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区域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2018-05-14张海青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探究性动手区域

张海青

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和国外一些先进教育理念的传入。区域活动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而开展区域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区域材料的投放。下面我就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存在的问题、原则及教师应对的策略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一、区域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投放缺乏动态性

幼儿园区域材料的投放应该跟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然而,根据调查显示,繁重的工作量直接影响了教师投放的材料的数量和更换频率,也影响了区域活动教育的质量。许多区域的材料已经摆放好长时间了,有的已经损坏,这些陈旧的东西很难引起孩子的兴趣。

(二)投放材料缺乏探究性和引导性

当前很多教师在材料的探索性上往往存在误区,将探索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动手操作,造成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没有对幼儿的心智提出积极的挑战,使区域活动不能最大限度地引发与支持幼儿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与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投放的材料有相当一部分不能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不能引发幼儿探究的行为,这样的材料不利于幼儿主动性及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

二、区域材料投放的原则

(一)材料的数量应适宜

材料少了,无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无法满足幼儿创造性活动的需要,但是材料也不是越多越好。

(二)注意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

同一个区域中的材料,相互之间会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会暗示幼儿的活动方向。比如,在娃娃家投放娃娃和衣服、梳子、化妆品等材料和投放娃娃、厨房用品、餐具等材料,引发幼儿的活动肯定不一样。

(三)适应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需求

投放的材料要与幼儿生活有关,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教师在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要注意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 ,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之,小班的结构区适合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增强,建构能力增强。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四)活动材料应具有探究性

对幼儿来说,创造力正孕育在新颖奇特的幻想中,幼儿创造力培养是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探索是一个不断激发幼儿灵感,发挥幼儿创造性的过程。而那些能留给幼儿更多操作空间和创造空间的“半成品”最具有探究性。这是因为:相对于“成品”来说,“半成品”能够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而相对于“原材料”来说,“半成品”又蕴含了一定的线索,可以引导幼儿完成自己的作品,它适应对客观世界缺乏经验的幼儿的水平。因而,要体现探究性,教师应该在制作“半成品”上下功夫。有的教师给幼儿投放一个用硬卡纸做成的时钟,让幼儿依要求拨出不同的时间,就仅仅是一个机械的动手操作活动,不具有探索性。而给幼儿提供钟面、时针、分针、数字等材料,让幼儿自己拼装出时钟。这就是充分具有探索性的活动,因为在组装时钟时,幼儿要不断地思考如何拼装各个部件,数字怎么安排,时针与分针如何协调,如何让各个部件活动起来等问题,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就不断进行了积极的探究。

三、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教师指导策略

在活动区中,任何主题的提出及材料的投放过程,处处体现随机性和幼儿的主动参与性,教师的教育意图在活动中不断地调整,灵活地实现。活动区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和教师的指导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活动区活动的开展和活动质量。因此材料的投放、教师的指导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鼓励幼儿自主建立并遵守区域活动的规则

无论是教师的管理班级,还是幼儿有效的区域自主活动,都需要良好的区域规则作保障。

区域规则的建立,应避免教师自己制定,一条条念给幼儿听,并严格要求幼儿被动遵守,这样的效果肯定不理想。应该在最初活动时,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发现一些“不好”或“不愉快”的状况,一一记下来,游戏结束时组织幼儿围坐一起讨论,教師趁机引出区域规则,幼儿讨论不周全的,教师可以加以补充,或日后慢慢修改、添加。教师也可以写在“海报”上,以示慎重。

一般来讲,区域的规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时间,即区域活动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教师可以选定某个乐曲慢慢帮助幼儿建立一种条件反射,遵守乐曲提示的约定。

2.每个区域可容纳的人数。教师可以采用插卡、挂牌等帮助幼儿明确每个区域可以容纳的人数,先来的先玩,人数满了,就不能再进去,可以等待或者另选区域。

3.玩具材料的使用方式,如:每组使用一筐、一件或一种玩具;不拿区域的材料乱扔或打人等。

4.人际交往的规则。如区域活动时先来区域的先玩,先拿到玩具的先玩;不可以抢夺别人的玩具;小朋友之间若有冲突,应该协商,不可以动手打人,也不可以咬人、推人;小声讲话;在活动室内只能走,不能跑。

(二)教师在区域活动给予恰当的指导

幼儿在游戏中应有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的权力与可能。教师要认识到游戏过程是幼儿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学会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言谈举止及行为表现,学会等待,寻找适宜的介入时机,在幼儿真正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指导。幼儿带着自己的种种设想试验、观察,寻找答案、发现秘密。在其与同伴的交流探讨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孩子提出新的挑战,继续引发孩子新的思考。教师的适宜引导、与幼儿的互动碰撞不仅能激活幼儿的经验和思维,更能促使其自身原有经验不断趋于客观和科学。

归根究底,区域活动开展效果的好坏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应引起这方面的重视,开发新的区域材料,并充分利用起来。

猜你喜欢

探究性动手区域
分割区域
擦桌子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区域发展篇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动手动脑多快乐
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