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民办高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工作机制的构建

2018-05-15周娇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民办高职机制构建思政课教学

周娇

摘要: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构建和完善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必须把握自身特点,坚持实践原则、渗透原则、开放原则、创新原则,建立健全民办高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领导、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考评反馈机制、校内校外环境支持机制,完善机制构建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基地保障、经费保障。

关键词:民办高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3.003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3-0009-04

构建思政课教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就是在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各个环节构建有效的、制度化的方法和措施。良性的机制不但能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有序的状态下运行,而且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及时调整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将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和最低的限度之内,从而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面前,民办高职院校必须敏锐地把握自身特点,始终紧跟时代教育发展,构建和完善思政课教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更进一步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民办高职办学机制的特点对思政课教学的不利影响

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大多建立时间较短,面临师资薄弱和德育资源相对不足,办学中对外封闭、对内体制壁垒,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与科研脱节、科研与应用服务脱节等“两张皮”痼疾,由此导致学校的教学科研综合实力较弱,加上高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是制约民办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一)民办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机制存在弊端,管理上呈功利化傾向

1.民办高职院校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智轻德、重技能轻人文等错误观念,把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作为软指标而不是最主要的考核依据,把思想政治教育放置在“说时重要、做时次要、忙时不要”的地位,很难按照国家标准真正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仍然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作为发展的唯一标准,目光只盯着学校专业课的建设和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没有意识到高职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是决定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高度的隐形力量。

2.民办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与课时安排方面存在着重专业课轻思政课、重技能培养轻思想素质培养的观念,导致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长期被边缘化,为“专业课”让路的现象。民办高职院校基本面临着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时数不够等问题,绝大多数院校两课课时安排低于国家规定的64节和48节课时标准,导致思政课教师授课时经常面临着完成教学任务和讲清、讲透教学内容的矛盾,而且基本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很难达到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此外,还存在着实践课等同于“放假课”,思政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处于脱离的状态,缺乏理论基础、延展性和凝聚力。

3.民办高职院校还存在着思政教师师资队伍不稳定、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力量不强、积极性不高、培训力度不够等问题。思政课教师在民办高职院校配备普遍不足,只能依靠大班上课,找兼职教师、外聘教师解决问题。民办高职院校还存在着思政课教师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方面不合理的状况:教授的数量屈指可数,大多数教师只是具有讲师及以下职称;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主体,缺乏有一定教学和科研经验的中老年教师,年龄“断层”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学历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较少,大多都是硕士学历,影响团队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此外民办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在师资培训方面也存在整体力度不够的问题,培训机会较少。另外还有一些长期困扰民办教师的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比如出路不大、待遇不高、发展不稳定等问题,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的积极性产生了影响。

(二)民办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环境不佳,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教育环境有待改善,此外民办高职院校的理论文化社团和政治文化活动数量少、影响力小,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在高职院校主要有三大部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分别是以院宣传部、学生处、团委为主的行政部门、各二级学院与思政课教学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三部门之间缺乏流畅的协作和沟通,教育重叠与断层现象严重。

(三)民办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资源不足,缺乏实践服务平台

民办高职院校校外资源开发非常有限,受到人、事、物等条件的限制,较少建立了社区、企业、家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同载体组成的教育合力还未形成;已开发的基地满足不了思政实践教育的需要,学生实践机会少,很多民办院校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难以组织;民办学校经费不足问题突出,社会调查等参观活动只能推选少数班级代表参加,没有机会参与的学生占绝大多数,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当前我国较多民办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产教融合方面的配套,在实践上已有成果可供学习参考的成熟办法暂时还没有出现被推广,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与企业协同育人,在师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如何实现校企衔接,其中需要预防哪些问题和风险,还没有可供参考的经验,只能通过实践不断进行摸索。

二、构建民办高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机制的基本原则

(一)实践原则

重视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人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实践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把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内化为行为的标准,在实践中得到教育和提升。建立健全民办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无论是其目标,还是要求和措施都应该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组织开设了德育实践课程,将学生所参与的校内外德育实践活动折算成课时和学分的形式,要求学生每学年必须完成32个学时共2个学分;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借鉴理工专业实训课的形式,通过“创设情景、情景体验、总结转化”三个步骤来实施,全面推行礼仪训练,重点组织素质拓展,志愿服务与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要求老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进行实践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必须按照实践计划完成实践作业和报告,将实践教学真正得以落实,实现了实践教学同其他课程一样有课本教材、有教学大纲、有课时计划、有学分要求。

(二)渗透原则

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与其他实践活动的结合与渗透是思想政治教育显著的本质属性。构建民办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要把灌输与渗透结合起来。灌输主要是指显性教育,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方式和最主要的渠道;渗透是指隐性教育,主要是指高职其他各门课程教学也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深入发掘高职院校的校风学风建设、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校园文化活动、校外社会实践等载体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使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开放原则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及当前我国社会开放多元的特征都决定了民办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必须坚持开放的原则。民办高职思政课教学需要坚持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空间、教育者等不断借鉴和吸收新的理论、新的成果,跨越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等不同领域,通过多方协同联动,把高职人才培养、思政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生产实践、创新创业等全过程,同时还要做好开放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四)创新原则

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还必须坚持创新的原则,要积极推动创新体系的不断发展,支持和鼓励探索多种形式的融合、协同模式,促进各要素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这种创新主要通过对参与的各主体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整体与个体的高效性;各主体间通过交流互动和密切合作,从而使各自的技术、信息、服务等资源获得叠加增强的优势;而各主体又通过共享资源,从而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密切合作。

