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运营人才培养策略
2018-05-14陈振兴
陈振兴
大学生创新创业运营型人才是时代、社会、市场的需要,现阶段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落后行业发展、教学管理理念落后国家政策、大学生个性挖掘不足、实践能力偏弱、创新创业氛围不足问题。通过创建系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管理变革、教学方法创新、创新创业氛围营建有效的进行人才培养策略调整。
1 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2017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19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一般以知识系统教育为主,存在产教融合不密切、校企合作不深入、对创新创业教育未进行明确专题培养的问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应对经济环境变化影响和企业动态问题的综合能力成为大学生必备素养和能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理论价值,也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创新创业人才即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国家战略指导下,在市场竞争中能适应当前创新创业需求的有技能、善创新、会策划、能营销、懂财务、善经营、会融资、控风险、带团队的高层次运营人才。本文所探讨的创业型运营人才主要指通过高等教育培养的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具备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和行业洞察力,较强的品牌或产品价值创造、传播价值、交付价值能力,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良好的盈利模式、风险控制、融资、债务结构经营能力,较好的与团队、政府部门、媒体沟通协调能力,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善于把握创业机遇,并获取创新创业成功。
2 现状和面临问题
2.1 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落后行业发展
重庆高校大学生培养的教学大纲以知识系统构建为主,让学生学习知识,通过听、说、读、写、考进行学习,而面临人工智能的冲击,机器人迅速发展,未来将会冲击现在的教学大纲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业。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带动下,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相应的教学内容也应该创新,在教学内容组建和体系构建上符合新的形式需要。
2.2 教学管理理念落后国家政策
为了保障学生日常安全,对于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管理较为严格,这也束缚住了学生参与市场的手脚;对于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兼职,还暂时无法推行和被思想接受。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产业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也明确发文提出:允许高校教师进入企业进入兼职。现在的“鸟笼式”教学管理和理念,无形中将高校和社会、企业分割,学生还生活在所谓的“象牙塔”中,不了解社会和市场,不理解企业需求,教学也就变成了纸上谈兵,学生会错误认为“学习无用”。
2.3 大学生个性挖掘不足,实践能力偏弱
只有发挥学生的个性,才能实现创新。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考试标准化、系统化,高校管理和教学的整体性提高,但忽略了个性的发展。教学内容要严格制定的教学大纲进行,课堂管理要严格考勤制度,考试必须出试卷并标准答案,这些对于基础性教学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对于创新型探索教学,则是一种束缚,学生个性和思想无法释放,同时按照标准化模块进行开展教学和管理,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进行实践,动手能力自然就减弱了。
2.4 创新创业氛围不足
在高校中由于体制的原因,创新创业氛围尚未有效形成。高校教师由于长期的固化思想影响,很难冲出藩篱,又由于需要完成课时量任务,进行创新创业的想法和行动比较少。高校大学生,有冲劲、有想法、有精力进行创新创业,但受到对市场不了解,对项目操作不了解,专业课程未系统学习,创业导师不足,创业基地条件不成熟,导致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度不高。
2.5 平台搭建仍不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场所。
校外实践基地少。目前,学生实践活动形式单一,校外实习基地较少,学生与社会脱节,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怕影响正常生产,怕关键信息技术失密在竞争中处于下风,怕影响安全生产。多数情况下是靠教师的个人关系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实习往往流于形式,不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碰撞,进而产生美丽的火花。
學生实践平台搭建不足。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活动,是他们提升实践能力的快速途径和有效载体。目前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包括了提升学生能手能力的目标,有着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期许。但实际工作中轻实践重理论的观念已根深蒂固,搭建实践平台说的多,做的少,学生实践机会少,没有完备的学生实践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局限于课程教学与毕业实习。课内实践,组织者是授课教师,完全围绕着理论进行。而在毕业实习中,实习单位多是学生自己联系,名牌学校热门专业的学生能找到理想的实习单位,而普通学校或层次相对低一些的学校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专业对口的单位岗位,专业实习缺乏实质性进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运营人才培养策略
