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栽培技术
2018-05-14熊明亮邹鲭
熊明亮 邹鲭
摘 要 莴笋以嫩茎供食为主,也可茎、叶兼食。莴笋为菊科作物,属二年生蔬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性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应性强,我国南北各地均普遍栽培。在温暖地区莴笋可周年生产,利用莴笋不同品种排开播种,一般可以周年供应。
关键词 莴笋;栽培技术
1 莴笋的主要优良品种
(1)二白皮莴笋:成都地方品种。株高50厘米,单株重1000克左右。早熟、耐热、不易抽苔,宜作秋莴笋栽培。
(2)尖叶白甲莴笋:贵州地方品种。单株重500—800克。中熟、不易抽苔,宜作秋、冬莴笋或春莴笋栽培。
(3)秋香莴笋:新选的耐高温品种,单株重400—900克。中熟,宜作秋莴笋或春莴笋栽培。
(4)双尖莴笋:单株重500克以上,中熟、不易抽苔,耐热和耐寒力均强,宜秋季栽培,也可作春季栽培。
(5)夏盛莴笋:新选夏秋耐高温,中熟,宜作秋莴笋或春莴笋栽培。
(6)山东柳叶:中熟,生长快,较耐热、耐寒,适应性强,春、秋、冬季均可栽培。
2 莴笋的栽培季节
莴笋喜欢冷凉的气候条件,一般以春、秋两季栽培为主。有的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莴笋生长,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周年均衡供应。不同的栽培季节应选适宜的品种。
(1)春莴笋:第1年秋季播种,第2年春季收获。在9—10月播种肓苗,初冬或第2年春季定植,3—5月收获。宜选不易抽苔的中晚熟品种。
(2)秋莴笋:一般于7月下旬一8月初播种育苗,选耐热、对高温长日照反应较迟钝的中、晚熟品种。7月下旬一8月下旬定植,9—11月收获。
(3)冬莴笋:可于8月中下旬一9月播种育苗,9月定植,11月一次年1月收获。
3 莴笋的栽培技术要点
3.1 培育莴笋壮苗
(1)选好苗床地
选择土质肥沃、排水良好、水源方便的砂壤土作苗床。提早深翻炕土,施足基肥,每亩施入腐熟的堆肥1000公斤左右,人畜粪1500—2000公斤作基肥,欠细整平,开厢作畦,一般畦宽以1.2—1.5米为宜,长度根据需要确定,以便于管理为原则。
(2)适当稀播
选用优良的莴笋种子,播种量不宜过大,1亩苗床播种1公斤为宜,适当稀播,以免幼苗生长纤弱。夏播出苗率低,可将播种量增加为1.2公斤。
(3)浸种催芽
莴笋是一种耐寒蔬菜。种子在5℃以上开始发芽,15—20℃发芽最快。在一般情况下不必浸种催芽。温度在30℃以上时,莴笋种子不能发芽,因此夏季播种必须低温催芽。将种子浸泡2—3小时后,置于25℃以下的冷凉条件下催芽。经3—4天后即可发芽,待80%的种子发芽(破嘴露白)后应及时播种。
(4)加强苗期管理
苗期及时匀苗1—2次,苗距保持在3—4厘米,以获得充足阳光,防止幼苗徒长。春莴笋苗期要适当控制浇水,使叶片肥厚、平展、颜色深。苗期浇水多,幼苗易受冻害。秋冬莴笋苗期温度高,要用清淡粪水追肥和浇水,以利抗旱保苗。要搭棚遮荫,创造冷凉湿润的条件。夏季如能在苗期进行短日照处理,将有利于防止未熟抽薹。
3.2 选地合理定植
(1)莴笋的根系不发达,入土浅,宜选肥沃、保水、保肥、排水良好的土壤。软腐病较重的地块应注意轮作。提早深翻炕土,结合翻耕,每亩施入腐熟的堆肥和粪尿2000—2500公斤作基肥,将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匀,以免烧根。
(2)莴笋幼苗质地柔嫩,移栽时应选阴天或雨后土壤湿润时栽苗,避免幼苗过度蔫萎。一般当苗龄25天左右,幼苗具有4—5片真叶时定植,尽量多带土,少伤根,利于成活。若床土干燥,必须在栽苗前l天充分灌水,以便带士移栽,丰产栽培多采用中、晚熟品种作春莴笋或秋冬莴笋栽培,
