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术中护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研究
2018-05-14吴蕾
吴蕾
【摘 要】 目的:研究手术室术中护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择期手术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观察组行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5d后,观察组PT、FDP、Fbg、D-D等凝血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关键词】 手术室;术中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
The value of intraoperative nursing in reducing th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ies
Wu Lei
Jiangsu Xuzhou Central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Xuzhou, Jiangsu 221000
[Abstract] Objective:Intraoperative care.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general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preventive car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low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and a low coagulation index.Conclusion: Preventive care is better.
[Key words]Operating room; Intraoperative care;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
下肢深靜脉血栓指下肢深静脉血液凝结引发的皮炎、色素沉着、继发静脉曲张等,使患者生理不适,还会影响疾病的正常治疗和预后[1]。有研究发现,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达20%~49%,而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机率则达到15%~40%。临床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以应用护理预防措施,为探讨手术室术中护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本研究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本院择期手术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8例手术患者分组实施不同术中护理措施,结果对比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本院择期手术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8~70岁,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和意识障碍、术前应用过影响凝血指标药物的患者。随机将6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18~70岁,平均(55.9±5.8)岁;手术类型:10例膝关节置换,8例直肠癌根治,5例宫颈癌根治,11例其他;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18~70岁,平均(54.2±6.1)岁;手术类型:11例膝关节置换,7例直肠癌根治,7例宫颈癌根治,9例其他。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一般护理,护理人员提前将手术室温湿度调节适宜,根据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要求执行各项配合操作,例如:为患者摆放体位,监测患者生命指标变化等,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师对症处理。护理人员将手术室温湿度调节在适宜状态,协助手术医师完成各项对症处理措施。观察组术中行预防性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1)避免对患者下肢行静脉穿刺操作。为避免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要选择上肢静脉穿刺,尽量避免下肢的穿刺,如果无法避免下肢时要尽量挑大隐静脉小分支穿刺,选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操作,确保一次穿刺成功,避免血管壁受到损伤,以此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2)输血要及时也要避免过量。若患者术中失血过多或者为患者过量输出时会释放大量凝血酶、激活前凝血酶物质,使凝血-纤溶系统失衡,从而导致血液黏度增高,而血液会处于高凝的状态下,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中发现患者失血要及时给予输血,保证患者血容量,同时要注意观察避免发生过量输血。3)术中患肢按摩。护理人员在术中抬高患者下肢15°,保持膝关节屈曲,于腿前、后、内、外等侧按摩,尤其对腓肠肌、比目鱼肌加强按摩,也可以应用间歇式充气压力仪行间歇期间按摩至手术结束。患者进到手术室,护理人员为患者截好间歇式充气压力仪,对患者大腿各2个,小腿各4个共6个腔室,术中调到间歇压力的模式,由脚踝至小腿、大腿依次进行加压,直至压力持续到11s,最后减压60s,排空下肢静脉,再重新进行充盈处理,每次持续2h,每隔2h间隔休息30min时间。4)加强手术边缘时刻管理。术后搬运时注意保持轻柔的动作,平稳变换患者体位,要注意将患者的患肢抬高,抬高高度控制在15°,保持患者膝关节的屈曲,观察患者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同时对患者患肢的皮肤颜色、皮肤温度等注意观察,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2]。
1.3 观察指标
统计记录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护理前后两组PT、FDP、Fbg、D-D等凝血指标变化情况[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进行描述,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4%,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65%,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9813,P=0.046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凝血指标变化
护理前,两组PT、FDP、Fbg、D-D等凝血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5d后,观察组PT、FDP、Fbg、D-D等凝血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有血管壁受损、外源性因子刺激、血液高凝等均会增加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及早实施预防和处理措施,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中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掌握理论与操作经验,准确配合术中医师的各项操作,缩短操作时间,以此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减少血栓风险因素[5]。术中调整患者的体位,以软垫保证患者的舒适,减少血管受损和出血量。在术后搬运患者时要平稳平度,加强患者生命指标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术中应用间歇充气压力泵物理预防可以使充气腿在患者下肢进行固定,以加压泵于充气腿中吹放气,模仿骨骼肌波浪形泵血生理作用,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液流动,以此促进血液的回流,防止血流过缓使凝血因子黏在血管壁,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一般护理只适用大部分的患者,护理范围比较广泛,可是并不能按照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所以,很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了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6]。与一般护理对比,观察组应用的预防性护理具有预见性,能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结合患者的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例如:及时为患者输血,观察血容量避免输血过多,按摩患肢等护理措施,加强手术边缘时刻管理,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發生率,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间歇式充气压力仪属于物理性预防方式,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使患者围术期得到有效的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手术室巡回护士对患者按摩下肢,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预防血液凝滞,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5d后,观察组PT、FDP、Fbg、D-D等凝血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他人研究相符[7]。可见,手术室术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最为理想。
参考文献
[1] 吴秀英,刘俊敏,闫宾,等.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1):154-155.
[2] 程勤,王丽华,王莉,等.重庆市5所三甲教学医院术中深静脉血栓护理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7,32(14):40-42.
[3] 董瑶,宋玲,刘芬,等.Autar量表在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9):2365-2367.
[4] 屈煜涛.探讨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149-150.
[5] 刘建萍.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09):1378-1379.
[6] 冯英军.术中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1):69-70.
[7] 张帅.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8(06):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