三、构建民办高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机制的基本内容

(一)建立健全民办高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领导、运行机制

有序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是民办高职实施协同育人的基础,也是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的基本保障。民办高职院校必须设立领导与协调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的组织机构,加强对其指导、协调、监督、服务和考核,督促其顺利开展,将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日常管理、学生工作、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学校各项工作中,全校一盘棋,紧密协作相互对接,形成一个覆盖高职各项工作、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的完整教育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例如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本校现有实际情况,整合校内8个二级学院,3个行政部门及校外长期合作的实践教育基地,组建了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的大阵地。

(二)建立健全民办高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

民办高职院校以往的思政教育工作形式,基本就是“上课靠思政教师,下课靠辅导员”。建立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首先就必须改变这种单一的工作形式,必须将思政教学和其他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紧密结合。特别在当前各高职院校纷纷探索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可以积极从合作企业、实习单位聘请思政工作兼职队伍,按照“一支队伍、专兼结合、分工协作”的整体思路,构建由思政教师、辅导员、兼职企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一线教学教育管理的职能体系。校内的专任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与来自企业、社会等组织的兼职思政工作者分工协作,将理论教学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中,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实践问题紧密联合,实现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实训指导、服务学生四个维度的相互贯通、有机统一。

(三)建立健全民办高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考评、反馈机制

了解协同育人目标是否实现及存在的问题,完善的考评体系是关键。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里的“高素质”既看不见也摸不着让人无法衡量,但它却直接影响着一个人能否成才与成功。思政课协同育人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认识、态度和精神,目标衡量的特殊性决定了考评体系必须实现评价指标的标准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过程化。其基本要求:依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施的内容,制定相应的、可行的、量化的评价指标,简单易操作;考评过程中增加辅导员、班主任、实训基地指导老师、学生实践的企业单位等多重评价主体,增加教师自评与互评、学生自评与互评、网络调查意见等多种评价方式,既要满足学生的参与要求,同时也要满足其他主体多种形式的调查要求,这样取得的信息汇总才能保证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真实;改变过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调查报告和实践作业作为评价唯一依据的评价方式,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所获得的自我反思和思想提升,综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表现进行分析。

(四)建立健全民办高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校内校外环境支持机制

校园文化育人环境的建设是思政课教学校内协同育人的重要载体,主要包含校园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与校园精神的塑造。当前很多民办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诸如团学社团、参观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学生中发挥了极大的影响作用,其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此外民办高职在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上,可以融合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让学生身在其中潜移默化,通过所见、所闻、所思,精神得到不断升华,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同时民办高职院校还要必须注意开发整合来自社会的德育资源,作为校内资源的有益补充。

四、构建民办高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的保障措施

(一)組织保障是基础

1.实施教育队伍的“三位一体”,实现全员参与;为了保障民办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能够实现“认识到位、指导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就必须整合“校外教师、校内教师、学生骨干”三方力量汇聚成“合力”,实现全员参与。第一充分挖掘思政教师的潜能,让其有更多的精力来指导、关心、关爱学生,当前民办教师教学科研积极性不高,精力分散,所以学校要想一定的办法比如评选奖励激励等方式,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要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等骨干引领作用。学生是教育中的主体,他们相互影响,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社团组织,学生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尤其重要。

2.实施教育过程和教育组织的“三位一体”,实现全过程教育和全方位保障;民办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高职院校的党团组织必须主动跟进,发挥引领作用。民办高职学生党组织基本设置在校内,为了满足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和实习需要,可以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党组织、校企联合党支部、企业党小组等组织方式,使学生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党组织。

(二)制度保障是根本

民办高职思政课实施协同育人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实现建章立制,有章可循。实践教学必须制定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确立明确的教学内容、合理的学时学分要求、项目式的教学方案;必须严格确立实践指导老师的职责范围,例如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参与意识、督促意识等,保证实践教学任务完成;制定实践教学的监督、评价及考核办法,考核整个实践过程中教师组织指导表现、学生参与表现、及其他部门协调配合情况,其中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方面的素质和发现、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在团队协作、科学探究方面的精神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同时要坚持真实客观的评价标准,立足学院实际、学生实际、课程实际,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媒介新工具掌握学生在思想进步、态度改变、心智成长、能力提升方面的点滴进步。

(三)基地保障是载体

民办高职要根据协同育人需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借助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具有当地人文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地方特色,挖掘当地传统文化资源、红色资源和新时代国情党性教育资源,例如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就先后与广东省农科院、东莞展览馆、东莞东江纵队纪念馆、及学校附近的镇、村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学生实践基地。根据职业特点和结合专业情况,建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将实践教学渗透到高职学生实训实习等专业实践教学中。

(四)经费保障是前提

民办高职因为办学特殊性资金容易成为发展的最大阻碍,所以构建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机制必须设立专项经费保障。专项经费的管理必须坚持使用目的明确、保证专款专用,特别是对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实践专项经费的管理必须重视,因为实践教学在实施时“弹性”较大,同时加大对校园的硬件环境、网络软环境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满足开展多种形式协同育人实践活动的需要。

[责任编辑:周海秋]

猜你喜欢

民办高职机制构建思政课教学
风险社会治理下网络理性参与机制构建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对民办高职质量工程内涵建设的建议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高职院校大学生资助措施及思考
浅析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举措
民办高职院校校内考务管理工作实践与探析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改革探究
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