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舞蹈中的武术元素探析

2018-05-14王康姚远李昂冯爱云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手型花鼓架子

王康 姚远 李昂 冯爱云

一、前言

安徽花鼓灯是流传于安徽淮河流域一带的传统民间舞蹈,它是汉族民间舞代表之一,它起源早,有着悠久的历史。花鼓灯因其地区的不同,它的风格也各异,各具特色,在花鼓灯中有两大角色,女子角色叫做“兰花”,男子角色叫做“鼓架子”。很多鼓架子动作与技巧是借鉴了武术、戏曲、杂技等的风格特色和技术技巧,加以提升鼓架子的艺术魅力,提升安徽花鼓灯的舞蹈美。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它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的发展,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武术与舞蹈,武术与曲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武术同时对绘画、书法及文学艺术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进一步说明了武术的重要作用,在中华民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安徽花鼓灯与武术的同源性分析

1.安徽花鼓灯的产生与发展

民间舞蹈安徽花鼓灯正是由民间淳朴而真实的动作创编而来,它是对生活中劳作动作和动物形象动作的提炼,加以提升其舞蹈韵味,用以闲暇时消遣娱乐。这些表演者不存在严格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沒有专门的老师进行花鼓灯的传习,完全出于自娱自乐,在这种耳濡目染的花鼓灯表演环境中,自然而然就学会了跳花鼓灯、玩花鼓灯、唱花鼓灯、打锣打鼓、翻跟头等花鼓灯的一些表演内容与动作。那些老花鼓灯表演艺人便对这些年轻的孩子进行指导与改正,并选出优秀的孩子带领他们参加花鼓灯的演出、表演。就这样一代培养一代,花鼓灯便能更好地流传了下来。

2.武术的产生与发展

武术产生于人类的原始社会,它正是由于人类发展,在原始社会的恶劣环境条件下,人类自身要想着生存,就必须与山林中的野兽而进行斗争,从而获得生存。在唐宋年代,武术的套路、搏斗、技能技术也获得了初步发展;武术发展的顶峰期是在明清时期,武术获得了多样化的发展,不同的流派形成,武术中技术技能的不断完善与提升。

3.安徽花鼓灯与武术的同源性分析

舞蹈与武术有着相同的血缘关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中国舞蹈的发展与武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的“舞”、“武”曾经可以通用,有着舞武交融的说法,舞蹈中表现着武术的气势,舞蹈中展示武术的动作,舞蹈中存在着武术的成分;在武术中,也有“武舞”,武舞指的是统治者为了更好的对将士进行训练以及战胜敌人归来之时进行庆祝、祝贺的目的,而将传统的武术动作和技术技能加以改创出人体的各种活动方式,从而形成了一种融合武术、歌、舞、神话等为一体的独特的技术。在古代有军事武术技术和民间武术技术,军事武术注重斗争搏杀的效果,而民间武术则是在搏斗的基础上增加了强身健体和表演艺术的成分。所以,武术与舞蹈有着交融的关系。安徽花鼓灯与武术都是对生活生产的劳动动作的提炼,然后花鼓灯加以舞蹈艺术元素,提升其娱乐庆祝的韵味,武术则是加以格斗,实用,搏杀的功能,使其达到保护,健身的功能。在花鼓灯鼓架子中“打虎式”便是老艺人们对于保护自身,跟野兽进行斗争而提炼出的技能动作。在探讨安徽花鼓灯与武术同源性,共性研究中,会发现安徽花鼓灯与武术,戏曲,杂技等艺术有着很大程度的渊源关系。

三、鼓架子中的武术元素分析

1.基本手型

安徽花鼓灯鼓架子手型有俩种:一种是空心拳,四根手指并拢握拳,拇指扣于食指的第二指节,拳眼朝上,下面小上面大,手指不用紧握,拳心为空,放松状态,整个拳的全面是平整的。第二种是平掌手,四指并拢,大拇指自然放松状态。武术的手型手法因其流派多种多样,所以它的手型可以分为掌、拳、勾、爪等。武术的掌是四根指并拢握拳,大拇指也是紧紧扣在食指的第二指节处,它的拳心朝下叫平拳,拳心朝向侧面称为立拳,武术的拳手型需要注意的是拳要紧紧用力握住,拳面要平整,手腕为直。武术的掌要求四根手指并拢伸直,大拇指需要弯曲并紧紧扣在虎口位置,掌心朝上和掌心朝下都称为平掌,掌心朝前则为立掌。通过鼓架子和武术的手型,发现二者手型动作要点极为相似,只是在力度和要求上有所不同,鼓架子的拳、掌更具有一种艺术韵味,需要展示的舞蹈的动作与线条的美,而武术的拳与掌则展示的一种力度,强硬的征服美。

