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茶供给侧改革与“泾阳茯砖茶”复兴

2018-05-14李雪峰

知识文库 2018年15期
关键词:砖茶陕南绿茶

李雪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人民需求为中心,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在当下国内国际茶叶市场趋于饱和的形势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陕茶振兴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陕茶与“泾阳茯砖茶”的历史与现状的剖析,进而论证“泾阳茯砖茶”的复兴是陕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1 引言

2015 年11 月 10 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了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改变以往单纯刺激需求的经济增长方式,更多从供给一侧着手,通过提升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使供给市场的产品不仅是数量充足,而且要质量优秀、种类丰富、迎合所需。這就要求企业应以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为原则,从市场的客观情况出发,及时进行生产结构调整,实现有效供给最大化,以避免产品过剩,资源浪费。譬如我国的茶产业,早已经由了供不应求、供需平衡两个历史阶段,开始逐渐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后对茶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保健化等的新消费需求,更不能适应在世界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供求结构上明显失衡。陕茶即是这其中一个典型的例证。

2 陕茶与“泾阳茯砖茶”的历史和现状

2.1 陕茶与“泾阳茯砖茶”的历史

陕西茶区主要分布在汉中、安康、商洛市,又称陕南茶区,地处我国茶区北缘,属我国四大茶区中的江北茶区,主产绿茶。陕南茶区北屏秦岭,南倚巴山,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云雾几率高,土壤有机物含量高、富含硒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是生产无公害有机茶的适生区,生产的茶叶香高味浓,氨基酸含量高。《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生活在今陕西宝鸡一代的神农氏被奉为中华茶祖,其采集药草的的陕南一带也是有史为据的我国茶叶最早产地。宋时在西北“以茶博马”,促成了陕茶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勃兴。明初,边镇再次实行的茶马交易政策一度维持了陕南绿茶的继续辉煌。但自明代万历年起,湖南安化等地所产的黑茶因口感和质感更适边疆游牧民族所需而在西北茶市迅速崛起,并在清代取代陕茶的边茶历史地位。

陕南茶叶受湖茶冲击而衰落,却促成了“泾阳茯砖茶”在并不宜植茶的关中咸阳的诞生,在中国茶史和陕茶史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清时的现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为陕甘茶叶转输枢纽和焙制中心,南来的黑茶初到陕西时为散茶,由于政府监造收税和商贩存储运输之需,要在泾阳经再次加工才能发运西行,“泾阳茯砖茶”因而于公元1368年前后问世。茯砖茶又称伏茶、茯茶,主要以湖南、陕南黑毛茶压制、发酵而成。因旧时必须在“伏天”生产故而名“伏茶”;又因其味性似中药土茯苓,称之“茯茶”;为便于储运,将之筑制成砖样故名“茯砖茶”。它属于纯发酵茶,是黑茶珍品。茶汤醇厚温和、回味甘甜,具有降脂、降压等保健功能,尤为嗜好肉食的西北少数民族所爱,故能垄断边茶市场数百年。1958年,中央政府以“在陕西加工茯砖茶,存在原料二次运输,不符合多快好省原则”为由,关停了泾阳所有茯茶生产厂,国内茯茶生产中心南移安化、益阳,咸阳茶加工产业就此消失。

2.2 陕茶与“泾阳茯砖茶”的现状

作为曾经的中华八大茶区的山南茶区,陕西是不甘落伍的。进入21世纪以来,借力国家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政策及“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契机,陕西省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陕茶振兴扶持举措: 2008年, 在《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茶产业属于“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工程”;2014年,将茶产业列为“粮、果、畜、菜”之后的第五大农业主导产业重点扶持,省级财政投入自此提升到每年近2 亿元。陕南建成的初制加工厂已达 500 多家,涌现了如紫阳盘龙茶叶公司、午子绿茶公司等一批省级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基地+龙头+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2008 年,陕西省供销总社编制的《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 年)》重新提出要复兴“泾阳茯砖茶”传统品牌;其会同农业厅、林业厅拟定的《关于加快全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在咸阳建设茯茶生产工业园区,主要以陕南夏秋茶叶加工的黑毛茶为生产原料,使用现代化加工标准恢复生产“泾阳茯砖茶”,同时开发茶园旅游、茶艺体验和茶文化宣传等附加产业。2011,咸阳市泾阳县茯砖茶发展服务中心成立,制定了《泾阳茯砖茶生产技术标准》,完成了“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和集体商标等三项保护工作。自有着 600 多年悠久历史的传统茯砖茶工艺着手恢复以来,咸阳市共开设了规模茯砖茶加工企业50余家,茯砖茶年产量达到2万吨、产值近过亿,相关产业链总产值保守估计10个亿,并培育了以“泾渭茯茶”为代表的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

