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再出发

2018-05-15孟文砚

体育教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课程改革

孟文砚

摘 要:通过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研读以及参加专题培训、聆听专家讲座,阐述了学习研读课程标准的认识和收获。认为:高中新课标凝练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高中新课标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定位,新课标提出了重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的具体要求,高中新课标提出了学业质量水平,高中新课标增强了可操作的指导。

关键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课程改革;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3-0021-03

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指出“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2015年普通高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制定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初稿)》,2016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又推出对初稿修改后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江苏省教科院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研读和探究。

现在,在我们的期待中,《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我有幸参加了2018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的“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班”,观看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深化普通高中改革 为培育时代新人奠基”的讲话录像,聆听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张绪培与季浏教授、钟秉枢教授等八位专家关于解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讲座,参加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省级教研员培训班的研讨,深受启发和鼓舞。现将自己研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的一点收获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高中新课标凝练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五年后,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十多年的课改实践告诉我们需要在高位的素质教育思想和具体的教育实践之间架设一个连接的桥梁,这个桥梁就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素质的显性化表述,是素质中通过后天习得的部分,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是把素质教育思想具体化、细化,并转化为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有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进一步清晰素质教育目标,丰富素质教育内涵。

为建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育人价值,体育与健康课程从学科本质和学科育人价值出发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从而使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成为课程的总目标,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纲。

二、高中新课标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定位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是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在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必修的学分为12分,是史、地、生、化学科必修学分的3倍,是思想政治、外语、物理、技术、艺术必修学分的2倍,是语文、数学必修学分的3/2倍。正是这样的学分比重让我们格外重视它的教育定位,使其真正发挥培养健康体魄、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高中新课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定位体现在课程性质上。一是高中新课标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的定义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為主要目标的课程”。相比原课标在“主要目标”中增加了“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这一增加让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定位更贴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课程功能和价值,也更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教育的方针、政策。二是高中新课标强调“本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选择性和综合性”,相比原课标多了一个“选择性”。高中新课标坚持基础性、选择性的统一,在强调共同基础上的同时,强化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在必修选学的10个学分中自主选择学校开设的若干运动项目,较为系统地学习1~3个运动项目,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必须指出的是,原课标虽然没有将“选择性”列入课程性质,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已明确提出“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选项教学”。高中课改十多年的实践表明,是否实施“选项教学”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分界线,在不少规模较小、条件较差的普通高中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选项教学”的时候,某些规模大、条件好、升学率高的普通高中却淡化了“选项教学”,甚至有走回头路的倾向,值得我们警惕。

三、高中新课标提出了重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的具体要求

高中新课标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通过结构化的方式优化和简化课程内容。与原课标相比,高中新课标强调武术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运动的开设,更强调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要精选适应时代需求、有利于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

高中新课标指出必修课程内容分为必修必学内容和必修选学内容两类,必修必学内容包括体能和健康教育2个模块,必修选学内容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武术与民间传统体育、水上或冰雪类运动和新兴运动6类,每个运动项目包含具有相对完整内容的10个模块。与原课标相比,高中新课标给出了必修必学2个模块和必修选学6个运动项目的各3个模块的构成内容。体能、健康教育模块分别包括“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必修选修模块包括“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

从上述模块构成内容的“教学提示”中我们已经看到,正确的内容只有通过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和过程才能习得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新课标十分重视教学方式的更新,指出“力求避免过于注重单一知识点以及把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割裂开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重视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将知识点的教学置于复杂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体育与健康实践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能力和优良品格”。

四、高中新课标提出了学业质量水平

高中新课标提出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旨在引导模块教学更加关注立德树人,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提供重要依据。

与原课标相比,高中新课标对学习评价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强调,指出要着重在构建主体多元、内容全面、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上下功夫,并通过新提出的学业质量水平着力于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来讲有如下5个方面:

1.在评价理念上,从关注体能、技能的考核转变到关注学习评价体系与学业质量水平紧密联系,使得学业质量水平的使用有助于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从关注单个运动技能的习得,转变到关注整体运动中复杂问题的解决;从关注学生学什么,转变到关注学生如何参与学习和学会学习;从关注学生个体的自我体育学习,转变到关注学生在运动中能否在团队中胜任不同角色并进行有效的交往和合作。

2.在评价的功能上,重视促进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和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强调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还强调评价的反馈功能,要让学生不仅知道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还要知道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

3.在评价主体上,不仅提倡以教师评价为主,还倡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4.在评价内容上,重视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进行综合评价。以必修选学模块为例,高中新课标不仅要对照“内容要求”考核技能达成的水平,还要依据“学业要求”和“阶段性学业质量水平”,通过设置运动技能的各种应用情境来考查学生的体能表现和运动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5.在评价方法上,倡导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指出了可操作的方法和途径。以必修选学模块为例,高中新课标指出不仅要针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对学习团队的整体评价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同时,高中新课标不仅给出了对体能模块、健康教育模块和运动技能系列模块的学习评价和学分评定的建议,还分别给出了阶段性学业质量评定和学分认定以及高中课程结束后学业质量评定和最终学分认定的建议。

五、高中新课标增强了可操作性的指导

高中新课标是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和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与学的标准,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管理和督导评估的纲领性教学文件。

要发挥高中新课标“纲领”的作用,必须突出高中新课标的可操作性,因此高中新课标总结了十多年来高中课改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对“选项教学组织”“教学计划制订”“课堂教学”“学习评价”“学分评定”“教材編写”“地方和学校实施”提出了明确、具体而又切实可行的建议。其中有3条建议值得我们特别重视。

1.模块教学计划的制订

高中新课标指出体能和健康教育模块分别包括“内容要求”“教学提示”,运动技能模块包括“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内容要求”一般由5~10条组成,主要强调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教学提示”主要针对内容要求,强调在什么情境中教和怎么教,特别强调如何把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情境设计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学业要求”主要强调通过某个模块的教学,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

高中新课标还强调运动技能系列模块的设计要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的内容相衔接;要重视同一运动项目各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和逻辑上的递进关系;要重视不同运动项目的各自特点,深入挖掘每个运动项目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

2.课堂教学

高中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教与学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核心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根据高中新课标的精神,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追求,有效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

高中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中提出课程教学的11条建议,每一条都很有针对性和建设性。尤其是提出“强化目标意识,将学科核心素养完整地渗透到学习目标中”“从注重单个知识点和技术向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转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单个学生的练习密度不低于50%”“注意单个动作与完整动作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尽早体验和理解完整动作”“课内外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习惯”等,对常态体育课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这应该也是评价“优秀体育课”的权威标准。

3.学分评定

通过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每个学生必须获得12个学分方可毕业。首先,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根据高中新课程的“学业要求”和“阶段性学业质量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高中新课标详细地列出了对体能模块、健康教育模块和运动技能模块三类模块的学分评定要求);其次,在每学年结束时,针对本学年所学习的4个模块的学分进行综合评定;再次,在高中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束后,根据高中新课标提供的表1,将12学分的等级换算分数后进行汇总,再根据表2得出最终等第。

高中新课标不仅给出了学业水平评价和学分评定的建议,而且还提供了2张量表和9个案例,浓墨重彩地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分评定给出了具体而又可操作的建议。

综上所述,高中新课标是十余年来高中课程改革实践成果的体现,是适应时代发展,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的重构,是新时代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再出发。每一个有良知的高中体育教师都要深刻认识自己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高中新课标的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投身到新时代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来。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课程改革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