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研究

2018-05-14周广明

知识文库 2018年14期
关键词:学力基础初中生

周广明

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对于中学生的基础学力的培养则被各行各业关注着。基础学力,顾名思义指的是学力的基础部分,对于目前的素质教育而言,我国未来公民所不可或缺的就是其促进自身发展与完善的基础,要想保证其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必须在基础学力部分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奠基。初中,是一个学生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最快速的时期,而初中数学则是能够促进学生基础学力发展的一项重要学科。本文通过对基础学力的基本理解,来具体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方法。

1 学生基础学力概述

1.1学力

学力最早是出现在中国古代的一个词,在古代主要有以下三层意思:一,学力在宋朝主要是指学问蕴含的力量;二,学力指学习的能力;三,学力指的是学问的效力。而在现代汉语和教育层面上,学力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其中广义上学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后得到的知识、文化、技巧等方面的提升后的水平,也指的是学生在现在所表现出来的水平上具备的未来学习的潜力。但是对于实际教育和学生学习情况而言,学力通常被缩小范围,仅仅用来表示学校的各科学习教育后养成的学习能力。学力是一种随着社会变化而不断改变、发展的能力,其受到社会思想、社会要求的制约,在新课标的规定下,学力的培养应当从教育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入手,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基础学力

基础学力是学力的基础部分,其重点在于“基础性”。我国专家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基础学力阶段是整个学力阶段的第二部分,主要存在于小学至初中的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其基础性体现在这个时期的学生没有独立自主和灵活迁移的学习活动能力。基础学力阶段既不同于启蒙学历发展阶段的简单,也不同于综合学力阶段的学习能力复杂,基础学力阶段是学生进行创造发明的基础和奠基,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基础学力虽然是学生获得一系列新知识、新技能的基础,但是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灵活多变的,是一种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学生学习能力体系,是学生不断消化旧知识、吸收新知识的基础,也是更高要求的综合学力的奠基。基础学力的培养和提高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爱好特长的形成。

2 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意义

2.1深化教学改革,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其培养学生基础学力依托与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机制,培养学生基础学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落实了新课改的表现,初中生的基础学力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的,这就使得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主,进行数学教学,教师能够采取引导式教学,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这种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同时贯彻落实了教学改革,明确了教学目标。

2.2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潜能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对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中,教师的引导教学能够给予学生思考的机会,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思维,在当代素质教育得普及下,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是其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基础学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形成良好的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3适应当前创新素质教育

中学生基础学力的好坏决定了其自身态度、智力以及知识体系的好坏,我国新课标对中学生的要求是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两方面的教育,但对于目前的素质教育而言,对于中学生的要求不应该仅仅只有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还应当注重其创新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其学习态度和自我发展态度,前者是一种情感的倾向,是促进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强大动力,而后者则是一种精神状态,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我。除此之外,在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学生的基础学力还应当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步,使学生能够调节、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学生的基础学力形成的知识体系还处于基础状态,而创新素质的不断提高则能够促进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扩充,对基础学力的养成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3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基础学力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应试教育导致我国初中生的数学一直停留在记公式、背定义,最后还能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这就对我国初中数学造成一种误解,认为中国学生的数学只是在创新和探究方面相对薄弱,而基础知识远远比外国学生扎实。这种误解制约了我国初中生数学的进步,作为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部分,学生的基础学力通常形成了只注重概念、定义和公式的误区,但是却忘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的培养,而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又恰恰是学生基础学力的一部分,学生不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侧面说明了初中生在数学中的基础学力不强,无法支撑起其对问题的解决需求。

4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方法

4.1重视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不仅仅指的是在语文、英语等语言学科上的能力,培养语感对语言学科学习是一项重要内容,但培养“数感”同样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部分,虽然数学与其他语言学科完全没有可比性,但对于抽象的数字符号和公式同样需要去理解,只有理解了复杂数学表达才能够解决数学问题,只有集中注意力、仔细阅读数学表达式才能完全理解它,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数学是一种抽象语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题目及其出现的背景都进行仔细了解,对问题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还应当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经常布置阅读数学论文、数学兴趣读物等课外知识,逐渐形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觉性。

4.2重视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种目的驱使下,数学语言与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同等重要,在西方各国已经将数学语言当做学生必备的数学能力进行培养,在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中,数学语言存在于方方面面,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学生的数学语言应当从听、说、读、写、译五方面入手,教师应当明确数学语言的重要性,对数学文字语言、符号、图形语言等复杂的数学表达进行系统、科学地讲授,不仅教会学生认识数学语言、分析数学语言,还应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只有这样,初中数学教学才能够达到其最终目的。

4.3重视培养学生对暴露数学思维过程的运用策略

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必要的数学知识进行传授,还应当向学生展示这些数学思维和最后结果是如何达到的整个过程,通过过程展示,学生能够从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语言三方面得到启发,锻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思维。初中生还处于一个对数学知识理解不到位、规律掌握不完善的阶段,因此通过对数学思维和最后结果的过程展示能够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促進作用。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教育不断改革、更新换代,应试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在逐步被素质教育所取代。在当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下,处于基础阶段的初中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基础学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其创新素质的全面发展。数学是能够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门学科,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是对学生小学基础学力的进一步完善,只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础学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改革,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二十六中学)

猜你喜欢

学力基础初中生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若干措施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从“线性程序结构”组合到“要素行动解释系统”建构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