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教体结合”之路 为体育人才成长奠基

2018-05-14丁玉山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余后备女排

丁玉山

北京101中学作为一所体育传统的历史名校,自1946年建校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威望和影响。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组建班级、年级和学校运动队等,形成纵横交错、全覆盖的课余训练组织、管理网络体系,在吸引广大在校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总体理念及思路

任何教育思想的贯彻实施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北京101中学历届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和体育竞赛工作。

1.从学校教育的价值层面上看。学校体育作为教育和体育的交叉点,一方面肩负着培养在校学生身心健康的任务;另一方面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培养驰骋在奥林匹克赛场,挑战人类体能极限,为祖国荣誉而拼搏的体育健儿同样也是学校体育责无旁贷的使命与责任。

2.从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的层面上说。创新不是排斥传统,而是继承传统。北京101中学体育工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优良的体育传统。但是弘扬体育传统不是拾取前人失落的光辉,照搬照抄前人的模式、经验与做法,而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对高素质人才的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够实现。据此,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贡献的动机驱使下,2001年学校与天津电信电缆公司联手组建了天健体育俱乐部,走上了“教体结合”,培养女子排球后备人才的探索之路。

3.从学校体育层次性划分和个性化培养目标层面上说。学校组建运动队、积极开展课余训练就是为有体育天赋、运动潜质的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成就幸福人生而奠基。发现和尊重每名学生的差异,唤醒每名学生的潜能,激发每名学生发展的内驱力,是学校体育的责任担当和价值追求。换言之,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基本理念及其实施路径就是为全力打造和彰显具有独特个性与发展自信,找到适合学生自身发展平台而拥有一技之长、幸福满满“话语权”的鲜活生命体的育人过程。据此,学校体育工作始终坚持面向和兼顾3个不同的学生群体。即:第1层次:面向全体学生(基础性);第2层次:面向部分有兴趣、需求的学生群体(自主性);第3层次:面向少数有天赋、特长的学生个体(专业性)。

4.打造一张校园体育名片,对内引领、外塑形象。体育塑造的是身体,激励的却是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16年,奥运冠军女排英雄刘晓彤刚刚从里约奥运会上载誉归来,就出现在101中学的第108届运动会开幕式上。同学们的“晓彤姐,和我拍张照吧”“晓彤姐,我爱你”的高呼声,体现了刘晓彤受到了学弟学妹们的热情追捧。

2017年11月,101中学初中女子排球队作为北京-首尔中学生体育交流团的使者,赴首尔开展友谊交流,受到了首尔中学生的欢迎与好评。学校女子排球队传播体育文化,展现体育精神,通过参与一系列世界、洲际、全国中学生排球比赛,分享了运动快乐,传递了奋进精神,播撒了友谊的种子。

二、针对排球项目实施“教体结合”的具体做法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是“教体结合”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之源。学校领导坚持将“教体结合”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措施,对招生、训练、竞赛等方面的工作实施全方位管理,有效地保证了计划的实施、经费的到位。时至今日,学校用于开展女排训练工作的场馆设施完备、条件一流,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教师、学生开展课余训练工作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教体结合”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建立完善目标责任制是助推“教体结合”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学校始终将“教体结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上下统一认识,各部门协同配合,做到年初统一计划、年终总结反思。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有整体方案,又有合理布局;既有长远规划,又有阶段目标。在时间、场地、器材、经费等方面统筹安排,狠抓落实,保证了“教体结合”的持续、健康发展。

3.充足经费投入、完备场馆条件是“教体结合”持续、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体育场馆等设施建设既是学校开展“教体结合”工作的必备条件,也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学校全面办学思想和理念。现今的北京101中学场馆林立、设备一流,既满足了体育教学、群体锻炼、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又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学校“教体结合”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培养高水平女排后备人才奠定了基础。

