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空心化对策分析

2018-05-14彭馨

科技风 2018年10期
关键词:土地制度空心化农村

摘要:农村空心化的产生,一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意味着中国正逐步由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另一方面,农村空心化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空心化导致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农村居住环境的恶化,空心村养老受到挑战,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最终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应当积极主动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空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空心化;农村;土地制度

城镇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农村空心化也是城镇化带来必然结果,我国农村空心化进程中,由于城乡二元制、农村人口流动、土地管理制度不足、法律制度不完善以及农村管理和规划的缺位,带来一些负面后果,如,农村劳动力空虚,土地利用率低,基础实施、社会服务滞后,教育、养老问题都受到挑战,最终影响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建立有效的农村土地管理机制

整治空心村土地对于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统筹城乡发展有重要意义。针对农村土地流转和宅基地使用的缺陷,应集中对这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使用制度。为了不使空闲的宅基地和弃用的耕地遭到浪费,使土地资源有效合理的利用,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

二是建立宅基地超占有偿使用制度。农村宅基地无偿、无限期的使用制度,是致使农村宅基地无序扩张、土地资源浪费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的间接原因。抑制“一户多宅”的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多占宅基地的农民采用经济手段,是宅基地有偿、有限期的使用。宅基地超占有偿使用制度是对农民建新宅超占土地的面积,实行征税。

二、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改善居住环境

为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应该改变当下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空心化状态。首先,合规划农村布局,建设合理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改善空心区域内道路狭窄、排水不通等居住环境问题。其次,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提高生活质量。再次,转变村庄分散的空间状态,必须将废弃的宅基地整合,规划新村宅基地布局,重新建设新村,对于人口大量流出的空心村,可以裁撤,将几个空心村合并,建立实心村。最后,规划农村空闲用地,建设休闲健身场所,合理布局住宅建设,将村外、村内住宅有效整合,改善空心村散乱现状。

三、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以政府支持为核心,为农村养老制度提供经济保障。我国经济稳定增长,财政收入也稳步增收,有能力为农村老人提供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政府应在当前农村空心化背景下针对留守老人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以社區支持为核心,为农村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以社区为依托,建立社区养老机构,例如农村养老院,使留守老人“老有所依”,生活得到妥善照顾。社区组织社工、义务服务者,对留守老人定期拜访,送一些生活必需品,做一些家务、农活,使留守老人“老有所助”。

以家庭支持为核心,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孝顺老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强调亲孝观念,满足老人精神上的需求。

四、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障机制

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关心协作共同完成,关键是打破城乡教育二元格局,保障农村户籍的孩子在城里能够享受和城里孩子同样受教育的机会和待遇,消除户籍歧视。例如:由政府出资建设农民工子弟学校,专门设立农村教育基金,为农村儿童在城里上学提供补贴。

同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较差的问题,应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改善农村教育状况,学校要强化教育,建立寄宿制学校,加强师资力量投入,保障留守儿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家庭要努力履责,切勿忽视亲情疏远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为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

五、加大“三农”支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解决农村空心化,最关键、最根本的还是发展农村经济,只有经济搞上去了,农村才能发展,才能腾出手来规划农村建设,调动农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政府必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农村建设,从这些方面推动农村发展:

第一,鼓励农村发展工商业,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当前农村经济仍以传统的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不顺畅,为鼓励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应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将三大产业有机结合。加大政府支农力度,要运用好国家的补贴手段,提高农民特别是重量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进行补贴,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政策,这对保障粮食生产有重要意义。

第二,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巩固农村基础教育,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权利,为农村建设储备人才;组织农民开办学习班,推广农业技术,用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国家鼓励有志青年服务农村,为农村培养干部,完善农村组织机构发展。

第三,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更是农民增收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尤其是要推动通讯、交通、农田水利的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四,加大农业科研的投入,推广科学技术信息的传播,发展农业现代化。政府必须加大对农业科研资金,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类农业科技推广会,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提高劳动素质水平,开办学习班,培训农民的生产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彦随,刘玉,翟荣新,等.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64(10):11931202.

[2]杨宏玉,涂建军,谭建华.山区农村空心化调控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8):5052.

[3]张杰,李可立.中国城市化背景下村落“空心化”形成机制及调控机制[J].城市研究,2010, (6):101103.

[4]单胜道.“空心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2000,3:2425.

[5]纪文茂.改造“空心村”建设新农村[J].发展研究,1998,8:4041.

[6]刘彦随,龙花楼,等.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420.

[7]周祝平.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及其挑战[J].人口研究,2008,32(2):4552.

[8]饶风.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形势分析及其对策思考[J].农村经济,2003,(1):1517.

作者简介:彭馨(1990),女,满族,河北承德人,硕士,初级职称,研究方向:宪法学行政法学。

猜你喜欢

土地制度空心化农村
村庄空心化的治理之道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土地开发权与我国土地管理权制度改革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与土地制度改革初探
广州市小产权房的现状与出路研究
美欧中产阶层遭遇“空心化”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