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018-05-14王淑君张书凤

科技风 2018年12期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影响因素

王淑君 张书凤

摘要:当前,在高等学校中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屡见不鲜、愈演愈烈。虽然高校采取了不少措施以遏制这种现象,但是收效甚微。本文以江苏大学为例,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探讨了影响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改善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的可行对策。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隐性逃课;影响因素

大学生逃课现象是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隐性逃课和显性逃课之分。隐形逃课指:学生按时来上课,但却不听老师讲课,从事其他与课堂无关的活动或自学其他知识。当前高校对显性逃课行为采取了点名、抽查考勤、指纹考勤等方式来制止,但在高校管理中隐性逃课没有像显性逃课一样得到足够重视。其原因有两点:一是老师对于隐性逃课行为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并没有积极采用方法去减少隐性逃课行为的发生;二是学生对隐性逃课的危害缺乏必要的认识,自然不会主动去进行改正。

本文以江苏大学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既有利于推进大学生隐性逃课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中国环境下在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

1 大學生隐性逃课的现状调查

1.1 数据收集和样本特征

本文以江苏大学为例,向江苏大学本科生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到283份问卷,回收率达94%。其中:男生样本量145,占51%;女生样本量138,占49%;低年级样本量158,占56%;高年级样本量125,占44%;文科样本量122,占43%;理工科样本量161,占57%。

1.2 大学生平均有效听课时间不足50%

据问卷调查统计,课堂听课时间1030分钟的学生占据主流,少数学生听课时间不足10分钟或大于30分钟。由数据计算得出,大学生课堂平均听课时间为20分钟,不足课堂45分钟的一半。

学生听讲时间短,直接导致对其专业知识理解不深刻、掌握不牢靠。隐性逃课现象在大学生中十分普遍,这样就会产生“从众心理”的效应。

1.3 校选课隐性逃课发生率最高

大学生隐性逃课的频率由高到低的课程,依次为校选修、专业选修课、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其中,校选修隐性逃课人数高达80%。通过对隐性逃课的课程类型分析,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种课程在大学生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和需求程度。大学生中流行这样一句潜规则“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这不难理解,校选修课范围广泛、专业性不强、课堂学生数量多、考试要求低,所以成为大学生隐性逃课的首选课程。专业选修课和基础课难度增加、课时变多、考试有一定的要求,得到了大学生的一些重视。专业必修课专业性强、实用性强、与大学生考研就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相关、考试难度较高,所以多数大学生在课堂上会认真对待。

1.4 玩手机是大学生隐性逃课从事的最主要活动

大学生隐性逃课,身在课堂心在何处?按频率由高到低,大学生课堂走神时从事的活动依次为:玩手机、看小说、发呆、和邻座聊天、自习、吃零食和睡觉。其中,发生最多的两项活动是玩手机、看小说,频率分别高达93%、54%。由此可知,手机媒体的使用成为影响当今大学生课堂听讲效果的“第一杀手”。

走在大学校园里,“低头族”“手机控”随处可见。不可否认,手机媒体拥有丰富的信息咨询,可以“足不出户,观尽天下事”。但是,过度的使用会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严重的危害和后果。手机媒体加重大学生的经济负担、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减弱大学生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助长隐性逃课、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

2 大学生隐形逃课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2.1 对课程无兴趣是大学生隐性逃课的首要因素

本文的问卷调查针对不同影响因素,赋予分值,平均得分的分值越高,代表对隐性逃课行为的影响力越大。如表1所示,按影响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对课程无兴趣、开卷考试、老师上课枯燥、手机游戏诱惑、课程太难、老师上课不严、开卷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其他课程作业多、考研、出国英语考试、课程太简单。

前文提到,隐性逃课最多从事的活动是玩手机,但它却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更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是对课程无兴趣、开卷考试和老师上课枯燥。不论男生还是女生,影响到隐性逃课行为的最关键因素都是对课程无兴趣,分值高达4.08分、3.84分。对课程失去兴趣,就会失去内部学习动机,自然会选择逃课的方式来对待。很明显,老师上课枯燥使得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再加上开卷考试较为容易,学生更加不重视课程,于是在课堂上放肆玩手机。很多学生公然玩手机、无视课堂,这样会影响到课堂秩序,令老师难以把握进度,又难免会使课程生涩枯燥。这几者之间其实互为因果关系,不断恶性循环,难以纠正。要解决问题、跳出恶性循环,不仅仅要从老师方面整改课程和教学,更要从学生方面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和自我约束能力,积极主动维护课堂秩序。

