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2018-05-14晏学根

知识文库 2018年21期
关键词:德育素养语文

晏学根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关注日益加强,素质教育得到有效推进,小学语文教育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语文就是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活动过程总和,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而在语言组织过程如何避免将错误认知观表达出来,如何理解汉字、词语等被赋予的正确内涵,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本文主要就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德育渗透问题进行简单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望能够为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当前,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小学大多数老师和家长仅仅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德育教育则存在着被严重忽略的现象,这种在新课改背景下,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相背离,显然是不适宜也不合理的,因此,我国小学必须加大对学生德育素养培育的重视力度,协调老师、家长,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而小学语文作为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主阵地,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价值判断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得不说对我国小学德育教学渗透有着重要意义,理应承担起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品质的指导工作。

1 提高学前教育音乐方向学生音乐素养的措施

1.1 借助有趣的教学手段,在教词识句中渗透德育

就目前我国现行小学教学中,最为主要、频繁的教学内容就是教词识句,因此应探索、应用有趣的教学手法,在教词识句中渗透德育。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汉字、词语都具有一定的美好品德内涵,在进行汉字、词语听写,或者组词造句中通过有趣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那些事是应该做的,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词语、汉字等内容的内涵理解,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道德品质。例如:在学习“心”这个字时,它可能代表善心,也可能代表一颗无良的心,老师们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哪些事情能称为善心,那些事情又会是无良的坏心,通过这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提高对善恶好坏的认知,进而促进小学德育教学的效果,达到德育教学目的。[1]

1.2 营造恰当的氛围感知文章情境,在语文阅读中渗透教育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学生德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语文阅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认知,在语文阅读理解中渗透德育理论。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本大多都是以故事性、寓言性和教导性内容为主,小学语文教师性将课文内容寓意,通过合理的方式、恰当的情景布局体现出来,产生学生们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对文章精神、文章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在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这篇文章时,语文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有关的革命片段及纪录片,营造革命的悲愤环境,让学生感受革命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从而引导学生对正义、勇敢革命精神的认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1.3 重視教学与实际结合,在作文联系中渗透德育

小学时期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训之一,就是学会写作文,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作文练习最为普遍,这时老师就可通过恰当的方式,将生活经验运用到作文教学引导中,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能力。例如:在布置写作《美德在眼前》这一题目时,老师可以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对身边好人好事的认知,这些故事不一定惊天动地,但凡做到一点,要与生活紧密联系 如“主动捡垃圾”、“孝敬父母”、“爱心捐赠”等,进而让学生理解何为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思想观念及日常行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效率。

1.4 结合学生阅读能力现状,因材施教,在课外阅读中延伸德育能力

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结合体,通俗的讲就是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活动过程总和,因此,生活处处有语文,小学语文的学习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应重视语文的课外学习,在课外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德育认知。小学语文老师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交流,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等,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故事性德育教育读物,拓展、延伸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例如:《丁丁历险记》、《冒险小虎队》、《西游记》等,通过引导让学生爱上阅读,在课外阅读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书中的良好品质、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品德素养的提高,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目标。[3]

1.5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的结合,提升学生德育素养能力。要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形式,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将线下传统教学与现代化网络教学结合,丰富教学内容,让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教学方式更加多元。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工作行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能力范围等,重视对学生语文内容内涵的理解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效率问题,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能动性,重视实践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德育,而不是盲目、乏味的将内容搬到课堂,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我国新课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观念的要求,才能更好的满足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需求。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金瑞小学)

猜你喜欢

德育素养语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我的语文书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