4.一支政治、业务素质高的教练队伍是“教体结合”走向成功的动力之源。优秀女排人才的大量涌现,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特别是在体育竞争日益激烈、运动技术水平渐趋接近生理极限的今天,训练工作实施的形式、独特性,以及运动结果的不确定性等都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训练理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基本功、渊博的学识、完善的知识结构等全面的素质修养。为此学校积极为教师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创造进修、培训、提高的机会。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务实进取、思想过硬、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5.坚持走“教体结合”科研兴训之路。为了提高“教体结合”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学校始终坚持并倡导“以科研促训练”的工作思路。即在兼顾体、教规律的同时,用先进理论指导学生课余训练。据此教研组先后撰写完成了《关于我校整合体育资源,创办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实践研究》《探索规律勇于实践、用整体论思想指导青少年学生的课余训练》《优化课余训练环境,防止半途效应的发生》《浅析学校体育竞赛中荣辱观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中小学体育竞赛活动中道德失范行为、表现及教育对策》等,其中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0、第11和第12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2篇,二等奖2篇。

6.遵循“教体”规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女排后备人才。人才的成长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性,违反它就必然要受到惩罚。这既是课余训练的基础性、业余性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培养高水平女排后备人才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女排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应妥善处理学习与训练、打基础与出成绩、品德教育与作风培养等方面的辩证关系。

7.发挥区域优势,走“教体结合”之路,共同打造体育名校品牌。学校地处海淀区中关村高科技、教育园区,有着3高(高科技园区、高等院校密布、高知识人才群体)的地域优势。据此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发挥区域内各高等院校专家云集、学者密布等优势,通過内引外联、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走“教体结合”的共同发展之路,保证了学校“教体结合”的跨越式发展,拓宽了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8.立足于高标准,全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后备人才。学校课余训练重在打基础,坚持从严从难,把训练的“规范化”与“个性化”结合起来。首先抓基础教育,就是从学生入学起步阶段抓起。常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思想还不成熟,处在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夯实打牢此时的思想、体能和技术基础,其后效久远,意义十分重大。其次,抓尖子学生管理,就是让学生正确对待荣誉。成绩面前不自满,树立起从零开始,勇攀高峰的新观念。决不能让学生过早地在鲜花和掌声中沾沾自喜,甚至迷失方向。

三、实施“教体结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离不开高水平教练员的培养。长期以来师资短缺,尤其是高水平师资短缺,一直是困扰着学校竞技体育的一大顽疾。据此,学校先后聘请原国家队、“八一”队专业教练来校执教。

2.针对学训矛盾这个长期困扰课余训练发展的问题。首先,将智力因素作为选材的重要条件之一,既缓解了学训矛盾,又提高了成材率;其次在训练中要精选内容、优化教法,避免训练耗时过多,或运动量、强度过大而影响学生文化课学习;再次,针对学生外出参赛、集训等耽误的功课,学校及时组织相关教师为她们补课并形成制度。

四、学校实施“教体结合”的未来计划

1.作为奥林匹克教育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绝不仅仅是为了在竞技场上争第一,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精神,形成一种文化,将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渗透、移植至学校文化建设中,为助推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作贡献。

2.学校排球队自2001年成立以来,尽管在全国、市区级中学生排球比赛中摘金夺银,取得了一系列的优异成绩,但运动队的整体水平及规模距上级体育局、教委领导的要求相差甚远,据此,学校会珍惜当前学校课余训练的大好形势,做到成绩面前不自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认真抓好科学选材、育才和用才等各方面的工作。

当前,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思想、战略为指引,在《全民健身计划》《奥运争光计划》2个旗帜的引领下,以贯彻实施现行课程标准为契机,以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己任。用辛勤与智慧高扬素质教育的风帆,用创新和实干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用科学和艺术培育祖国的栋梁之材,奏响新时代“教体结合”的辉煌乐章,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排球后备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课余后备女排
夺冠
让人振奋不已的“女排精神”
王者归来
快乐的课余生活
美国女排中为什么没有7号?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
咪咪曲
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在课余愉快地进行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