3 供给侧结构改革是陕茶振兴的必然要求

3.1 陕茶地方特色品牌初步形成,但全国知名的高端品牌缺乏

在陕茶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午子仙毫”、“紫阳毛尖”、“秦巴雾毫”等响当当的地方品牌。然而自盛唐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日益偏离陕西,茶叶的主产区也向东南近海省份迁移。陕茶文化的淡漠和品牌影响力的消逝使一些国人甚至认为“大西北的陕西,是茶文化的不毛之地”。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摆脱“有名茶、无名牌”的窘境,在省政府主导下,陕南对原纷杂无力的众多茶叶品牌进行了初步整合,“汉中仙毫”、“紫阳富硒茶”、“秦岭泉茗”分别成为汉中、安康、商洛三市茶产业的公用品牌。截止目前,陕西共有茶产品注册商标 100 多个。这其中虽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和“陕西省著名商标”25个,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但和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都声名显赫的“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等高端品牌相比,陕茶仍让人感觉陌生许多。

积极推进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竞争力,陕茶任重而道远。

3.2 陜茶生产仍以传统绿茶为主,互补性的黑茶等品种生产不足

我国茶产品的种类繁多,仅《中国茶叶大辞典》所载的就达 970 多种,被誉为“一代茶宗”的陈椽先生在其著作《茶业通史》中从茶的制法和品质角度把初制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青茶(乌龙茶)、白茶、红茶六大类。

现今陕南茶叶仍以传统的春季采摘的绿茶为主,陕茶中的代表性品牌“紫阳毛尖”、“汉中仙毫”、“商洛泉茗”等皆为绿茶,红茶和黑茶产量较少,黄茶、青茶(乌龙茶)等仅有少量分布。此种产品格局已不能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茶叶消费趋势变化。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全球每年茶叶的总需求量约为300 万吨,而目前每年的供给量已达350 万吨左右,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而我国出口茶叶主要是绿茶,占世界绿茶进口量90%,其余市场份额主要由斯里兰卡、印度、印尼、肯尼亚、越南等国瓜分, 可见绿茶的市场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在国内市场,陕西虽为西北五省唯一的产茶大省,陇、青、宁、疆、蒙等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边销黑茶市场却一直被湖南茶厂垄断。随着诸多保健功能的逐步发掘,以“云南普洱”和“安化黑茶”为代表的黑茶在大陆、港台、日韩和东南亚被一路追捧,价格也扶摇直上。因此,陕茶从目前单一的以绿茶为大宗,逐步演进到以绿茶、红茶和黑茶等三大茶类协调发展的格局已迫在眉睫。

3.3 陕茶种植面积近年虽持续增加,但单产、总产远低于全国水平

截至 2016 年初,陕南茶园面积已达200余万亩,年产量近9万吨,产值200多亿。茶产业俨然已成为陕西农业一大支柱,陕南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但是,陕南茶园的单产效率极低。以当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为例,陕西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18个产茶省的第9位和12 位;当年全国茶叶单产为 805.8 kg/hm2,而陕西茶叶单产仅为 423.5 kg/hm2,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位居18 个产茶省的第15 位,单产差距极大。陕南茶系绿茶或非发酵茶,其品种按采摘时间区分为四种:清明后谷雨前采摘的为“毛尖”;立夏前采摘的为“细蔓子”;立夏后采摘的为“粗蔓子”;小满后采摘的为“粗茶”。茶农传统只重视对春季茶叶芽尖的采摘,夏、秋茶多被废弃,用来生产红茶、黑茶和青茶(乌龙茶)的较少,导致茶树产出浪费极高,使茶园的单产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深加工工艺的缺乏也使碎叶、茶梗等“废料”没有很好利用,经济效益也没最大化。

4 “泾阳茯砖茶”复兴是陕茶供给侧改革的关键

4.1 曾畅销西北600年的“泾阳茯砖茶”是最有历史传承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陕茶品牌

茶是最易集聚和沉淀文化气息的特色农产品,其文化属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甚至掩盖了其自身的物质属性。自盛唐时起,陕西就成为古代茶文化的传播中心和茶叶西去北往的重要集散地;而被列入陕西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泾阳茯砖茶”是有史为证的茯砖茶鼻祖,它不仅使泾阳成为茶马古道中“西域道”的转运中枢,还直接促成了明清中国十大商帮之一的“陕商”的崛起。

