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在肿瘤患者携带PICC管出院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5-14赵燕莉闫国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延续护理肿瘤应用效果

赵燕莉 闫国玉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微信在肿瘤患者携带PICC管出院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1年期间收治的84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联合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模式与单纯延续护理模式开展相对应的护理,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置管相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携带PICC管出院延续护理的过程中借助于微信平台模式效果较好,可以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提高患者的置管有效率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 微信;肿瘤;PICC;延续护理;应用效果

延续护理主要是确保患者即便是在不同的场所依然可以开展连续性和协作性的照护[1]。一般指的是患者出院之后到家里的护理干预。受到国外护理理念的影响,延续性护理在我国变得越来越引人关注。对于化疗间歇期的肿瘤患者,携带PICC管出院可以减少其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但如果未得到妥善的置管后维护,将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2]。因此对于携带PICC管出院的肿瘤患者而言开展延续性护理意义重大。本研究将结合本院收治的84例肿瘤患者,分析微信在肿瘤携带PICC延续护理干预当中的具体干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纳入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1年期间收治的84例肿瘤患者,按照所采用的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共42例,24例男,18例女;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为(54.1±2.6)。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为(54.4±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所接受的为常规的延续性护理措施,内容主要有: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对患者的联系方式与家庭联系方式进行反复的确认。应当告知患者所需要指导的基本知识,如延续性护理的意义、目的和注意事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档案资料[3]。当患者出院之后可以采用打电话或者上门提供指导的方式得到患者最近的身体情况,对各种反馈信息进行收集。结合得到的结果来开展接下来的指导和教育,使其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

观察组患者强调微信平台在护理当中的应用。患者在出院时可以由护理人员帮助其添加相关的微信公众号,然后可以定期向患者推送相关的护理内容,同时为患者提供特殊的在线服务。患者有问题可以直接在线咨询,提供一对一的专门护理,减少患者返回医院的次数。同时可以帮助患者提供预约服务,减少在门诊挂号的时间,让护士也可以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微信平台还可以发放患者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身体状况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进行数据资料搜集和统计,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3 评判指标

本次对于微信在肿瘤患者携带PICC延续护理当中应用效果的评价采用置管相关评价指标,如导管管理信息获取评分、维护依从性评分、导管管理信息评分等。同时也采用并发症发病率来开展有效的评价,主要以血栓性静脉炎、感染和堵管的发生作为衡量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9.0,对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进行描述,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置管相关评分

表1为两组患者置管相关评分比较结果,由表中数据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表2为两组肿瘤患者携带PICC采用两种护理方式后总并发症发生情况,表中数据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和4.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前国内外大多数医院针对携带PICC出院的患者所采用的护理方式都是由专职的人员负责打电话或者家访。但是这些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电话方式缺少图像观察,只是简单的主观上的交流,病人对于相关内容的接受程度也会不同的降低[4]。护士无法看到客观的图像作为准确的判断依据,无法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更加全面的判定,会对最终电话随访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微信则是汇集了图片、表情、视频与音频等于一体的手机聊天软件,也是即时免费通信软件,普及率高且使用方便,不会受到时间的限制,使电话随访的缺点得到有效控制[5]。

本次研究则是探讨分析微信在肿瘤患者携带PICC延续性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本次得到的數据也显示,微信在延续性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与没有使用微信平台,单独开展延续性护理的患者相比,在置管相关评分上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低,整体上看优势显著。

综上所述,在肿瘤患者开展PICC延续护理的过程中借助于微信平台模式效果较好,可以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提高患者的置管有效率和生存质量,具备临床推广实用价值。但是在本次研究当中由于纳入样本的数量相对比较少,而且未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跟随调查,因此微信对于肿瘤患者携带PICC的长期影响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范祖燕,林金香,吴丹纯.微信在携带PICC管出院肿瘤病人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26):3283-3285.

[2] 王莉,杨娟娟.微信平台在肿瘤患者携带PICC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11):71-72.

[3] 毛丽芳,胡建萍,袁婷婷,等.微信APP在肿瘤科PICC带管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04(69):13467-13469.

[4] 何金叶,顾菊凤,章烨,等.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对肿瘤患者进行院外PICC导管自我维护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6,22(13):175-176.

[5] 陈雪荣.分析微信群模式在乳腺癌PICC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9):182.

猜你喜欢

延续护理肿瘤应用效果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产后延续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及生活质量的作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