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8-05-14王柯毓李佳林张明亮
王柯毓?李佳林?张明亮
近年来新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不穷,影响、改变甚至有时威胁到了大学生新生的生活方式,为了保证高校新生健康的心理水平,达到一般常态,本文将互联网思维引入新生心理健康领域,通过九大方面对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独孤九式”分析,从新生、高校、政府、社会四个方面提出“四维一体”建议,为新生创造一个健康、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一、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互联网思维”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就心理健康的对象而言,高校新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正处于青年期的初步阶段,少了少年期的稚嫩与依赖,开始走向成熟并要学会独立承担。而在这个时期,往往是心理困惑的频发时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很容易发展成心理问题,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因此,我们才更应该注重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互联网思维起初是李彦宏于2011年提出的用于商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如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进行重新审视、改造,从而实现企业在产业领域的价值最大化。而提出之时,李彦宏说到,虽然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你的思维方式要逐渐从互联网的角度去想问题。所以,我们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新生心理健康领域展开追述。
二、互联网思维下的新生心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我们将互联网思维的“独孤九剑”——用户、简约、极致、迭代、流量、社会化、大数据、跨界思维类比到探究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上:
(一)服务新生主体化(用户思维)
高校新生就是用户、主体,根据问卷调查,90.5%的新生都有心理困扰(图1),学习压力排名第一,由大学前的应试教育变换为自主学习让许多新生茫然、不知所措。二是人际交往,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在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而新生往往缺乏良好的交流技巧,解不开的矛盾导致心理适应不良。经济条件、家庭关系、生理问题等引起的适应问题也占少数比重。要想有效、及时地解决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必须从这些方面出发,对症下药,引导其接受正确、健康的心理教育。
了解的新生心理特点之后,我们还应该考虑他们重点需要的是什么。从问卷可知,倾听、安慰、理解是他们最需要的。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61.65%的新生希望学会社交与沟通,60.15%的新生希望掌握情绪管理,57.64%的新生希望了解如何减压,54.89%的新生希望通过自我认识解决困扰。所以学校的心理咨询处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出发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育措施简约化(简约思维)
据统计,目前用于心理测量的各种心理测验和心理量表有二三百个,其中最著名的如SCL-90测量表、抑郁状态量表、CPI等。然而我们不可能让新生填那么多份表,而应该根据学校自身需要制定本校特定的量表,沿用的同时加以改进。当发现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时,老师应根据学生个人需求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而不是冗长却不在重点上的空谈。
(三)效果有效可行化(极致思维)
据统计,当前已有超过50%的学校开展了心理咨询工作,但实际上,大部分心理咨询处均未落到实处。按照国际标准,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5000,然而有些高校只设置了几个心理咨询人员,并且其专业度有待质疑。当学生带着困惑来咨询,不够专业的人员并不能针对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往往并不能获得有效的帮助,长此以往,许多高校的心理咨询人员便成了尸位素餐者。
(四)教育方式对象化(迭代思维)
首先,不根据个人需要制定的教育方式必然是无用的,每个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如果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教育,达到的效果必然微乎其微;其次,时代是变化的,会有新的教育方法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出现,并且可能比之前的方法更有效。据调查,在没有新媒体的时代,87.72%的学生都是通过找人倾诉或者自我缓解来解决心理困惑,而在如今新媒体盛行的情况下,34.09%的学生转向网上平台通过情绪转移的方式来缓解心理困惑,并且有45.11%的学生认为如今的方式比以前更有效。
(五)社会影响扩大化(流量思维)
根据调查问卷,只有18.05%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3小时以下,甚至有11.53%的大学生上网时间在8小时以上。而超过90%的人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听音乐、看视频、玩游戏,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借助这些平台进行简单的积极心理影响,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增加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提升话题的流量与热度。
(六)解决渠道多样化(社会化思维)
社会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网,我们不是生活在人与人之间被单独隔离开的空间,而是由互联网连接的社会,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几乎人人都在用,也有许多支持匿名提问的网络平台如知乎。当我们遇到心理困惑时,若身边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何不将自己的困惑大胆的放到这些网络平台上,向网友寻求帮助。
(七)教育案例数据化(大数据思维)
在大数据飞速发展的时代,利用好大数据将会大大降低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对于来进行心理咨询的新生,我们可以借鉴之前案例的解决方式,加以个性化来教育有同类型的心理困惑的新生;同时,我方也可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方式进行追踪记录,使本校解决新生心理困惑的档案也成为大数据中的一部分,供其他人参考。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以提升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用更简洁、更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因人而异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要注意与时俱进。通过对新生的跟蹤调查,结合之前已有资料,利用互联网打造一个拥有“大数据”的平台,引起更多人对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通过教育与被教育、相互教育的方式,进而更有效、快捷、方便的解决新生心理健康问题。
三、互联网思维下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一)国内外对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国外高校用理论与行动充分证明了这一点:①拥有着专业化与标准化的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职业成为了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美国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必须得到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并通过所在州的资格考试;英国心理学会规定工作者的最低资格条件:研究生以上学历,拥有教师资格证书,两年以上的儿童青少年教学经验,至少两年的研究生学位后的教育心理学训练。②国外心理教育服务范围广,学生在学习、生活、家庭、交际等各方面遇到问题均可以向心理咨询导师寻求帮助。③环境因素也被考虑在内,国外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学生进行心理开导,还会着眼大学生周围影响其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通过改变周围人的观念来改善其所处的心理环境,以预防和缓解各种心理问题。
与先进的国外技术相比,我国在心理健康领域的缺点体现在:①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②我国运用多方面的流派和技术,缺乏专业的团队及人员、多元流派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教育缺乏针对性与具体性;③国外心理教育服务范围广,我国大多数高校只注重于解决已经暴露的心理问题,而对潜藏与未知的心理问题关心略少,心理教育局限于心理教育对象本身,国外则解决心理健康的本身,更注重于心理环境的建设问题。
(二)建议与措施
大学生新生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要想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结合国内外对比以及互联网思维的九大方面,我們应当从新生自身、学校、政府、社会四个层面提出相关建议,打造一个新生、学校、政府、社会“四维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平台。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因素,新生自身应当充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主动向学校心理导师、心理机构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心理困惑,使得老师更好的帮助自己解决心理难题,维护甚至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在学会主动寻求帮助的同时,还应当自身关注一些平台与专业知识,在自身得到帮助的基础上帮助同平台相似经历的同学,共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各高校应当向外国高校学习,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专门职业,使之成为每所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范围,不论学生在生活、学习、家庭、交际等各方面遇到问题,都可以在学校向心理咨询的老师吐露心声。同创业基金一样,剩余财富富裕的社会人士也可以联合起来创立一个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基金,为政府打造的平台、学校教师深造心理学等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这也是向人们抛出一个新的关注点,吸引更多人关注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作者单位为江苏大学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