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2018-05-14陈要勤岡田昭人
陈要勤 岡田昭人
[摘要]日本尊重和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完善产学官合作体制、营造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软环境和硬环境、实施并推进“就业支援卡”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基于中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借鉴日本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举措,文章提出构建“制度化、系统化和可持续化”动态教育体系的对策,具体包括制定政产学跨界合作和资源共享的制度、构建以网络平台和校企联盟机构为媒介的产教融合资源系统、完善个人职业生涯教育制度。
[关键词]日本教育 应用型人才 产学官合作 产教融合
[作者简介]陈要勤(1975- ),女,广东兴宁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广东 广州 511400)岡田昭人(1967- ),男,日本人,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协同培养技术技能型日语人才的范式研究”(项目编号:GD15XWW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受到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派访问留学项目资助。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9-0107-06
一、日本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日本的产品质量在国际上具有良好口碑,这与日本企业文化和教育制度密切相关。集团意识把企业和员工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重视人才开发和人才培养,注重员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撑日本经济的产业中,制造业所创造的经济占GDP的二成,是经济的主要支柱。”①特别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跨越了国界,在社会的各方面都将带来巨变。
随着少子化和老龄化社会问题带来的人口减少趋势日益明显, 同时“劳动方式多样化、灵活化”带动就业岗位不断增加,提高生产性迫在眉睫。生产附加价值的竞争力源泉从“物”和“财”转移至“人才”,增加对人才的投资,提高劳动者技能与产业构造变化的适应性,是解决生产性问题的重要措施。由于今后所有产业都离不开IT或大数据,所以加强以IT、数字化领域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日本高等教育主打的重点之一。“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日本借助其高端先进技术力和高度现场力的传统优势,力争构建融合为导向的新的产业社会,即构建以‘连接产业为主的新型产业结构,把原本独立的或是对立关系的‘物与物(IoT)、人与机械和系统、人与技术、不同产业领域的企业与企业、隔代的人与人、制造者与消费者有机联系,创造出新的附加价值,解决社会课题的产业状况。”②
此外,制造业、新能源和新环保等新领域都急需大量应用型人才。要推进日本国内不同产业领域的合作和数据环境的完善,必须加快相关人才的培养。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商务流程的变化,产生了包括中等技术的新的雇佣需求,培养适应就业结构变化的人才和经济增长领域的劳动者将是社会大趋势。
二、日本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日本政府、大学以及企业都非常重视培养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并且共同营建了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环境以及相关的政策制度。
(一)应用型教育的政策制度
日本教育重视教育与职业相结合,坚持教育为生活服务的理念。2006年,日本制定的 “改正教育基本法”(平成18年法律第120号)指出,教育的其中一个目标是重视职业与生活的联系,培养重视勤劳的态度③,以此为基础,自小学至大学各阶段的学校教育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中都渗透相应的制造业相关的教育。
日本的高等教育体制包括大学、短期大学(相当于中国的高职院校)、专修学校(相当于技校)和高等专门学校(初中毕业后入读,学制一般为五年)四种类型。大学虽然主要以学术为中心,但“培养高端专门职业人才”也是其承担的主要职责,侧重应用型项目的开发和研究;短期大学包括 “专门职大学”和“专门职短期大学”,承担着培养地区专门职业人才的重责,如保育师、营养师和养老介护师等;专修学校以实践型职业教育和專门技术教育为主,主要培养学生在就业岗位或者实际生活中的必备能力;高等专门学校以培养实践型、具有创造力的技术人员为主,一般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机协调,既能提高学生的修养,也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上大学都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只是所针对的岗位群有所差异。
日本应用型高等教育重视产学研合作项目开发。例如,文部科学省实施了“产学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事业——培养制造业技术者”政策④,旨在产学官合作统筹培养适应产业界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具体以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为对象,通过开发、实施产学项目,与区域、产业界协同开展实验、实习、讲义有机融合的教育项目,培养制造业领域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端应用型人才。
(二)政府部门之间跨界、构建人才供需匹配体系
人才培养制度在文部科学省和相关府省的联合推动下开展和实施,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和经济产业省打破政府之间的壁垒,达成资源共享,共同研究并解决人才供需之间所产生的问题。例如,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产业界的人才需求不匹配现象,以上三个政府部门联合研究制定政策,然后共同发文,保障产学相关部门的权力,健全产学官协同制度,督促产学官协同有效实施。
