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巢四种曲》中误会与巧合之法的戏曲史意义
2018-05-15孙含雨
孙含雨
【摘 要】阮大铖在《石巢四种曲》中通过误会与巧合手法营造了悲剧的情节,丰富了我国古典戏剧的表现手法,在戏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创作剧作的过程中,阮大铖的戏曲创作不仅对误会与巧合之法运用频繁,而且能够与其他表现相互结合,收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石巢四种曲》;误会与巧合;戏曲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4-0018-01
在《石巢四种曲》之前,吴炳的《绿牡丹》成功运用了误会与巧合的艺术手法。剧作通过对此艺术手法的运用来构成冲突,从而制造喜剧效果。运用比较纯粹的曲折之法营造了浓厚的喜剧氛围。在此基础上,阮大铖结合自身戏剧创作的特点,使得《石巢四种曲》中误会与巧合艺术手法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戏曲史上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造成了“悲喜交融”戏剧效果;二是艺术手法使用更加复杂,不仅运用的数量超越了前人,达到的艺术效果也超越了前人。
一、“悲喜交融”
在戏剧创作的过程中融入悲剧的氛围,虽然是大团圆的结局,未免让人觉得凄凉,丝毫掩饰不了主人公身上的悲苦气质,使欣赏者对主人公悲剧命运进行深刻反思。在《自序》中有更好体现:“娱矣,中不能无悲焉者,何居?夫能悲,能令观者悲所悲,悲极而喜,喜若或拭焉浣焉矣。要之皆娱,故曰娱也。”①以《春灯谜》中的“十错认”为代表,一系列的错认设置误会性情节而引发一系列的喜剧效果。剧中充满了滑稽嘻笑,并且通过部分悲剧要素衬托出全剧的喜剧氛围,又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涵,揭示出人物悲喜交加的生存状态,喜剧大团圆的结局中隐藏着深刻的悲剧性。这显然是阮大铖对传统戏曲的继承,因而他一边让欣赏者笑着看完全剧,一边又提醒欣赏者在笑中感悟悲凉的主旨。
阮大铖戏剧造成“悲喜交融”的效果与其他人相比更加强烈,在其后来的戏剧创作中也论证了这种创作模式的合理性、可行性。后来者在这种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究,并在实际创作中加以应用和发展,继而形成了专属于我们民族特色的悲喜剧传统。阮式的这种悲喜交融的戏剧审美理念,对后来的很多戏剧家产生了很深影响,李渔的“寓哭于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复杂性”与“超越性”
阮大铖剧中误会与巧合有两种表现,一是通过反复使用同一种表现手法,增加喜剧的维度;二是对多种手法混合使用,各种手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多个连续出现,即不同的艺术手法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加强戏剧矛盾的复杂性。前者以《春灯谜》中的“十错认”代表。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说:“以‘错认为眼目而出关目。”②后者如《燕子笺》中的“误错拿画、霍无意拿到”;《双金榜》中“兄弟二人相互攻讦”;《春灯谜》中“二船换位、错登船、误有奸情”。他对此手法的运用更加频繁,也更加重视。而且在四部剧中又通过偶然性的事件产生误会,如萧思远偶然被聘、宇文彦偶因大风上错船、皇甫敦偶然获罪、霍都梁偶然捡到诗笺等,造成误会的原因比以前更加丰富,使读者觉得真实可信。可以说他是一位将误会与巧合等艺术手法推向极致的戏剧作家。
由于阮大铖早期投靠阉党,使得他的文学地位不被大家认可,尤其是他对南明王朝的覆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故被清初孔尚任写入《桃花扇》中,作为反面人物加以批判。总的来说,我们应该客观评价阮大铖戏曲作品的美学价值,从主题思想来看,大都是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以及上层社会中的贪婪虚伪,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而且误会与巧合等手法运用的数量超越了前人,造成误会的原因也比前人更加真实可信,更加丰富,又是通过误会与巧合手法营造了悲剧的情节,获得喜剧效果。
阮大铖在组合这些误会和巧合的过程中,其艺术结构的針线细密、结构完整、前后照应、头尾相顾,深深感染了其他作家纷纷效仿,尤其是清初李渔创作的《风筝误》中使用错认误会手法,使剧情产生波澜不惊的效果。
明清时期,大多数人对阮大铖持否定态度,我们也承认阮剧在思想性方面的平庸,其剧中也存在着弊端和不足,一是缺乏目的性,为误会而误会;二是形式上过于单调,千篇一律。其剧中的误会与巧合,基本上都是改名换姓的形式。不过,阮大铖在戏曲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丰富了我国古典戏剧的表现手法,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同时,又在此基础上更好发展,如“陡转”的艺术效果、“乱而不乱”的思想主旨等,是这方面的一个集大成者。正是基于这一点,在细读阮大铖《石巢四种》之后,将其作品置于中国戏曲发展史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其戏曲创作手法对成果的传承及发展是有重大影响。
《石巢四种曲》作为古典戏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认真加以总结,不能忽视剧中误会与巧合之法在戏曲史上的意义。
注释:
①徐凌云,胡金望点校.阮大铖戏曲四种[M].合肥:黄山书社,1993,5.
②(日)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M].王古鲁译.北京:中华书局,2010,224.
参考文献:
[1]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2]王季思.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3]孙书磊.明末清初戏剧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黄钧.阮大铖《石巢四种》平议[J].文学遗产,1985(5).
[5]郭俊超.谈阮大铖的戏曲创作观念[J].安徽文学,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