3.1 创建系统创新创业课程
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课程的创建,是对创新创业运营人才培养的基础。学校帮助有创新创业的大学生特定群体开展特定的学习和规划,通过规划必修、选修课程达到教学目标。首先,在组织设置上,创新创业课以独立、开放、灵活方式开展,以模糊实体和虚拟的组织边界作为存在方式,需要学校具体创新创业部门统一安排和组织,不应由一个学院、专业来开展。其次,课程内容应该涉及设计、管理、金融、互联网、营销和人文等内容,必修课开设创新创业入门、创业管理、创意设计、创意和创新、经营和管理,而选修课则开设文案与创意、媒介与传播、科技与人文社会、创意与实践、财务与融资等内容。再次,调创新创业课程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整合优势发挥团队合作,不局限于单一专业,而是跨专业的整合,使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取长补短,碰撞出创新、创意的火花,通过团队方式完成创新创业方案。
3.2 教学管理变革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解开束缚在大学生不利于创新创业的羁绊,提供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服务和支持。首先,设立创新创业中心,建立有利于开展创新创业的管理机构,统筹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资源,整合有力于创新创业的项目、企业、人才、师资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运营人才培养做好保障和服务。其次,建设多元化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对“双师”型教师进行集中并有效的培训,为人才培养提供师资的基本保证;同时,聘请成功创业者、企业管理者、优秀校友来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再次,教学课程培养设置,针对突出的特定创新创业大学生应该注重创业案例研究、创业项目解读、创业难题解决办法研究、创业政策研究等方面侧重,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有效的实现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
要想培养一批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保险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应当设置社会所需的专业,并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调整,更好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保险与风险管理知识,同时高校还应重视学生保险业务操作、保险企业管理、投资理财等能力的培养,以此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3.3 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创新创业运营人才的关键,其主要包括三个重要方式。首先为开放式教学方法,避免灌输式的呆板和机械,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激发学生兴趣,并通过案例面临的问题与学生开展讨论,调动他们创新创业的激情,达到思想碰撞,开放交流,教学组织有序的效果。在案例分享之后,学生自行分组,并制作案例PPT,将其核心观点进行小组提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讲解的能力。其次,为启迪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不同的知识要点的问题,与同学们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以学生表达理解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为创新创业培养探索的意识和习惯。通过问题提出、同学表述、交流碰撞、总结点评,不断的启发同学们主动思考和习惯性探索。再次,试错式教学方法,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有效检验,实践过程中一定会出错,尤其是学生进入社会和工作岗位前几个月,这就需要鼓励同学们敢于试错,试错后要善于总结教训。试错越早越好,鼓励同学们在寒暑假期间进行社会实践,通过毕业实习期间大胆实践,把要犯的错误全部找出来,这样就可以为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3.4 创新创业氛围营建
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可以有效的带动大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好的氛围和思想引导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和创业奠定扎实基础。首先,在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方面应该积极营建。积极邀请企业界专家、优秀校友返回校园进行论坛和讲座,搭建平台让大学生分享创新创业的心路历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积极的让社会、市场的信息走进校园,并让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实踐积极检验理论的学习。其次,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体系。大学本科生的教学目标评判标准主要以成绩为核心,理论学习较为扎实,而实践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有效的进入大学生评价体系,积极支持创新创业,并给予支持和肯定,优秀的创新创业大学生应给予奖学金和嘉奖,以及创新创业项目资金支持。再次,开展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和大赛,让同学们积极的参与进来,并组建自己的创新创业团队,不仅进行专业实践,而且对于团队管理和力量整合得以有效训练。通过团队的力量,取长补短、共同商讨、分工合作,不断的激发创新想法和思路,逐步完善创新创业方案,并加以实践和检验。
4 结语
具有创新创业素养是大学生未来发展和培养的趋势,通过创建系统创新创业课程,并有效的开展教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有效的教学管理变革,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制度保障,革新现阶段不利因素。教学方法创新和创新创业氛围营建是重要的两项驱动力,可以为有效推动大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