日本为产学官合作构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设置了产学合作协调员机构,产学合作协调员在产业界、公共研究机构、大学专修学校、政府以及地方自治体之间开展协调匹配工作,主要业务活动包括“技术咨询、共同研究、委托研究、奖学金与捐资、研究成果实用化、创业支持、人才匹配基金、关于政府招标研究项目的申请、来自企业的援助项目的协助以及推动指导”。
教育机构与产业界构建合作运营体系,明确产学合作责权制度,定期开展信息互通的活动,彼此在合作平台上互相交流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相关信息,调查实施产学协同培养的可能性并开发相关的合作项目,提出制定相关政策的建议。
(三)完善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环境
日本致力于产学官合作,举全国之力构建人才培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主要方式是政府统筹,产业界为主导,高等教育机构担任人才培养的主力。高校开设应用型课程,并在政府政策的保障下与产业界协同,产业界为教育机构提供大学生实习和大学研发项目投入生产的场所,派遣具有熟练技能的专家到大学做讲座或者技能指导,派遣企业研发人员与学校的科研团队一起开发新产品,同时提供并协助开发教材,合作形式是个别企业或者数家企业与大学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政府为参与产学合作的企业支付“人才开发支援补助金”,从而为企业减少职业训练的成本。
高等教育机构重视学习者“应用型、实践型”能力的培养,并为学习者的技能训练创造环境,在校内建设仿真实训室,校外建设海内外实践基地。以医疗护理专业为例,大学拥有强大的师资,也拥有医疗护理真实工作场景需要的先进实训设备,并有完善的海内外跨界合作的应用型研修项目制度和措施;大学设置研究室,教师带领学习者研究工作流程,研发新产品。
大学教育资源为社会开放,文部科学省2008年起实施“社会人继续教育需求对应教育推进项目”⑤政策,主要是利用大学等教育研究资源,对社会人(包括啃老族、自由职业者)提供继续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项目,让以制造业劳动者为首的人员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一般社团法人日本开放性在线教育推进协会“Japa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JMOOC)”依次开办产业界需求大的理工科基础科目讲座,推进海外MOOC的合作,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JMOOC教育为课程开设的灵活性和学习者选择的自主性提供了更大空间,方便在职人员和在校学习者的继续教育;JMOOC教育有助于完善大学和企业的教育资源,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日本版的“二元制”
日本版的“二元制”指为在校学生提供Off-JT(Off-Job-Time)集中培训和OJT(On-Job-Time)在岗培训的制度,主要以年轻人为对象,实施实践教育和职业能力开发教育,有效结合学校的讲义和企业的实习。例如,每周三天在学校学习,两天在企业参加技能训练;或者一个月、两个月在企业强化实习,边学边顶岗,培养职业观、勤劳观,提高实践的技术技能。
接收实习生的企业必须提交申请给厚生劳动大臣接受资格审核,资格审核通过后企业才有资格接收实习生,在人才招聘广告上注明招收实习生、提供人才培训的信息。企业与应聘者签订实习工雇佣合同,实施OJT项目;训练结束后,对实习生实施职业能力评价,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主要参照劳动市场所制定的标准,例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实习生凭实力有机会成为该公司的正式员工,由于实习生在顶岗培训时已经逐步适应企业文化、了解工作流程,企业对实习生的能力态度也有所了解,因此既可以减少相互之间的错配现象,也可以减少职员由于不适应企业环境而提前离职的风险。接收实习生的企业不仅是为了满足本公司的人才需求,而且是因为具有强烈的企业社会责任感,本着为地域社会发展做贡献和助力年轻人职业能力发展的目的,尽力为年轻人的职业能力训练提供机会和平台。
(五)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就业支援卡制度
ジョブ·カード(JOB CARD,本文译为就业支援卡)⑥是促进个人职业能力与劳动市场接轨的制度,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职业规划表”“工作经历表”和“职业能力证明” (包括资格证、学习经历与实习经历、实习成果与工作绩效)。就业支援卡是一种职业能力证明的工具,灵活使用“就业支援卡”,可以实施集中培训和在岗培训有效组合的职业训练形式。
日本具有完善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制度,“持证上岗”是对专业技能人才的必备要求。就业支援卡内有一项必填内容是“资格证”,用人单位通过应聘者的就业支援卡,可迅速对求职者的技术能力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价;大学生、求职者或者劳动者借助就业支援卡,通过PDCA职业生涯的质量管理循环,增强目标管理,有效优化知识结构和更新职业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职业能力培训的针对性,例如企业在查阅职工的就业支援卡时发现该职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需要开发某方面的能力,就会有针对性地加强此方面能力的培训。
三、对中国应用型教育的启示
《國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⑦《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提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⑧《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指出:“中国必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⑨
