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儿童成长
2018-05-15杨雪薇
杨雪薇
摘要:对警察群体生存状况的关注,对其崇高精神的赞颂是《因为爸爸》表现的重中之重,而它对儿童生存、成长自始至终的关注更加引人注目,小说始终未脱离对于儿童成长过程的表现与思考。在对英雄警察高尚人格进行赞颂的同时,作者深入分析了这种品质对人格、心性正在生成与发展的儿童产生的影响与作用。作品还通过对学校、家庭等多种环境的刻画,对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描写来思索家庭、校园生活、教育方式等对儿童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呼吁人们对儿童生存现实加以关注。
关键词:爸爸;英雄;成长;家庭;校园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3.045
中图分类号:1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3-0164-03
《因为爸爸》是一部很有表现深度的儿童小说,对警察这一英雄群体的关注、表现与致敬无疑是作家创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但作者也表示世界终究是孩子们的,让孩子们了解现实与历史的真相才能使他们创造更好的未来,可见其创作的落脚点还在于对儿童的关心与帮助。小说通过挖掘金秋的英雄精神、家庭环境及校园生活对儿童产生的影响来探究儿童的现实生存状况,期望向儿童传递一种积极健康的精神导向,同时也呼吁成人对儿童更加关注,共同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生存与成长环境。
一、对英雄精神的深入挖掘
《因为爸爸》主要讲述了小男孩儿金果在追寻父爱的过程中逐渐印证了父亲英雄而伟大的一生,在父亲英雄品质的感染和啟发下,心灵得到不断成长并最终走向成熟的故事。小说在社会、职场、他人世界里的英雄警察与家庭、情感、孩子眼中的不称职爸爸这两重身份的尖锐矛盾中构筑起巨大的文本张力,而金果的成长就是在对这两重身份认识转变的基础上完成的。
金果要求的是爸爸随时随地、无时无刻的爱与陪伴,而爸爸金秋的工作性质以及他高度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使得在别的孩子眼中平淡无奇的陪伴却成为金果眼中的遥不可及:他放学时没有爸爸接,过生日时没有爸爸陪,被人欺负时也没有爸爸保护,爸爸错过了无数个他渴望被关注却最后被忽视的成长瞬间,也在他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了越来越多的空白。在平凡而微小的愿望一次次幻灭、落空中,在希望与失望的不断交替中,金果幼小的心灵渐渐滋长出了不满与愤懑,这使得他经常做出过激的行为,同时也是为了引起爸爸的注意,他希望通过生病发烧从而得到爸爸的心疼与呵护,甚至希望爸爸再次骨折以延长和爸爸相处的时间,此时他把自己看作是爸爸工作的受害者,完全不能理解爸爸的工作,此时的金果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等待成长的小男孩。
爸爸的去世是金果成长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生离死别在给人心灵造成巨大创痛的同时也使人迅速成长。如果说爸爸活着的时候是父子矛盾冲突不断产生的过程,那么爸爸去世后则是父子矛盾逐渐消解的过程。在一场空前隆重的葬礼上,在大家真诚悲痛的泪水中,在人们细致动情的讲述中,爸爸谜题一样的人生终于一点一点地向金果敞开,金果心中不称职的爸爸的形象一点点地被颠覆、被解构,代之而来的是一个忠勇正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英雄形象的建立,金果改变了以往对父亲的认知,达成了与父亲的和解,在对爸爸认识的不断深化中汲取了他身上英雄精神的养分,并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立志成为和父亲一样的人。金果在逐渐理解父亲的过程中,终于找回了从前缺失的父爱。此时,父亲虽然在肉体上消亡了,但却在精神上鼓舞和引导着儿子,父亲的精神品质不断地内化于儿子的心灵与生命之中,最终在儿子身上完成了复活与再生,促使儿子成长为一个真正有人生追求的人。金果在父亲的引导下,实现了个人的心理建设与发展,并最终走向成熟。
金秋高尚的人格、宝贵的精神品质不仅影响着儿子的成长,同时也感动和感染了许多其他少年儿童,不仅激发了他们对警察的崇敬之情,更促使他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周明亮爸爸因偷窃被抓,周明亮便认为警察是自己家庭不幸的始作俑者,他不仅仇视警察,更把仇恨转移到警察的孩子金果身上,屡次与金果作对,然而当他得知金秋对于罪犯爸爸的宽容理解、无私帮助后,他的心灵产生了巨大震撼,终于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逐渐走上正确的成长之路。石头哥哥在金秋的帮助下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王天一在金秋的帮助下体悟到了生命的珍贵与生活的价值,更有像丁戈、崔雨阳这样受到金秋感染而立志要做警察、奉献社会的孩子。金警官是令人敬畏的,他以保护国家、人民为己任,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显示出极其丰厚的生命内涵与人生价值,他为儿童的精神成长留下了恒久的财富,这些儿童在金警官英雄精神的激发下,各自迈出了成长的重要一步。
二、对家庭建设的理性思考
既然是“因为爸爸”,那么显然作者所要表现和凸显的就并不仅仅是人物的职业属性、社会属性,同时也着重表现人物作为家庭成员在家庭建设与维护中、在引导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所担负的职责和起到的作用。作者韩青辰对于父亲形象的塑造着墨最多的自然是金秋,但又不局限于他一人,而是塑造了一系列的父母群像,通过对他们形象的勾勒与刻画,通过对他们迥然不同的价值观念、家庭观念、生活理念的表现,来深入挖掘父母的个人观念、家庭环境与氛围等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在《因为爸爸》中,作者对金果、崔雨阳、王佳琪、周明亮等几个儿童的家庭进行了刻画,因为家庭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人们精神的栖息地、灵魂的避风港,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他们还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复杂多变的外部世界,他们日常的生活范围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单纯、狭小,而家庭就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最为熟悉,也最被信任和依赖的所在,他们对于家庭的依恋往往表现得比成人更加强烈和明显,他们对家庭中的一切都表现出高度的关注与敏感,所以家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危机,他们总是能够迅速地感知,这极易对他们脆弱幼小的心灵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小说关注了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缺位、婚姻危机以及他们所给予的与儿童的生命欲求不相符等问题,这些都是当下现实家庭生活中比较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对儿童影响较大的问题,作者通过描写这些现状表达了自己对儿童命运与生存状况的思考。