2.2 男生更易受考研和出国类考试影响

男女对比发现,男生因考研和出国类英语考试而发生隐性逃课行为的概率明显高于女生。结合中国的背景,受传统文化影响,男性是家庭的支柱,不论是在经济收入上还是重大事情决策上,男性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国社会和家庭对于男生有更高的期望,期望男生通过考研、出国留学的途径获得高学历、高收入,将来才有能力维持家庭支出。

2.3 高年级学生更易受考研影响,低年级学生更易受课程难度和英语四六级考试影响

在各种影响因素中,高低年级学生因考研因素而隐性逃课差异明显。可以理解,高年级学生即将面临就业、升学等困扰,必会在考研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时间利用上,难免会和专业课程起冲突,从而引发隐性逃课行为。

课程太难和英语四六级考试也是差异较大的两项影响因素。低年级学生之所以会认为课程太难,是因为高中和大学不论是在生活方式上还是学习方式上,都大大不同,高中的学习模式在大学并不适用。同时,低年级学生还需要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不得不花时间备考,这也成为了大学生隐性逃课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

2.4 文科学生更易受课程难度影响,理工科学生更易受开卷考试影响

众所周知,文科课程要求学生记忆背诵的内容较多,理解上也有一定难度。在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时,理工科学生只需记忆、套用固定不变的公式。相比而言,文科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要求大大超出理工科学生。文科学生更易受课程难度因素影响,理工科学生更易受开卷考试因素影响,而发生隐性逃课行为。

3 改善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的对策

3.1 合理设置课程

由调查结果分析已知,对课程无兴趣是大学生隐性逃课的首要因素。所以,高校老师在设置课程、确定考核方式時,应结合不同专业的性质和要求。课程内容实用、考试过关难度适中、与考研就业相关、与实际相结合,这样的课程才会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重视。

3.2 改善教学模式

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可以采用如下措施:第一,教学结合。作为大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也应该具备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应提供机会让大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如定期举行研讨会或书友会、开办科技展等活动。第二,大小班结合。当今大学课堂上,动辄上百人的大课不足为奇。小班化教学有利于老师关注学生心理,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第三,课内外结合。大学生普遍反映大学课程理论性强,难以与实际相联系。由此,学校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既为企业输送实习人才,又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

3.3 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业引导

高低年级学生隐性逃课的影响因素差异明显。低年级学生仍延续中学时代的学习方式,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就会觉得课程太难而发生隐性逃课的行为。高校应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其适应大学的转变。而高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压力,会在课堂上进行考研复习。由此,高校应该关注和指导高年级学生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安排考研复习,不占用课堂时间,避免隐性逃课。

3.4 控制大学生手机媒体的过度使用

改善课堂效果不单单是老师和学校的责任,大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更应以身作则,提高自我效能和自我约束能力,合理控制使用手机媒体的频率和时间。如卸载游戏和影视等娱乐软件、开通固定数值的流量、多参加聚会或者体育活动来转移注意力等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解决大学生隐性逃课的问题迫在眉睫,影响大学生隐性逃课至关重要的三个因素分别是对课程无兴趣、睡眠不足、老师上课枯燥。本研究提出通过合理设置课程、改善教学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业引导、控制大学生手机媒体的过度使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这样才能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的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1]白大文.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成因的理论解读[J].课程教育研究,2016(10):26.

[2]王云超,李春迪.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原因和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2012(3):1819.

[3]周琦.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当代青年研究,2001(3):1617.

基金项目:[JP2]江苏大学第十五批科研立项资助项目(15C310)[JP]

作者简介:王淑君(1995),女,江苏盐城人,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张书凤(1979),男,江苏泰兴人,江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学。

猜你喜欢

在校大学生影响因素
在校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提升研究
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预防机制的构建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