当前,中国面临着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紧缺成为阻碍产业升级、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深化产教融合、基本解决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的问题。”⑩中国政府对所面临的人才需求不匹配现象高度重视,并且希望通过深化产教融合等措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日本的产业发展和科技发达离不开应用型人才的大力支撑,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日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和优秀措施值得借鉴和参考。
(一)跨界和融合的制度化
政产学之间的跨界和融合有利于强强联合、提高效益和减少成本。笔者认为,赫尔维茨所提的机制设计理论为“跨界与融合”的机制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机制设计理论主要解决信息效率和激励相容两方面的问题。建立跨界与融合的长效机制必须解决两个核心问题,即提高机制运行效率,实现激励相容。
在官产学融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方面,日本政府一直起主导作用,发挥着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以及激励功能,通过政策和制度保障官产学的跨界和融合,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达到人才培养需要的“人、物、财”资源的配置有效化和利益最大化。
针对中国目前存在的“人才供需不匹配”现象,笔者认为产教之间 “信息不对称” “沟通欠渠道”“资源欠整合”是主要因素。由此,政府有必要搭建产教之间信息互通、平等对话、资源共享的大平台,政府内跨部门(如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围绕“产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研究讨论、制定相关的政策,并为政策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激励机制方面,政府为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提供教育协助补贴金、科研开发协助补贴金或者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并激励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同时,高等院校加大科研前沿成果、技术研发最新成果的宣传力度,并制定相关的合作保障制度,强化自身的技术研发特色,在行业中树立品牌,促进企业跟学校合作。
保障机制方面,政府通过“产教深度融合”的政策顶层设计、“产教融合”专项资金申报和运营制度、“双师”队伍建设制度、校企资源跨界共享制度等,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制度、经费、师资和设备及场所等提供保障;高等院校和企业也为产教融合政策的落实、跟进和评价组建组织机构,为“产教融合”提供组织保障。
(二)构建产教融合资源的系统
应用型人才既需要厚实的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熟练的实操技能。对企业界而言,人才是发展的根本;对高等院校而言,人才培养是重任。企业和高校以“人才”的开发、培养和雇佣为纽带,加强跨界合作,围绕“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享硬环境和软资源,分工合作,协同育人。
信息化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建立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将能为有志于成为应用型人才的学生和劳动者提供知识选择和能力提升的更大空间。统筹海内外应用型教育优势资源,包括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建设行业类的网上资源课程(包括慕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上的课程以“统一策划、特色建设”为主调。“统一策划”是指以“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课程模式以“宽基础、活模块”为主,强化技能实践课程,注重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实用、操练”为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开设自初级至高级的阶梯式课程模块,供学习者灵活选择;校企人士共建平台上的资源,特别是技能实践性课程,既包括技能实操示范视频讲解,也包括给学生提供实操资源的企业信息。“特色建设”是指按照课程目标和教学对象,在授课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具有灵活性和特色性的课程资源。
同时,要打破产教之间、行业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壁垒,秉着“跨界、共享、共赢”的宗旨,建立地区、省市、国家级别的不同层次的校企联盟机构,深化校企之间的合作项目,提高合作层次,强化校企之间合作的稳定性。校企联盟机构作为协调员,可以为校企之间“应用型人才的供需匹配和对接”开拓渠道和提供服务。以校企联盟机构为媒介,既可以为大学师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供机会,也能够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师资和学生团队以及场所和设备。如此一来,通过“校企联盟”机构的统筹和调配,不仅有利于学习者和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高等教育机构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而且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研发成本的降低,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忠诚度。
此外,政产学共同搭建校企技能展示或研发产品展示的平台,以高规格技能大赛或研发产品展示为载体,学校师生和企业的专业人士在平台上彼此观摩和切磋。这样既开拓了校企信息互通的渠道,有利于校企资源整合,也有利于企业提前物色适合企業发展需求的人才种子或者科研项目,为企业专业人士到大学协助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提供了机会。
(三)完善个人职业生涯教育制度
