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现有实验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2018-05-14何颖
何颖
实验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部分,他注重将知识与操作相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能力。在我国教育的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侧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在具体的教学中,实验教学往往只是课堂教学的一小部分,忽略了在人才培养中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在进行实验教学时,缺乏系统的教学计划,实验教材与实验教学方法也未及时更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不大,也更别说要达到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标准。为实验教学能起到真正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作用,学校需要积极探索现阶段实验教学的问题,做出有效的改变。
1.现阶段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实验内容陈旧,学生缺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理论课程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实验教学只是理论课程的补充附属。实验课程所进行的实验项目只是为了对理论课程的补充,各个实验项目内容缺乏系统的联系,各自独立。实验教学的内容一般是教师所自己编写的讲义对理论课程补充说明,并不是按照试验技术的科学性以及规律性进行系统的课程设计,并未冲出课程理论的束缚,验证性实验过多,而创新性的综合设计实验较少。另一方面实验内容并未与时俱进,大都落后于现代技术。学生对现在的新技术都不了解,更别说开发创新新技术。
1.2实验教学教师队伍结构不科学,考试考核制度需完善
由于实验教学长时间未得到重视,学校对实验教学人力和物力投入不足,实验教学人员的地位不高,对实验教学工作就没有积极地投入。大多数学校的实验教学都存在的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结构分配不合理。另外学校教务方面对实验教学的监督也不到位,缺乏规范的管理,部分实验教师按照自己的喜好教课,对学生的要求比较宽松,实验考核报告只是形式,实验教学也就只是流于形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没有作用。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提升创新能力的方法
2.1教学内容与兴趣培养相结合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只有学生对实验教学有了自己的兴趣,学习才不会枯燥。理论课堂上虽然老师可以采取多种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但无论怎么样都无法与实践、实验教学的直观性相提并论。那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第一点就是要加强实验内容的更新,尽量使实验的主题贴近生活,或者是当下流行的技术,以引起学生兴趣。二是通过综合大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现阶段教学所采取的小型实验,在内容上只是单一的技术或者结构,所体现的实验意义并不是很大,常常表现为浅尝辄止,但是可以将多个小型实验系统的结合,遵循实验技术规律,按照一个大的主线进行,往往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2.2实验操作与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考试和考核都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情况,是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提高的一种鞭策。然而在现在的学习上,学生过分的追求高的分数,对知识与技能的真正理解却并未达到要求。许多学生只是单纯的做好一个实验报告,没有真正的收集数据做出分析。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就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实验教学上做出的改革:一是增加课程论文或试验设计,例如,通过一个实验怎样解决实际生活生产或是科学中的问题,来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涵盖大部分实验内容,体现出考核的全面性。二是增强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核,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适当增强课程论文答辩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特别是在答辩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反应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好的训练效果。四是增加课堂讨论,通過问题和课题讨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探究性实验项目的教学模式
与验证性实验验证结论不同的是探究性试验是通过提出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得到最终的实验结论。探究性实验项目由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计划里抽取一个课题,或者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的实验内容,选择研究方向,自己制订试验研究方案,做出实验分析,得到最终的答案。这样就必须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研究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大胆的做出假设,做到知行统一,创造性完成实验课题。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可以突出实验教学的作用。
3.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越来越注重对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学校方面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大力发挥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尊重实验教学规律,用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