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立足感恩教育,彰显德育特色

2018-05-15陈晓健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传统文化德育

陈晓健

摘 要:许多学校的德育工作过于注重理论,偏离了学生的实践,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越来越少,因此使得德育工作缺乏生命力和活力,缺乏实际的效果和针对性。立足感恩教育,以人为本,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这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重点论述了通过多彩活动,让感恩教育彰显体验性;多方联动,让感恩教育彰显社会化;梯度评价,让感恩教育彰显人性化;岗位建设,让感恩教育彰显长效性,使感恩教育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养成良好品格,突出学校的德育特色。

关键词:感恩教育 德育 传统文化 情感升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182-01

1 多彩活动,感恩教育彰显体验性

1.1 针对小课题,发掘融合点

小课题的研究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通过实际调查,我们整理和完善了学生道德素质的整合点,并围绕感恩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小型研究活动。例如,在三月份,一些班级成立了校园植被研究小组和培养研究小组。一些学生把自己的植物带到课堂上,并与同学一起观察植物的生长;一些学生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了大规模的搜索,并且给植物命名,同时独自介绍了不同植被的生长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来在校园植被上悬挂标签或为每个树木安排主人。通过小课题实践让学生学会保护植被,培养观察力,培养热爱生活,感恩自然之情。

1.2 针对传统节日,找寻幸福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和价值观。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感恩实践活动,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引导学生体验节日的喜悦,从中找到浓浓的快乐,从而弘扬传统美德,促进感恩品德的形成。如中秋节期间,我们通过收集、品读中秋节诗句和散文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感到家庭团员的幸福,同时为即将到来的国庆节知识活动做准备,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理解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从而热爱祖国,为祖国自豪,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

1.3 针对感恩节,沟通共鸣

感恩教育是要以活动为载体的。我们借助“西方感恩节”这一概念,每学年11月份在校园开展学校的感恩节活动,开展一系列感恩主题活动,如主题班会、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主题绘画、故事演讲等。其中最重要一个活动就是邀请专门教育机构策划,举行感恩主题大型集会,从而最大程度的唤起孩子内心纯、真、美的情感共鸣。

2 多方联动,感恩教育彰显社会性

2.1 家庭实践,让亲情感悟更温馨

家庭是学生受到良好道德教育的重要环境之一。在进行感恩教育时要充分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温馨的亲情,以此来促进教育的实效性。基于此,学校确立了“小活动,大德育”的活动体系。每学期初,学校按年级制定好每周家庭实践活动项目,布置学生积极践行,定期跟踪检查,形成“参与-体验-感悟”的德育模式,让感恩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比如,在感恩父母实践过程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可以开展“为父母洗一次脚”、“亲手为父母作一件礼物”、“为父母洗一次衣服”等生活实践活动,从中让学生们体会到父母的辛苦。通过该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深刻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感恩父母。

2.2 社区实践,感恩教育渗透责任意识

社区可以说是一种小型社会,在社区内部存在很多感恩话题,学生们可以利用这些话题在进行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社区服务意识,提高学生责任感,懂得感恩,为学生今后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例如,在进行感恩自然主题活动教学时,我们可以将活动重点放在周边自然环境上,组织“环保小卫士”、“拒绝小广告”、“我得家园我保护”等社区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社区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责任心,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注意保护环境,为社区做贡献,使感恩牢记于心。

3 梯度评价,感恩教育彰显人文性

3.1 班级全员参与评价,情感升华

在感恩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一同参与到评价中,并且将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在评价过程中要有效结合学校感恩教育实际情况,例如学校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计感恩节为主体的书签卡,书签卡上写这教师和学生的名字。主要方式是,学校每周感恩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和学生在评价卡上为其他人进行评分。根据学生自我评估、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形式进行评价,三颗星代表表现最优,两个星代表表现较好,一颗星代表表现一般。从获得三颗星的学生中按百分之二十比例评選班级的感恩好少年。

3.2 校级感恩好少年评比,感动常在

结合班级感恩好少年评价标准,评选出校级“感恩好少年”。每个月都要选出活动中表现最佳的学生,将其评为“感恩好少年”。比如说九月份是教师节,我们可以评选出20位平时对教师有礼貌、懂得感恩教师的学生,然后在班级内为学生句型简单又不失隆重的表彰大会,在表彰过程中,多加鼓励学生,阐述学生的感人事迹,让在座学生能够在感人事迹中学会感恩。

只要有活动就一定要存在评价。因为我们学校的感恩评价有一个梯度,并且纵横深度发展,从而在校园里培养了一个又一个的感恩好孩子。校园里,经常看到会主动帮助别人,主动关心别人的好孩子,这就是我们学校德育的魅力所在。

4 结语

从总体上讲,德育教育涵盖了常规教育、安全教育、诚信教育、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但要想综合起来是不可取的。我校德育以感恩的情感培养为基础,从小点入手,行动大,评价新、实用性强、主题鲜明,能够让学生“动”起来,让我们德育工作得到显著的成效,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突出学校德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韦雪艳.基于“善乐博雅”的办学理念 彰显德育活动特色[J]. 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7).

[2] 董国红.抓实德育管理,彰显德育特色——推进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天津教育,2014(19):62-63.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传统文化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