职业生涯教育既有利于在校大学生认识自我、正视现实和展望未来,以对将来的职场生活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尽快完成学生至社会人角色的转换,同时也有利于职场中的人员优化知识结构和提高技能。基于职业生涯教育在与企业衔接和整合方面所凸显的薄弱现象,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以下方式完善个人职业生涯教育制度。
1.建立个人就业支援卡。以应用型人才为对象,由政府统一开发和建立个人就业支援卡。就业支援卡类似于中国的公民身份证,一人一账号,内含个人信息、各阶段的职业目标、工作简历、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经历、职业资格证等模块内容,力求职业能力可视化。就业支援卡既有利于劳动者宏观设计职业规划,明确个人能力上的优势和短板,主动提升个人的职业技能,也有利于用人单位给职员提供相匹配的在职培训。
2.为职业能力培训提供软硬环境。应用型高等院校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不仅培养全日制大学生,而且必须加大开放型继续教育的力度,优化以社会人士为对象的培训项目。例如,建设企业员工培训基地,开发 “实用、创新”的应用型课程,为社会人士的知识优化和技能更新提供师资和场所。
企业“以人为本”,关注劳动者的职业生涯发展,有意识地加强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提升,完善劳动者职业能力提升的制度,开发能力提升项目,为他们的继续教育提供机会和开拓渠道。例如,与应用型高等院校、人才培训机构、海内外兄弟企业等机构建立合作战略联盟,加强应用型人才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定期安排和输送劳动者参加应用型能力培训,让劳动者带着项目,与国内外一流的技术研发团队、产品研发团队以及经营管理团队交流切磋。
3.完善国家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科学构建国家职业技能的考核评价标准,保障技能评价的公平性,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同时,定期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进行客观评价,为学习者和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提升提供保障;此外,所有培训经历、技能大赛成绩和职业能力考核评价结果等,都应记录于个人就业支援卡。
总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动态工程,必须始终秉持与时俱进、动态发展的理念。在“中国2025制造”的关键时期,我国应充分借鉴日本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经验,政产学通过“跨界”和“融合”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并完善产教融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以互联网和校企联盟机构为媒介,搭建校企沟通对话平台和教育培训网络资源平台;重视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生涯教育,完善职业生涯教育制度,提高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力。
[注释]
①経済産業省.2015年版ものづくり白書ー第2節我が国の産業構造を支える製造業[EB/OL].(2015-01-01)[2017-11-18].http://www.meti.go.jp/report/whitepaper/mono/2015/honbun_html/010102.html.
②経済産業省.平成29年版通商白書[EB/OL].(2017-06-27)[2017-11-18].http://www.meti.go.jp/press/2017/06/20170627003/20170627003.html.
③日本《改正教育基本法》(平成18年法律第120号)[Z].2006-12-22.
④経済産業省·厚生労働省·文部科学省.平成28年度ものづくり基盤技術の振興施策(概要)[EB/OL].(2017-06-06)[2017-11-18].http://www.meti.go.jp/press/2017/06/20170606001/20170606001.html.
⑤文部科学省.平成20年度「社会人の学び直しニーズ対応教育推進プログラム」の選定結果について[EB/OL].(2008-08-29)[2017-11-18].http://www.mext.go.jp/b_menu/houdou/20/09/08082903.htm.
⑥ジョブ·カード(JOB CARD)在企业生产现场管理中译为“作业卡”,笔者依据教育用语特点在此译为“就业支援卡”.
⑦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05-02.
⑧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Z].2015-10-21.
⑨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Z].2015-05-08.
⑩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Z].2017-12-19.
[參考文献]
[1]日本文部科学省.産学連携による実践型人材育成事業ーものづくり技術者育成ー[EB/OL].(2008-06-17)[2017-11-18].http://www.mext.go.jp/a_menu/koutou/renkei/08061701.htm.
[2]厚生労働省.実践型人材養成システム及び日本版デュアルシステムについて(厚生労働省参考資料)[EB/OL].(2007-06-12)[2017-11-18].http://www.kantei.go.jp/jp/singi/seichou2/job/dai2/siryou4_3.pdf.
[3]厚生労働省.「日本版デュアルシステムの今後の在り方についての研究会」報告書について -「実践型人材養成システム」の制度化を提言-[EB/OL].(2005-11-29)[2017-11-18].http://www.mhlw.go.jp/houdou/2005/11/h1129-3.html.
[4]文部科学省·厚生労働省·経済産業省.「インターンシップの推進に当たっての基本的考え方」の見直しの背景及び趣旨について[EB/OL].(2014-04-08)[2017-11-18].http://www.mext.go.jp/a_menu/koutou/sangaku2/1346606.htm.
[5]吴建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