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2018-05-15姚泽兰吴昌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勇敢乐观鲁滨逊漂流记

姚泽兰 吴昌

摘 要: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西方工业革命时期一位理想化的资产者形象,描写出了敢于冒险和挑战、坚强勇敢、自信乐观的精神品质。这部作品所传达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 冒险 勇敢 乐观 自信 欲望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079-01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现实主义回忆录式冒险小说,也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冒险出海流落荒岛28年,历经磨难,最后回到社会的故事。其传奇经历和精神品质给身处现实中的我们心灵上带来洗礼的同时也给以我们一定启示。

1 冒险与挑战背后的欲望驱使

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是作者笛福根据英国当时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而成,情节真实具体、亲切自然。它不仅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映,也体现了作者自身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小说主人公是一位敢于冒险,不断挑战的年青人。他本是一位海外种植园商人,衣食无忧,生活安逸。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多次冒险出海,希望能有别样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从幼小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便充满了遨游四海的念头”。这是典型的西方人的精神世界的体现。纵观西方历史可以发现,对自然的探索与征服是较为明显的现象,尤其是工业革命后,人类以巨大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知识不断向自然与世界提出挑战。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西方人敢于冒险的精神,这与中国人内敛的形象有着明显差别。冒险意味着不断的挑战,这是对现实的否定。可以说,这孕育了工业文明乃至西方文明,反过来又进一步激励着西方人不断冒险与征服,从而使西方引领着世界。

这背后驱使他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欲望,对财富的渴望。海洋意味着财富,即使它充满危险,人们内心仍无法抵挡住物质的需要、追求与渴望。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向海洋进军,对外扩张与征服成为西方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式。一大批西方人奔赴海洋,小说主人公即是其中一位。正如斯宾格勒所描绘的浮士德精神一般,人永不满足,不断进取。主人公在经历一次次失败后,仍旧这样说道:“我的旧有的欲望又涌上我的心头。”这种追求就是人心欲望的体现,然而常常走向极端,异化为对物质与财富的疯狂而无尽的追求。

2 冒险与挑战的代价及应对

然而,冒险的精神,无度的欲望是要付出代价的。小说中的主人公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第一次出海就遇到风浪,船只沉没,死里逃生。第二次虽成功赚取了一笔钱,可第三次时却成了摩尔人的奴隶。逃跑被救后的他并未停止他的冒险,终于在第四次出海时船只触礁流落于孤岛,最终在岛上度过了二十八年。他何以不顾死亡和失败的教训,一次次出海,内心那种冒险与财富追求无疑是重要原因。于此之外,内心的自信、乐观和不气馁也同样重要。深信人能战胜自然的他,知道失败只是暂时的,人可以超越自我,只要坚持下来必将能获得成功,以及那无尽的财富。屡次失败的他并未放弃出海,流落孤岛后也同样如此。

当然这种自信和乐观并不是盲目的,无理由的,不切实际的。他或者说从传统一步步走向近代文明的西方人有着自己的“武器”——智慧,也就是知识。在一次次与自然的抗争中,西方人认识到自己可以通过自身掌握的技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由此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小说主人凭着自己的智慧,一次次死里逃生。流落到荒岛的他未表现出恐惧,凭着知识将破损的船只上的物质运到岛上,建立了房屋,制造出了许多生活用品,等等。他深信唯有自己才能活下来,而且最后肯定能逃离荒岛。尽管孤苦伶仃,条件有限,他依然以乐观的态度努力生活着,没有陷于绝望,没有被困难吓倒。在荒岛上,他勇敢地和大自然作斗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勤劳的劳动上,从而改善了自己的生存环境。苦难未能摧毁他,反而让他更加强大,坚定的在看似黑暗的世界幸福活着。结果也是令人欣慰的,他最后成功逃离海岛,在此后也获得了许多财富。

3 《鲁滨逊漂流记》的启示

小说主人公正是西方文化建构下的理想的成功的资产者形象。小说通过这样一位传奇人物给予广大读者以心灵洗礼,影响着许多人,也成就了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人公身上所展现的敢于冒险,開拓进取,自信,乐观,坚强等是西方文明的缩影,是推动西方社会发展的文化因子。同样感染着现实中的我们,带给我们一定启示。

如今的我们正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果实,然而追求安逸,满足现状也成了许多人的生活状态。由此,在面对生活挫折和苦难的时候,很多人容易陷于苦恼、痛苦与绝望,被生活摧垮。可事实并不如他们所想象的那样糟糕。关键在于他们缺少了梦想,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诚然,现实中不缺少梦想,问题是思考多于实践,不敢去面对陌生的环境,害怕承受。于是,在面对困难时,许多人充满着不自信,气馁,害怕。在前行的道路上,必然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面临多多少少的问题和困难,但也因此,梦想才显得珍贵。面对生活,面对苦难,我们要敢于像小说主人公一样,敢于拼搏,热爱生活,超越自我。不过,这并不是说一味的去改变,盲目追求。西方人文主义极力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宣扬人的个性自由和尊崇理性,而工业革命使得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中心主义逐渐走向了绝对化。鲁滨逊的遭遇也是他自食其果,即对欲望的无节制的追求。现实中的我们要理性面对,适时的放弃并不是失败,关键在于改变自己,敢于接受现实中的苦难,克服无节制的欲望,努力提高自己应对变化的能力,塑造自己强大的内心。

参考文献:

[1] 杨大亮,张发祥.浅析丹尼尔·笛福及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J].名作欣赏,2009(4).

[2] 牛红英,薛丰艳.《鲁滨逊漂流记》与西方自然状态理论[J].东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 李长霞.《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的个性剖析及现实意义[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 杨翔论.生态视角下《鲁滨逊漂流记》的伦理价值[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5] 孙虹瑞.解读《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文化[J].语文建设,2015(3).

作者简介:姚泽兰,杭州天目外国语学校学生。

吴昌,杭州天目外国语学校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中西思想文化比较。

猜你喜欢

勇敢乐观鲁滨逊漂流记
当代国内学界“勇敢”美德研究进展及问题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