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历史课堂与中国传统文化

2018-05-14戈小丹

知识文库 2018年16期
关键词:传统时代历史

戈小丹

我国素质教育的目的即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这一重要使命,力求做到教书育人,而历史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除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觉性,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秉承文化自信。然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难发现传统文化课堂化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 知识缺乏温度,难以完整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类的学科,初中阶段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等,囊括科技、文化、史实等各个方面的成就等等。授课时,教师过多的强调知识的宣贯,照本宣科,忽视了历史教学的系统性、整体性、时代性,内容的体系略显单薄。基本知识的讲授,可以保证学生了解知识的重要性,但学生只因为是考试重点,却忽视了其中映射出的传统文化伟大之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 形式过于单一,难以实现课堂的互动性

传统不等于陈旧,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过于古板,缺乏创新导致学习对历史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体会其中蕴含的逻辑性,想要形成相应的历史素养也成为天方夜谭。很多教师认为讲授法就是讲述知识,但其实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讲评多个方面。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传播传统文化知识时固然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本着实事求是的前提下,与时俱进的选取不同的侧面去解读知识,具体而言,想要更好的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历史课堂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 拓宽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激发学习兴趣

备好课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条件,主要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其中的教材,其主体是教科书与教师参考用书,更广阔的一般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更应该结合其中,辅助学生去理解历史的内容。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去发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体现,比如在讲到夏历也就是(农历)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们你们有几个生日啊?”同学们都说:“两个:一个是阳历、一个是阴历。”这时我会指出:“阴历也就是农历,这个就来源于夏朝,又称为夏历。”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也改进了以往的教学方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很容易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目的。

不僅如此,学生在查询资料时会产生分歧。如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表述,这时教师更重要的便是渗透实事求是的态度,演义并不是对现实的陈述,相对而言,三国志更具参考性,引导学生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要对内容进行分析、比对、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应注重辩证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讲到战役的进程与结果时,从微观分析之后,引导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总结不同事件的失败与成功之间的异同,宏观的去把握历史的脉搏,感受历史的魅力。

4 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立体呈现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简单的通过图片和影视作品的方式呈现相关知识的同时,可以加入很多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课上,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大家去呈现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接下来引导大家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导入新课。

此外,更多地采用实物直观的方式。中学生处于敏感期,自我意识增强,对外貌关注度增强,讲解历史时代时,可以准备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衣着,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在此过程中,了解衣着的艺术性与实用性,体会不同时代文化背景的影响。举办小型的辩论,大家说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将论点与论据流畅表述,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我们的教学不仅局限在课内,更要利用好校外的资源,拆掉学校的围墙,贯彻非制度化教育思想。引导大家走出校园,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去感受历史地厚重,揭开传统文化的神秘面纱。学生可以更直观的看到不同时代的艺术品,引导大家理解,历史的进程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文化,更多的是对生产与生活的服务,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他们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真正从内心感受民族的伟大,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能力的教师,可以与其他教师合作自主去开发一些校内课程。例如,大家通过一个叫做《诗词大会》的节目认识了武亦姝,拥有2000多首诗词的记忆量,演绎了那份“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大家对她的肯定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向往。她的出类拔萃,除了自身的努力,更多地是因为她所在的学校开设一门诗词鉴赏课程。

5 延展生活点滴,感受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力量

时代在变化,但是文化却无时无刻与时代共鸣,教育应该走在发展前边。作为教师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历史与生活结合。明白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附庸,不流于形式,让文化流动起来。《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要谦虚笃实,《学记》中所谓“预时孙摩”,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关键期,架设起课堂与生活的桥梁,穿越课堂去感受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包容。

作为一名历史课程教师,理应该怀揣一颗赤诚之心,热爱历史,敬畏历史;热爱学生,敬畏学生。他们是时代发展的动力,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与创新原动力,相信做好教育与引导,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将今天的文化变为明天的历史,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单位:无锡市吴风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传统时代历史
少年力斗传统
新历史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