2.基本步型、步伐,

在鼓架子中常见的步伐有打虎式、马步顺风旗,而这些步伐与武术中的弓步、马步、仆步极为相似,甚至一模一样,只是二者在步伐动作上的名称有所不同,鼓架子中的打虎式,吸取了武术中的弓步,俩脚全脚着地一脚屈膝半蹲,另一脚稍稍挺膝伸直,武术中要求的是“前腿要弓,后腿要绷,腰要挺直不能松懈”。在鼓架子中,打虎式需要作出男子的大气,动作幅度需要大、宽,因此吸收了武术中的动作的气势与力度,但鼓架子动作又比武术动作增加了舞蹈的韵味,表现出了淮河一带男子们的霸气英武又不失诙谐幽默的形象特征,从而使得鼓架子中打虎式更有表演艺术的味道。同样在鼓架子马步顺风旗步伐中,可以看出武术的马步架掌,从词面意思可以看出,二者都是在马步的基础上,武术的架掌是左掌穿然后抖腕在头顶之上,手心朝上,右掌为立掌放在胸前位置;鼓架子中顺风旗动作则是将左手立掌向侧平举打开,右手垂直左臂,形成舞蹈中顺风旗动作。在这两种基本步型步伐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武术动作在鼓架子中有所体现,像此类步伐还有很多,比如“骑马蹲裆式”、“鸳鸯阵”、“里罗城”、“二龙戏珠”等等,这大大说明了安徽花鼓灯与武术密切联系。

3.技术技巧

鼓架子是安徽花鼓灯男子角色的称号,在鼓架子中又可分为大鼓架子和小鼓架子,而我们说的大鼓架子是指那些力气大的表演者,主要是扛的动作,小鼓架子主要是翻转,筋斗,舞蹈技术技巧的表演,在花鼓灯中担任“大花场”、“小花场”和“盘鼓”的表演。说到技术技巧,在花鼓灯中主要就是“盘鼓”的表演了,“盘鼓”指的是通过结合舞蹈、武术、杂技,技巧的表演动作又加以造型的表演艺术而组织起来的表演形式。在武术动作中的扫腿动作可分为前扫腿、后扫腿,鼓架子中“片马大扫腿”、“扫堂腿”动作便是对武术动作的提炼加以提升;武术动作“抢背”在鼓架子中常常用于地盘鼓表演中,二人的配合技巧,在地面技巧中,常见的武术技巧有乌龙绞柱、鲤鱼打挺、鱼跃前滚翻等一些列动作,在鼓架子单人表演或双人配合中均有体现,且频繁使用。武术的翻腾技术,如:侧空翻、旋子、毽子。在鼓架子中常用于中盘鼓和单人鼓架子组合表演之中;借鉴武术中的小翻、虎跳前仆、出场、拉拉提、后空翻、前空翻等高难动作作为表演连接。在鼓架子表演中的二级腿组合,借鉴了武术中腾空飞脚、腾空摆莲、旋风脚、分腿跳、单拍脚、里摆腿、外摆腿、小五腿等腿法动作,只是在鼓架子中这些技巧的名称叫法不一样,从鼓架子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舞中有武、舞中存武、舞中行武,体现了舞武相融的特征。鼓架子表演中许多手法、手势在动作完成中的路线,胳膊、肩肘所用到的力度与动感都与武术极其相似,这进一步说明鼓架子与武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结论

1.武术与舞蹈有着密切而不可分割的同源性,古代的“舞”与“武”相融、舞中存武、舞中现武、舞中行武便有力的证明舞蹈与武术有着同源性关系。

2.安徽花鼓灯流传于淮河一带,历史久远,淮河以北、淮北一带在中国历史上这里的人民都对武术有着崇尚,有习武、练舞的习惯,花鼓灯正是吸取了很多武术的艺术成分,用花鼓灯的动作,锣鼓旋律、节奏来进行改造和融合花鼓灯动作。当地本身这种传统与文化正是给花鼓灯与武术的融合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舞蹈特定动作的要求使得舞蹈与武术相互交融,从而达提升舞蹈艺术的魅力与吸引力。

4.民间舞安徽花鼓灯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仅在安徽省有着重要的文化作用,它同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之一。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传统花鼓灯的韵味上加以创编与创新,武术动作与技巧便合理的借鉴到花鼓灯的表演中,这也大大提升了花鼓灯的艺术魅力,创新发展,这也是安徽花鼓灯能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动力。

猜你喜欢

手型花鼓架子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手型问题
钢琴手型的重要性
高的只是你的架子
探访“东方芭蕾”颍上花鼓灯“老带新”接力传承
走进“中国花鼓之乡”山西翼城
架子牛快速育肥饲养管理技术
王企仁:创新不断的花鼓传承人
水果盒
教琴
浅谈少儿钢琴教育中的几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