金果、崔雨阳、王佳琪等少年儿童都面临着父亲在其生活中缺位的问题,但这种缺位又表现得各不相同。金果的爸爸是人民警察,他日日夜夜奋战在工作第一线,为了保卫一方平安舍弃了大部分陪伴家人的时间,但在有限的陪伴中他对儿子和妻子倾注了全部的爱,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和谐有爱的成长环境,同时他重视孩子精神、人格、道德等方面的正确引导,严格要求孩子,积极引导孩子,虽然时常处于缺位状态,但他已经对儿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儿子指明了正确的人生方向。崔雨阳的爸爸因外出做生意而长时间不能陪伴女儿,造成了孩子心灵上巨大的孤独感与空虚感,而最糟糕的是他与女秘书发生了婚外恋,造成夫妻关系的恶化,崔雨阳敏锐地感受到了家庭氛围的变化,在父母激烈的争吵中她的心理防线全面崩溃,她变成了一个忧郁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好在他的爸爸受到她偷打火机这件事的强烈震动,终于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成长与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迷途知返,趁还没有对女儿心灵造成不可挽救的伤害之前重新回归家庭。王佳琪的成长环境无疑更加糟糕,她一直生活在一个无爱的家庭里,家对于她来说是冰冷、空虚的代名词,她的爸爸因为自己小时候为贫穷所苦,所以他认为人生的最大幸福就是有钱,因此他想当然地认为给女儿物质上的满足就是最好的父爱,殊不知女儿的成长需求并非这么简单。
韩青辰在小说中着力表现了这些家庭存在的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问题及其给儿童心灵带来的苦闷与困惑,表达了对儿童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怀,她希望能够借此唤起人们对于儿童成长的足够关注,希望人们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与担当,处理好各种关系与矛盾,为儿童提供一个充满爱与安全感、健康稳定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
三、对校园生活的深层透视
学校是一个除了家庭以外与儿童发生最密切联系的场所,儿童会在其中接受磨炼、学会成长,校园生活对丰富儿童的生命体验,促进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因为爸爸》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对校园生活的描写,金果原来所在的四年一班與转学后的凤城实验中学呈现出两种不太相同的校园生态,前者更多地表现出校园生活温情的一面,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和谐的,金果与丁戈,崔雨阳与王佳琪等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彼此关心,把对方视为成长困境中可以信赖的对象和未来成长路上一路同行的伙伴,同学之间即使有争吵和不快,但在内心上还是相互接纳与包容的。在教育方面,学校虽然也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对儿童的精神建设也高度重视,他们请金警官在学校演讲就是为了用高尚的人格品质引导儿童的精神成长。而后者作为全市最好的中学,它首先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孩子们把精力都用在学习与考试上。此外,他们还要参加各种竞赛,俨然一架架学习机器,对其他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形成了一种比较冷漠、压抑的氛围,所以金果刚到这个班级时不仅在学习上感到吃力,更在心理上产生了孤独感与无助感,尽管有郝嘉这样的同学对他进行帮助,但大多数同学还是对他充满了鄙弃与敌视,常常对他冷嘲热讽,而班长常谦甚至制造了一场“偷手机”的闹剧来诬陷金果,儿童纯洁、美丽的心灵已经发生扭曲、变异。此时老师终于意识到在以往的教育中成绩被过分地强调使得这些儿童已经快被“考完了”,在儿童一次次的错误行为中她认识到这种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弊端,也看到了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在老师的启发教育以及英雄精神、英雄事迹的感召下,常谦等同学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改善了与金果之间的紧张关系,收获了珍贵的同学情谊,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洗礼与成长。
校园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将在校园这样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环境中学会如何自我管控,如何面对学业压力,如何德智体等多方面均衡发展以及如何处理多样的人际关系,作者对儿童校园生存现状进行了描摹,表达了对儿童的深切关怀。
《因为爸爸》是一篇带有纪实色彩的长篇儿童小说力作,它在表现英雄警察的背后更潜藏着对儿童成长的热切关注。作者始终没有忘记儿童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的主体性、决定性地位,她更希望透过文本把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传递给儿童,让他们在英雄无私、无畏、崇高、博爱等精神气质的浸染中完成对自我主体意识、价值取向、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的确认,保持儿童灵魂的纯洁性、健全性与独立性。除了对英雄精神的弘扬与儿童心理建设之间关系的描写外,作品还探讨了家庭环境、校园环境、教育体制等对儿童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引起全社会对儿童精神和心灵成长的关注并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
[责任编辑:刘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