产业品牌的发源地要素是产业运作中可遇不可求的稀缺资源。陕人唐代就已经掌握了紧压茶的焙制和压砖成封成套加工技术,而这一技术湖南安化茶区直到1940年前后才逐渐掌握。泾阳是茯砖茶的创制地,600余年的悠久历史中,生产经验传承未断,文化脉络绵延至今。现如今黑茶市场中虽有湖南安化、云南普洱、湖北羊楼峒、广西六堡等地品牌的竞争,但追本溯源,只有陕西泾阳唯一且不争地拥有茯砖茶诞生地的名片。泾阳县政府于2011 年就成立了茯砖茶发展服务中心,出台了《泾阳茯砖茶生产技术标准》,完成了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三项保护工作。种种历史和当代文化资源足以支撑陕西打造全中国最为正宗、地道的茯砖茶品牌;而“泾阳茯砖茶”品牌的复兴,势必会改变陕茶近现代以来在世界茶舞台上的消沉之态,带动陕茶一路高歌,走向振兴!

4.2 茯茶代表的黑茶是历史上的“生命之茶”,更是当今国内外市场追捧的“健康之茶”

黑茶是西北地区的“民族茶”、生命茶。我国西部以牛羊产品( 肉、乳) 为食品的少数民族地区, 包括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和宁夏的部分地区、内蒙大部分地区所生活的汉、藏、蒙、回、维、哈、土等十多个民族日常食用的油腻食品是需要茶尤其是“色味浓重”的黑茶来化解的。明人王廷相在《严茶议》中对此解释为:“茶之为物, 西戎、吐蕃古今皆仰之。以其腥肉之食, 非茶不消;青稞之热, 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因此也成就了“泾阳茯砖茶”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数百年辉煌。时至今日,以湖南益阳茯砖茶为主的边销黑茶在西北地区年销量仍近10万吨,占了全国边销茶销量的四分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茯砖茶的神秘终被破解。国内著名茶叶专家、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农大学刘仲华教授历经三年研究,发现茯砖茶发酵时产生的独特“金花”( 学名“冠突散囊菌”) 代谢产生的茯茶素等新的活性成份能够有效抑制唾液淀粉酶活性、防止摄入体内水化合物吸收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切断了脂肪合成的能量基础。这就从理论层面科学地解释了茯砖茶降脂、降糖、降压功效的作用机理,茯砖茶的尊贵品质也进一步了得到了国内外追求健康饮食的消费者的认同,市场前景继续看好。

4.3 “泾阳茯砖茶”原料茶──黑毛茶供给的本省化是陕茶单产和总产提升的必由之途

位于咸阳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多次利用陕南茶叶进行了黑毛茶加工渥堆工艺研究。实验所用原料选自陕南茶区种植面积较广的5个茶树品种的秋季鲜叶,其制作的黑毛茶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均表明,虽茶树品种不同,但如以相同加工工艺付制,其黑毛茶品质差异不大。实际生产中,茶厂大多使用品种混采的方式进行付制。因此,陕南茶叶完全可以胜任“泾阳茯砖茶”加工的技术指标要求。传统茯砖茶生产不同于绿茶生产,可大量利用夏秋茶鲜叶、毛茶,同时其特殊的发酵工艺还需适量茶梗添加。在提高茶树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同时,也解决了陕南茶区优良茶鲜叶弃采的问题,大幅提升了茶园单产和总产量,从而促进茶农增收,加快陕茶产业升级。以咸阳茯砖茶代表性品牌“泾渭茯茶”为例,其采用陕南夏秋茶鲜叶、毛茶为原料,每生产5000 吨茯砖茶,就能消化陕南茶鲜叶25000 吨、陕南毛茶6000 吨,增产效益显著。

5 结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人民需求为中心,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在当下国内国际茶叶市场趋于饱和的形势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陕茶振兴的必然要求,而“泾阳茯砖茶”的复兴是陕茶供给侧机构型改革的关键。只有借力“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各种优势,抓住机遇,保护传承好“泾阳茯砖茶”这一独特的茶产业瑰宝,重塑陕茶的品牌领导者,创新关中咸阳与陕南汉中、安康、商洛三地市的茶产业区域协作模式,“茶马古道”上的陕茶才能在“新丝绸之路”上迎头赶上,走向振兴!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一带一路”背景下咸阳清真食品企业“走出去”的法律要求,项目编号:XSYK17049;咸阳发展研究院科技扶贫专项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助力扶贫攻坚策略研究,项目编号: XFY17001。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砖茶陕南绿茶
The Price of Beauty
尴尬的陕南
陕南民歌艺术生存状态分析与研究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陕南民歌保护与创新研究
红樱绿茶两相欢
泾阳县茯砖茶产业发展的研究
国内主要生产厂砖茶中氟化物含量调查与分析
养血清脂试试龙眼绿茶
湖北、湖南砖茶主产区茶园土壤有效氟的背景调查
忆江南·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