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救治分析

2018-05-15龙建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23期
关键词:救治感染性休克糖尿病

龙建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救治。方法 在对糖尿病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选择时,主要是以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具体选取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对全部患者进行救治时,根据患者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对其展开急救护理、针对性救治、生命体征监测、心理护理等,然后对患者血糖指标、预后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治疗后,患者血糖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糖化血红蛋白为(5.1±0.2)%,空腹血糖为(5.2±0.4)mmol/L,餐后2 h血糖为(6.7±0.5)mmol/L。而对患者预后状况进行评估发现,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较理想,血糖控制在范围内的病例有13例,其有效率92.8%,死亡率为0.0%,复发率为7.1%。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时,结合患者高渗性高血糖状态进行相应救治,能够有效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在改善死亡率、复发情况的基础上,使其救治依从性、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值得临床对其进行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 糖尿病;感染性休克;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救治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2(a)-0065-02

所谓感染性休克主要是指:因感染造成循环容量的不足等,属于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综合征。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其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属于急性代谢紊乱症状,又称之为糖尿病高血糖危象,在临床中相对比较少见,且临床症状比较严重,主要病发在老年患者中,其血糖通常在33.3~66.6 mmol/L期间,甚至超过138.8 mmol/L[1]。选择该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14例糖尿病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主要对其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救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合并糖尿病感染性休克患者14例,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5例,患者年龄为51~76岁,其平均年龄为(63.5±12.5)岁。患者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合并糖尿病感染性休克临床诊断标准;血糖均超过35.0 mmol/L标准;在进行实验室等相关检查后,结合临床特征均确诊为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合并糖尿病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病诱因:4例患者为饮食不当,6例患者为胰岛素治疗的中断。患者均属于2型糖尿病,重度脱水患者2例,轻中度脱水患者5例;深昏迷患者3例,浅昏迷患者4例。患者血浆渗透压均在331~481 mmol/L期间,其pH值为6.9~7.2。

1.2 救治方法

1.2.1 生命体征的监测 患者入院后,需要对其血压与心率等指标进行监测,若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情况,且出现部分休克,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新的治疗方案,对其持续进行心电监测,每分钟进行3 L氧气吸入,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得到密切观察,以便于判断其体征变化情况。

对患者病情和用药反应进行全面观察,同时进行神志和瞳孔大小、对角反射等一系列观察,判断患者皮肤弹性和眼窝凹陷、口渴等脱水症状是否改善,对患者中心静脉压进行检测,观察患者皮肤温湿度和色泽等症状。在留置导尿管过程,需观察其尿量和尿比重变化,并对24 h出入量进行详细记录。如果缺水患者出现血液浓缩,发生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会导致血浆渗透压的升高,尿量不断减少,颜色较深,短期内无尿,需进行尿量详细记录[2]。

每4小时进行钠与尿素氮等监测,准确计算出渗透压,当进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时,应每2~4 h监测1次。按照患者尿量、渗透压与中心静脉压相关数据,对患者补液速度进行合理调节,避免发生任何并发症,同时对溶血、心理衰竭和肺水肿等予以高度重视。对于此类患者来讲,患者入院1 h后进行体温测量,体温达到38.5℃时,对患者进行药物降温,若达到40.1℃,则应选择物理降温,如冰袋和温水擦拭治疗[3]。

1.2.2 急救治疗 ①补液,根据血浆渗透压的确定,对患者失水量进行计算、补液,或者按照患者患病前的体重进行失水量估算,约10%~12%,以此进行补液,通常为6~18 L,患者平均补液量为9 L。在进行整个补液时,其补液速度应该按照先快后慢原则进行,首次静滴为1~1.5 L,约为1 h,随后2~3 h内静滴0.5~1.5 L,逐渐减缓补液速度,通常情况下,第一天补液量应是失水量1/2。如果输液持续4~6 h患者仍无尿,则应予以40 mg呋塞米。需要对患者心功能予以特别注意,老年心脏病患者应该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护。

