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2018-05-14赵亚普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分娩方式剖宫产

赵亚普

【摘 要】

目的: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14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腹产组和阴道顺产组,对两组患者妇产后6~8周子宫、阴道脱垂程度、盆底肌力水平及产后尿失禁(SUI)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剖宫产组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子宫脱垂程度均低于阴道顺产组(P<0.05),但盆底肌力水平和SUI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能有效降低阴道、子宫脱垂的发生,但对盆底肌力水平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剖宫产

盆底功能性障碍是指女性盆腔底部结构退化和组织损伤等原因造成的功能性障碍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阴道前后壁脱落、子宫脱垂、尿失禁等疾病,病因复杂[1]。女性盆腔功能障碍发病率在40%~60%,分娩和妊娠是其发病的高危因素,而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的影响存在争议[2]。本研究通过比较剖宫产和阴道顺产对盆底组织的损伤及相关因素分析,探讨分娩方式对PFD的影响,现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14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顺产组,各7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64±2.13)岁,怀孕次数1~3次,平均次数(1.64±0.46)次,平均体质指数(25.45±1.53)kg/m2,孕周35~40周;对照组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8.04±3.27)岁,怀孕次数1~4次,平均怀孕次数(1.70±0.52)次,平均体质指数(28.24±3.19)kg/m2,孕周35~41周。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1)所有孕妇均未初次生产;2)产前检查正常,孕妇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3)足月单胎,无阴道泌尿系统感染,恶露干净。排除标准:1)不愿参与本研究的孕妇;2)阴道炎,借助器械助产的孕妇。

1.2 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妇科检查、盆底功能诊断检查和手法检查,盆底功能诊断仪-PHENIX U8由广州杉山公司提供,使用国际通用尿失禁调查问卷调查产妇产后尿失禁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产妇6~8周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对产妇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子宫脱垂及肌力受损情况进行统计。电话随访患者尿失禁症状,预约门诊行妇科检查、站立及仰卧位压力试验及1h护垫实验检查残余尿。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盆底功能障碍、盆底肌力水平及SUI发生情况用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分娩方式POP比较

剖宫产组子宫、阴道脱垂程度低于阴道顺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分娩方式盆底肌力比较

两组患者肌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分娩方式SUI发生情况比较

孕期SUI共发生43例,患病率为30.71%,其中剖宫产组20例(28.57%),阴道顺产组23例(3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1个月后自然恢复19例,仍有24例SUI患者,患病率为17.14%,其中剖宫产组11例,阴道顺产组13例,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女性盆腔包括盆腔腹膜、盆腔内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是一个复杂而紧密、多层次的系统整体。女性受妊娠、分娩、手术等因素的影响,盆底组织细胞承受能力发生减退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产生。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也不断增高,在折磨患者身体的同时,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分娩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多次妊娠、胎儿过大、难产等会对产妇盆底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的盆腔脏器脱垂、压力尿失禁等现象[3]。盆腔脏器脱垂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前壁、后壁脱垂,在本研究中阴道顺产组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程度均高于剖腹产组,原因可能与自然分娩时产妇用力过度导致盆底肌肉组织损伤有关。

压力尿失禁是指尿液不受大脑控制,自行由尿道口排出的疾病。研究表明在我国压力尿失禁发生率在30%~45%。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妊娠和阴道分娩对盆底肌肉、神经、胶原结构造成损伤是导致SUI的主要原因。阴道分娩时会阴撕伤、会阴侧切对肌纤维及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阴张力下降。同时孕期胎盘分泌大量激素、松弛素等,造成盆底组织胶原和结构变化,下尿路支持结构强度被弱化[4]。理论上剖宫产产妇无上述损伤,对于盆底肌肉神经有明显保护作用。但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患者SUI发生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不同分娩方式对压力尿失禁无明显影响,推测盆底肌力水平可能与胎儿生长、增大子宫、重力失衡等因素有关,而与分娩方式无关。

综上所述,剖宫产能有效降低阴道、子宫脱垂的发生,但对盆底肌力水平和SUI發生情况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小宁,张淑清,卢文琼,等.盆底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J].安徽医学,2015,(02):160-163.

[2] 胡鸣,陈韦君,周静,等.围产期盆底肌锻炼干预对不同分娩方式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09(10):55-59.

[3] 陈美芳,赵仁峰,林海燕,等.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J].广西医学,2014,(11):1670-1672.

[4] 周蕾,李红宇,曹彦彦,等.不同分娩方式及不同阶段剖宫产对盆底影响的超声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04):578-580,584.

猜你喜欢

盆底功能障碍分娩方式剖宫产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促进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治疗性早产267例临床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巨大胎儿发生的原因及分娩分析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肛提肌的MRI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