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栉风沐雨,书写亿吨大港华章
2018-05-14甘泉
甘泉
2018年是防城港建港50周年,50年的栉风沐雨,防城港从一个西部边陲小码头逐渐成长壮大为拥有超过1.5亿吨吞吐能力,并与全球250个港口通航的港工贸协调发展的西部大海港。在港口吞吐量、生产性泊位和万吨级以上泊位等方面占据了北部湾三港的半壁江山,为广西乃至大西南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起点:承载着历史的重托
防城港地处中国边陲,西南部与越南相邻,距东南亚地区较近,无论是在经济发展上还是军事战略上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1968年3月,防城港始建,当时作为援越抗美海上隐蔽运输航线的主要启运港,被称为“海上胡志明小道”的起点。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970年9月,防城港建成2000吨级趸船码头一座、500吨级趸船油码头一座和2000吨级卸油平台一座,以及牛头油库等配套设施,开启了援越物资的转运时期。
据了解,从1972年8月到1973年4月,9个多月的时间里,防城港进出港货船、油船、木帆船等超过1000艘次,共启运援越物资16.18万吨,为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成长:亿吨级码头初现
防城港南濒北部湾畔,海岸线绵延曲折,区位优势明显,在沿海地区建设万吨级深水码头对于发展对外贸易、振兴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973年4月,广西成立了建港领导小组,同年10月17日,防城港第一个万吨级深水泊位破土动工。1975年3月22日,防城港第一个深水泊位建成,结束了广西没有万吨级码头的历史。随着1987年南防铁路全线投入运营,防城港全面开港运营。
历经50年的发展,防城港的港口功能和物流系统的专业化、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截至2017年,防城港已拥有泊位128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40个,全港港区面积15.5平方千米,港口综合通过能力1.39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185万标箱。同时,防城港还拥有4个15万吨级深水泊位和2个20万吨级深水泊位,是目前华南沿海唯一可同时接卸6艘好望角型船舶的港口。
50年来,防城港历届地方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沿海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以港立市、以港兴市”理念,在港口建设和發展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让港区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
依托巨大的港口和物流优势,防城港市正成为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防城港是中国最大的硫黄中转、磷酸出口港以及铁矿石、煤炭、化肥等重要战略物资的中转基地,是中国南方能源和原材料的转运中心,与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250多个港口通航,海运网络覆盖全球,港口年吞吐能力过亿吨。
未来:争做全国沿海标杆港口
进入新时代,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防城港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更高的发展平台。
在2017年9月获交通运输部和自治区政府批复的《防城港港口总体规划(2016年~2030)》中,防城港被定位为国家沿海主要港口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重要支撑。
根据规划,防城港规划港口岸线94.857公里,其中深水岸线71.661公里;可建生产性泊位37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60个。整个港口全部建成后,港口年通过能力将达货物10.35亿吨、客运440万人次。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防城港不断提高自身实力,乘势而上。一是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加快推进云约江、40万吨等码头、航道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二是提高集疏运配套能力,加快推进联通港口码头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港铁、公铁、港公等复式联运体系。三是进一步提升集疏运管理能力,加强对港口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港航服务水平。
此外,防城港还将加快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四个一流”港口建设步伐,打造“绿色港口”、“幸福港口”,力争打造成全国沿海标杆港口,在落实国家海洋战略,推进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争取实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