②胰岛素治疗。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时,应予以静脉注射10~20 U负荷剂量胰岛素,后采用小剂量、短效胰岛素治疗方案,按照0.1 U/(h·kg)体重持续静脉滴入或泵入普通胰岛素,维持血糖每小时下降3.9~6.1 mmol/L,在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后,应停止胰岛素治疗[4]。

③补钾。由于患者体内呈现钾总量的持续下降,因此,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之后,患者血钾会迅速下降,应对其及时补钾。如果患者未出现肾功能衰竭或尿少、高血钾(超过5.5 mmol/L),需要在治疗时进行补钾。具体用量按照患者尿量和血钾值等进行明确,3~8 g/d不等。在患者清醒之后,钾盐可以通过部分(或全部)方式进行口服补充,当前不适合进行常规补磷,如果出现低血磷情况,应对其进行补磷。

④酸中毒治疗。部分患者伴有酸中毒症状,通常无需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如果酸中毒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应选择5%碳酸氢钠和注射用水进行混合,将其稀释为1.4%时方可静脉滴注,但碳酸氢钠剂量应在150 mL内,療程为1~3 d,总量控制600 mL内[5]。

2 结果

在对患者进行针对救治后,患者血糖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糖化血红蛋白为(5.1±0.2)%,空腹血糖为(5.2±0.4)mmol/L,餐后2 h血糖为(6.7±0.5)mmol/L。而对患者预后状况进行评估发现,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较理想,患者血糖控制在范围内的例数为13例,有效率92.8%,死亡率为0.0%,复发率为7.1%(1/14)。

3 讨论

糖尿病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属于常见失水急症,在对其进行救治时,其成功关键为患者血浆渗透压、血糖和血钠的有效控制。对于感染性休克来讲,主要是因为微生物与其毒素等所导致,从而引发微循环障碍,其发病机制相对比较复杂,救治难度相对较高,使其呈现较高病死率。由于糖尿病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患者入院时病情较重,主要呈现休克症状,并出现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只有对患者进行有效救治,才能避免病情威胁患者生命。因此,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合并糖尿病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救治时,可以通过补液的方式进行治疗,确保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在提升循环血容量的基础上,改善患者休克状态;对患者血浆渗透压进行控制,还可以缓解脑细胞脱水症状。需要特别注意:在患者整个救治过程,需要对胰岛素剂量进行控制,切忌剂量过大导致血糖下降较快,使其出现继发脑水肿,最终提升患者病死率。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因其属于慢性终生疾病,通常会对其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只有对其展开尽早治疗,才能延长其寿命。如果糖尿病患者未进行血糖有效控制,则会对其重要脏器造成损害,例如:心与肾等不同程度损害。因此,强化宣传工作,提升患者高血糖的正确认识,能够对疾病诱因和临床表现进行基本了解,以便于掌握相关预防与紧急处理等内容,从而实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效预防[6]。

结合该次研究发现,选择14例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合并糖尿病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血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糖化血红蛋白为(5.1±0.2)%,空腹血糖为(5.2±0.4)mmol/L,餐后2 h血糖为(6.7±0.5)mmol/L。且患者血糖控制在范围内的例数为13例,有效率92.8%,死亡率为0.0%,复发率为7.1%。对此,在患者救治过程,需要通过生命体征的监测、补液、胰岛素治疗、补钾、酸中毒治疗等急救方式进行控制,确保患者救治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玲,于洋,邱杰.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抢救和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1):162-163.

[2] 陆海林.1例高血糖高渗综合征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3):154-156.

[3] Deng Chengliang, Wei Zairong, Zeng Xueqin.such as acute necrotizing fasciitis.VSD technique for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septic shock in 1 cases of[J]. Chinese Med, 2016,36 (7): 667-668.

[4] 田海平,郭林選.对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的影响进行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0):60-61.

[5] 李丹.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例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7):75-76.

[7] 王晓丹.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糖尿病致感染性休克的护理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3):171-173.

(收稿日期:2017-09-08)

猜你喜欢

救治感染性休克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门诊胸痛患者的分诊与救治分析
颈外静脉穿刺及其护理干预在心源性
被动抬腿试验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探析
每搏量变异度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术中容量治疗的应用价值
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