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018-05-14许金达

读天下 2018年20期
关键词:方法指导联系生活实践能力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肩负着从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方面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实践能力;方法指导;联系生活

数学的产生源于生活实践,数学是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数学教学离不开实际的生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和生活实际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我就教学实践浅谈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

一、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教学中多渠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为所有教育的一种基本方向。

(一) 动手操作,激发参与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小学生的思维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让具体、形象、生动的材料作用于学生大脑,进行积极地分析与判断,概括与综合,有效地接收相关信息,进而加工处理信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如教学“10的认识”一课,在“10的组成和分解”的学习中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每个组员尝试分小棒,组长记录分的情况。接着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10的组成一共有几种?从这几种方法中你能想到什么?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记住它?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说开了:“我是回忆小棒分法记住的。”“我是按顺序记住的。”“我是记一个,再交换一下位置再记”等等,学生在“10的分解和组成”的再创造活动中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探索了知识,总结了规律,领悟了学法,乐此不疲。

(二) 大胆想象,拓展思维空间

动手操作可以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培养兴趣,激发参与。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拓宽知识范围,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数学的魅力,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学生在复习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想象插上翅膀,自由飞翔。学生能利用课前准备好的一截圆柱形萝卜,以四人为单位,讨论能否找到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快地从圆面积推导过程中得到启示操作,将萝卜平均分成8份,把圆柱体变成长方体。等分后萝卜的形状变了,但体积没有变,拼成的圆柱体的底面积相当于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体的高相当于长方体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由此可见,学生在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拓展了思维空间,培养了实践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对具体实物进行操作而内容又是已经熟悉时,儿童有惊人的能力去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而经历了这样操作实践后,再遇到许多这样的实际问题时,学生就能主动的进行实践操作并从数学的角度,应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培养了实践能力。

二、 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实践能力

数学来自生活,而又服务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课程的出台十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时刻联系生活实际。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种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 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它是对生活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提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力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注重对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加工,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融合起来。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教师为学生提供大小不同的圆和相应的材料,这些圆有的是用硬纸做的,有的是用软布做的,有的直接画在一张纸上而没有剪下来,让学生分小组探索圆周长计算方法。学生在不同实际情景中,通过积极思考、探索,硬纸做的圆用滚动或绕绳的方法测出结果。但软布剪的圆不能用滚动的方法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出用折叠的方法,先量出圆的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周长再推算出整个周长;面对纸上画的圆不易直接测量周长这一问题情景,学生又自然转入探索周长与直径关系的研究。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问题,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具体、现实,数学贴近生活。但仅仅如此还不够,并不能确保学生将数学知識与生活实践紧紧地联系起来,也许抛开教师提供的实际背景,学生头脑中便难以找到其他的实际背景,依然会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看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无法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培养学生面对新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起应用价值。

(二) 日常生活“数学化”

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创新性和积极性。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再测量一块地砖的长和宽,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8元钱,一共需要多少钱?又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电费、水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等问题均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买东西、加工布料制衣、外出旅游等都离不开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的魅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优化课堂教学,必须千方百计地把数学教学融入生活情境,着手于再发现、再创造的实践,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

许金达,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向阳路小学。

猜你喜欢

方法指导联系生活实践能力
迷你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探索
浅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写书面表达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