深入,观众了解到这是在为演员舒淇扮演的角色在争取总统竞选所做的活动。表面看是这样,但其实这是编剧导演别出心裁的创作。这莺歌燕舞祥和的太平盛世,是创作者对社会上某一或者某些现状的影射和担忧。影片中一系列非现实的场景,荒诞的剧情,难以理解的台词,都散发着浓烈的荒诞意味。剧中人物不会直抒胸臆的讲台词,反而是说着一些普通观众根本不能明白的话语。更是让普通大众费解。有观众大声叫好,说这是一部隐喻意义很强的影片,其中的故事影射了社会上一些不公的现实,暗喻了某些历史事件等等。
当下的电影《驴得水》讲述了这样一个黑色幽默式的故事:一位孙校长带领着三个教师,和自己的女儿,渴望在乡村实现教育梦,却因为想能多分到一份教师的薪资,编造出了一个吕得水老师。后来上级下来视察,谎言一点点被揭露。所有的人为了圆这个谎言做的事情,一点点暴露出每个人彬彬有礼的知识分子下真实的人性。这部电影在故事上荒诞不经,却赢得一致好评。同样是带有荒诞色彩的两部电影,收到的反响却是截然不同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电影得出,不管故事荒诞,还是表现手法荒诞,以及创作者希望观众通过电影看到隐藏在背后的寓意,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要看透一个故事,才能看到本质。
荒诞可以是一种手法,手段,也可以用荒诞去表达一切荒诞不经的存在。
艺术创作的本源来自于现实生活,电影反映的本质是个人意识对社会现实进行的追问与思考。中国社会以传统文化为中心环节的主流文化,与外来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上的思想碰撞,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個人在思想领域上焦躁与冲突,而正是由于这种焦虑与冲突,使得人们脑中过去传统价值观遭受冲击,人的思想开始呈现出一种不安的情绪,在这种不安的情绪的诱导下,人的理想、判断、行为、处境等变得脆弱,同时,人开始将自己的处境凭空移植在一种虚无的环境之中进行缓解。也就是加缪说过的被荒诞感所牵动着。
荒诞派电影中展现的种种荒诞现象并不是艺术创作者的最终目的,而是透过这种荒诞的表象来影射艺术创作者对当下社会,个人的一种看法,与此同时也在另一个方面上向观众传达不能直接言说的想法。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越来越刻意强调在意识形态上以个人想法作为主观的核心位置。以自我中心已成为个人的主观意识,与此同时,个人的思想上的不安,与社会所形成的意识激烈碰撞。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精神寄托,在一种新的艺术创作手法当中,出现了将故事情节架空。并突出以个人为中心意识的排解、释放凝聚在内心深处的荒诞不经。恰恰是这些,最真实的放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中的意识形态里的重重矛盾。而人们需要表达这种矛盾,释放内心的苦闷。可以说,荒诞主义作为一种流派会在中国电影市场一直存在,正如荣格说过:“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在纯粹自在的黑暗中,点起一盏灯来。”[2]而荒诞派电影正是自由行走的灯,灯不会熄,主观上是因为灯有存在的意义,客观上是因为有存在的条件。荒诞意识在整个人类的精神状态中都会出现,这是无可避免的。这是发展和进步必然经历的一个衔接和过度阶段,是进步与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荒诞主义的作品一定会出现在市场,并且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英]阿诺德·欣奇利夫主编.荒诞说-从存在主义到荒诞派[M].刘国强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2]朱礼庆.娱乐的本性[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