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科技馆”发展方向的思考

2018-05-14王艺蓉

科技风 2018年19期
关键词: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科技馆

王艺蓉

摘要:随着人类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人民群众的认知和生产生活产生了质的飞跃,并促使落后的服务型经济向现代社会的体验型经济转变。而“互联网+”时代下的科学传播也在由比较狭隘的线性式向立体全方位的裂变式转变,社会公众不仅是受播着也是传播者。人类自始至终都在探索和发现自然,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突破及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馆作为科普的一种形式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就此,本文对“互联网+科技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互联网+科技馆;发展方向;整合资源;共建共享

一、“互联网+科技馆”模式简析

(一)科技馆的发展趋势

科学本身是处于社会学科的上层建筑的,科学的普及按照传统的方法一般是层层向下,逐级渗透的过程,该方法的缺陷在于科学缺乏与大众近距离的接触交流,使得科普的效率大打折扣。《2016年中国科协科普工作重点》有关“拓展科普信息传播渠道”的内容中清晰地指出:要最大发挥出传统传播渠道的优势,充分挖掘出现代互联网诸如网络电视、移动网络、无线广播等传播的高效和便利性。而科技馆已经成为了当前人民群众科普、研究、教育的场所,并且广为群众接纳。科技馆作为当前重要的科普前沿阵地之一,其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是无偿向群众开放的,在“互联网+”的全方位立体传播方式下,同时应人民的呼声,“互联网+科技馆”应运而生。建设实时在线,并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的科普和沟通平台是当下科普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互联网+科技馆”模式

“互联网+科技馆”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科技馆运营模式的一种转变、升级和创新。在科技馆的建设中融入互联网思维,可以有效地转变科技馆运营理念,进而实现开放、共享、精准、高质量、高体验的科技馆建设。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思维下,可以使得教育手段更加多样,科普阵地得以拓展,还可以增加创新机会,进而推动科技馆建设的全面优化,从而有效地达到体验型科普的意义。

二、“互联网+科技馆”发展方向的思考

当今社会,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互联网+科技馆”的科普教育目的,就必须要大力推进科技馆建设的信息化,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不断推进科技馆的转型、升级与创新。

(一)互联网思维下的科技馆教育更加丰富和鲜活

科技馆为了提高教育的效率,需要借助互联网,甚至物联网技术,改善科普教育内容,改变教学的形式。还可以将虚拟现实或者增强现实技术结合运用,打造更为逼真的情境体验平台,整合现有的传统教育资源,从而有效地推动教育向现代化、科学化转变。

“互联网+科技馆”的重要原则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传统科技馆的更新换代,让其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而不是消灭实体科技馆。从现实的意义上来讲,科技馆所带来的实地体验和真实感受是任何虚拟技术都难以取代的,直接经验更能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更不能给社会公众以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二)“互联网+科技馆”模式的服务更为人性化

将互联网与科技馆结合会带给了参观者很多惊喜。虽然目前的互联网技术在某些细节上还有很多可以优化的空间,但已经可以感受到改技术在科普教育方面带来的突破。互联网技术会像是一个私人教师,带给学员的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帮助,更有情感上的鼓励和陪伴,比传统的科普教育更能让学员主动掌握到学习方法和能力。再加上全息投影,让参观者真正从原始冰凉的书画中的体会到活灵活现的情景,健康地学习。

(三)线下科技馆推进线上科技馆发展

当今,线上科技馆建设还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虽然技术还不够成熟,却已经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诸多服务。科技馆采用的互联网技术诸如运营网站、论坛、实时沟通软件、人工智能等需要依托实体科技馆的硬件设施才能开展,这是信息技术自身特性所决定的,也是网上虚拟科技馆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科技馆网络平台承担着教育、服务、宣传的任务:教育活动围绕实体科技馆的展览和宣传层层铺开,其基本形式有网页宣传、书画专栏、影音、场景模拟等;服务要以用户为中心,以便捷和体验逼真为根本;宣传要以时代和用户特点为导向来开展。

(四)整合资源

线下公众可以亲身体验,线上人们可以预览、观摩学习。打造的是一个全面的互联网平台,整合了线上线下资源,将科普知识、参观者、管理者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等一切成熟后还可以在平台中植入周边生活的各种服务,从而实现盈利,推动科技馆的 “造血”功能。除此外,互联网技术优势还表现在灵活管理:平台推广零门槛,用户可以查看推广效果,并可做出及时调整,随时相应党和国家政策,满足了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

(五)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实现共建共享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被业界大多数人认同,其优势在科技馆的现代化建设中将会充分展现。人们在参观、游览科技馆的同时,还会将所闻所见分享给自己身边的人,促进科普工作的进行。科普工作不仅仅是政府、教育事业从业者、科技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还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喜爱,主动的宣传行动。互联网+科技馆为科普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理应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三、结语

“互联网+科技馆”是促进科普教育工作推广的重要技术,建设相关平台有利于将服务型科技馆向现代社会的体验型科技馆转变。但技术又始终是手段,所以“互联网+科技馆”建设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坚持以互联网技术与科普教育体验相结合为方向,以目前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为教育服务,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最终为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开放、协作、共享的科技馆建设工作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夏松彦.浅析"互联网+科技馆"发展方向的思考[J].大科技,2017(3).

[2]廖红.“互联网+科技馆”发展方向的思考[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1):3542.

[3]苑楠.如何運用互联网思维管理流动科技馆项目的几点思考[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6):136.

[4]刘文婧.基于传播学五要素分析“互联网+科技馆”发展[J].科技传播,2016(19).

猜你喜欢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科技馆
找出口
我在四川科技馆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技馆惊魂之旅
浅谈广播媒体活动的创意与策划
Interlib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初探
以整合资源提升音乐课堂趣味性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广东省中考化学计算题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