3.3 加强田间管理
(1)合理追肥灌水
莴笋栽培中若肥水管理不及时,尤其是秋莴笋,在高温干旱又缺肥的条件下易出现先期抽苔(俗称窜秆),致使茎部细瘦徒长,商品价值下降。因此,加强肥水管理是防止莴笋窜秆的重要措施。在茎膨大期若土壤干湿不匀,会造成茎秆开裂。一般追肥3—4次,可在幼苗定植成活后,用20%浓度的腐熟人畜粪尿追肥,促进植株叶片迅速生长。莲座期以后茎开始膨大,进入旺盛生长期,此时宜施较浓的肥料,一般用50%浓度的腐熟人畜粪尿追肥1—2次。施肥前需对土壤进行浅中耕,使土壤疏松,增强透气性。植株封行后停止中耕。
(2)防治病虫害
莴笋生长后期多发生霜霉病和菌核软腐病,应注意防治。
①霜霉病俗名“过火风”。本病从幼苗至成株均可发生,而以成株受害最重。主要在叶上发病。病叶上初生淡绿色或淡黄色近圆形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天气潮湿时在叶背面病斑处长出白色霜霉,有时叶面也有,最后病斑变褐色,扩大成一片,整个叶片变黄枯死。天气干旱时病叶枯萎,潮湿时腐烂。真菌病害,病菌主要由风传播,其次是雨水和昆虫。本病在春末和秋末冬初发生。防治措施:改善田间通风和排水,降低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减少发病因素,配合农药防治等。发病初期可用65%的甲霜灵锰锌500—600倍液,30%克霉灵(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瑞毒霉(甲霜灵)、锰锌800—10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7%可杀得500—600倍液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2—3次。
②菌核软腐病主要危害莖基部。病部初生水浸状病斑,后扩大,全部腐烂,遍生白色绵毛状菌丝和黑色鼠粪状菌核。病株叶片变黄,枯死。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可存活一年左右,若浸水1月便腐烂。土壤、种子和粪便是病菌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菌孢子借风传播,菌核可随流水传播。低温有利于发病。防治措施:轮作,深翻炕土,高畦栽培,清除田间病残株,用石灰粉消毒,用黑白灰(草木灰l公斤拌石灰粉2公斤,混合均匀)撒施。栽苗前翻地时,每亩施入混合粉20—30公斤。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托布津500—800倍液喷射病部,每7—10天1次,连续喷2—3次。
莴笋的主要虫害有蚜虫、土蚕和斑潜蝇。蚜虫又是传播莴笋病毒病的主要媒介,可用吡虫淋1000倍液防治。土蚕可用1000—1500倍的辛硫磷或1500—3000倍液,或48%乐斯本2000倍液,或1.8%爱福丁乳油3000倍液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2次。药剂交替使用,避免害虫对某种药产生抗性,降低药效。
4)采收及留种
莴笋的心叶与外叶相平时为采收适期,过早采收影响产量,过迟采收茎部抽薹空心,影响品质。莴笋留种应以越冬的春莴笋留种,一般在4—5月开花,这个时期一般多雨影响结实和种子产量。因此,留种株可分期播种、定植,使之分期,有利种子结实。留种的植株应选具有本品种特征特性,抽薹晚,节间密,没有侧枝,叶片少,茎粗、长而不裂口,无病害的植株。种株开花前施速效性氮肥与磷肥,开花后不可缺水,当顶部花谢后停止浇水,以防后期茎部重新萌发花枝消耗养分。因花期长,种株上不同部位的种子成熟期相差很大,种子成熟后遇风雨容易飞散。当叶部发黄、种子呈褐色或银灰色,上生白色伞状冠毛时,应及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