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师德观的内涵与特征探析

2018-05-14周法强

知识文库 2018年21期
关键词:师德师师德职业道德

周法强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难以预测的挑战。社会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竞争力,提高我国市场经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必须要大力发展教育,大力进行教育方面的改革创新,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发挥应有的作用。新时代,教师职业也面临着全新的環境,社会转型,思想观念不稳定,社会利益分配的调整,教师这个职业也面临着严重的职业观念危机,他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重新评价自己岗位的工作价值,这就需要新时代教师有坚定的职业道德思想来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变化,需要在新的社会环境中重新定位教师道德的内涵,建立鲜明的师德观。

1 习近平新时代师德观内涵

1.1 新时代师德观要求教师要有理想信念

新时代教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和精神诱惑,面对这些诱惑,教师能否保持初心,像韩愈先生说的“传道、授业、解惑”那样,能否以此为信仰坚持下去,是现代社会教师应该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新时代教育需要教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指引教师克服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种困难的指明灯,是教师面对各种诱惑时坚定走下去的信念基础,这也是教师心中有国家和民族,明确意识到自身国家使命和责任的重要表现,是新时代师德观的重要内涵。

1.2 新时代师德观要求教师有道德情操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极深刻的影响,新时代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教师更要坚守住自身的职业道德情操,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生的方向。当前社会中,教师收受红包、有偿补课等行为屡禁不住,正是这些错误做法的出现使得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下降。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尽全力完成教学任务,不做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事,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用自己的实际行为为教师这个职业赢得社会的尊重。同时,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也是新时代对一个合格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好老师应该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而这应该也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

1.3 新时代师德观要求教师具有扎实学识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社会发展速度飞快,人们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我国教育教学的创新其中一点就是创新教学方式,年龄大的教师在教学上显得吃力,就是因为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学生的学习偏好,就会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质量的下降,因此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创新教学方式,用新观念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在各个方面地学生给予指导。

1.4 新时代师德观要求教师要有仁爱之心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严厉的教育可能会帮助学生完成某些任务,但是对当前没有社会经历的学生来说,过度严厉,很可能会重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健康发展。尤其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当前的学生独生子女比比皆是,这些学生没有足够的阅历和承受能力,当教师用非常严厉的话语指责他们时,很可能会造成学生敏感内心的恐惧,进而厌恶学习,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有仁爱之心,用爱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用爱滋润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这也是教师身上应有的一份责任。

1.5 新时代师德观要求教师有使命担当

教师培养的是新时代的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处于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倍加珍惜、倍加努力,用信念、实干、担当、创新把梦想变为现实,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职业内部监督,自觉在党的领导下,怀揣初心,立足岗位,明确责任,砥砺奋进,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毕业生,全面提高全社会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全面素质,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新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我们的力量。

2 加强新时代师德观建设的途径

2.1 加强师德建设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师德师风建设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要吸取前任留下来的经验教训,不断总结,不断投入到新的实践当中去。首先,要大力开展师德建设研究。新时代、新形势下,社会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教师职业的内涵也渐渐发生变化,聚焦现代社会教师关注的问题,找出现代影响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问题所在,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理论。其次,要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工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师德师风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社会、学校都应该加强宣传力度,树立榜样,深入每一个教师内心,将职业道德真正融入教师的职业生活中。最后,在对师范生的培养上要坚持正确的道德标准,坚持师德师风建设进入课堂中,多渠道、分层次的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师德教育的感染力,提高师范生自身的师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来成为一个负责人的好老师。

2.2 加强师风师德建设要完善社会监督

师风师德建设的目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行为形成标准化影响,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教育发展的目的是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师风师德建设中要加强社会监督。引导教师正确认识社会角色和职业特性,自觉担当起全社会对教师思想状况、道德水平、价值立场等方面的更高要求。引导教师坚持“以天下为己任”的理念,弘扬高尚情操,传承优秀文化,自觉践行和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做社会文明的传播者,做良好社会风尚的推动者。另外,加强师风师德建设还需要加强教师行业内部监督,最重要的是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证制度,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师资格证考取中所占的比重。在日常的教师考核中,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行为等当成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完善师德问题报告机制和舆论监督机制,将师德建设作为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全面引起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真正发挥职业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双重作用。

2.3 教师自身要培养高度的责任心

教师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人,教师的言行影响着一代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关系到学生的成长,这就是教育是神圣的原因。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个人情绪是学生判断自身对错的重要根据,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命运掌握在教师的手里,能够得到教师的重视非常重要。假如一个教师情绪极坏,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这样的做法很容给学生造型心理阴影,从而对学生性格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师德师风建设归根到底是要提高教师职业的纯洁度,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高度的责任心是培养教师高尚师德的关键。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是不会对师德师风置之不理的,是不会采取恶劣态度对待学生的,是能够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因此,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意识到肩上背负的责任和义务,提高自己的责任心,这样才能顺利发挥师德师风对教师的影响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3 总结

习近平主席对新时代教师队伍有新的期许,也有新的要求,新时代师德观的创新和发展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环节。新时代师德观从教师的专业素养、道德情操、仁爱之心、使命担当等方面阐述了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内涵,这是对一个合格的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新时代师德观的创新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路程,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也需要社会给与教师足够的尊重,互相扶持,也是教师价值的集中体现。

(作者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德职业道德
致良知与师德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