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
2018-05-14魏楠
魏楠
俄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一语道出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着眼,从细微处着手,不断地强化、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在学生的认同中完成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在行为养成教育中利用每个月的主题班会在“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发挥目标导向作用。通过一个个定向小目标的解读、分析、完成,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促进班集体舆论的正确走向,最终实现行为养成教育的达成。主题班会主题鲜明突出,力量相对集中,形式多种多样,因而在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上,有其独特的作用。它能够为班级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对错误的现象,舆论和风气形成围歼之势。通过推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学生中实现更广泛的思想交流,达到撞击后的相容,能较好地利用学生从众心理。
在中职学生中,体育学生是比较特殊的群体。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大部分为运动队转休闲体育项目模块的运动员,也有少部分来自其他学校的初中毕业生。他们身上既有普通中职学生的普遍特征又有体育类学生独特的特点:长期一来的群体生活使得这类学生的自我认知出现偏差,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情不计后果,行为习惯尤其较差,缺乏基本的礼仪常识;但一旦体育类学生的认知得到扭转行为习惯的转变会非常之快。
我们学校在针对体育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每一年的年初就制定好一年的德育教育安排表,在每月的主题教育中穿插着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每月的主题班会的召开,有目的的针对学生的各方面的不良行为习惯和偏差的社会认知进行纠正,以达到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目的。
例如四月是我校文明礼仪教育月,体育学生在个人生活习惯,文明举止等方面存在缺失,我校15中专(2)班召开一次以“做文明人”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在这次主题班会中,学生通过小品表演、文明举止三句半、知识讲堂、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展示了在我们身边出现的不文明现象,结合淮安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大背景下,通过对这些不文明现象的批评讨论,学生明确该如何去做一个文明人,为淮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这次主题班会为例,从学生身边细微处着手,结合淮安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契机进行深化,在学生的参与讨论中形成思想认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
以这场主题班会为例,要想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我认为需要以下几方面共同努力。
1 广泛参与,共同提高
主题班会不应该是班主任或个别学生的事,而是要求全体成员广泛参与,共同提高。一是广泛参与班会的准备工作。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确定主题班会的主题后,班主任及时征求意见,同班干部一起确定下次班会的内容、形式、主持人,动员全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班任老师、主持人、各位学生分头准备。大家或查阅报刊、书籍,或上网搜集,或进行调查研究,或进行交流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是广泛参加班会,因为每个人都准备充分,心中有数,所以在开班会时每位同学都积极参加,使得小品表演、讨论会、交流会或知识讲堂内容充实,气氛热烈,精彩纷呈。通过广泛参与准备、广泛参与召开班会的过程,使学生由被动参与班会变成主动参与,成为班会的主人,增强把班集体的凝聚力,张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集体责任感。
2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形式是主题班会的载体。班会课要创新,必须打破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形式,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本次班会课的形式实现了多样化,有学生主持、师生共同主持,有讨论、辩论、观看影片、表演小品等等,学生从多种形式中去学习、感悟班会主题。内容是主题班会的核心。班会课要创新,必须改变以往内容单调贫乏的情况,使班会课的内容丰富多彩。例如这次班会除了常规的学习贯彻党的思想教育: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八礼四仪等相关知识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借助此次淮安市举全市之力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增添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内容,如:《校园文明礼仪行》《文明礼仪三句半》《我身边的不良行为》等丰富的内容,使班会课别开生面,增强学生参与班会课的兴趣,明确什么行为能做,什么行为不能做;又让学生认识到文明城市的创建不是某个单位,某个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全体淮安市市民的共同努力。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懂得许多道理,情操得到陶冶,思想获得升华。
3 细节教育,后续评价
主题班会的效果是开展班会的根本所在,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的实现不可能是立竿见影,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因此后期的评价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评价机制的建立要从细节处着手,“细节决定成败”。体育类的中职学生长期远离父母,独自过着集体生活。父母对于孩子的管教往往是放任自流,疏忽細节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行为习惯就埋下了散乱、无条理、语言粗俗等弊端,若此时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是粗放型,对待学生的行为简单的责备和惩罚,学生则会茫然无所适从,甚至会出现极端的反抗情绪,酿成难以弥补的后果。此时,教师应善于细节教育,适时利用偶发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循循善诱,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为什么不能做,明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发挥主题班会课的教育功能,师生广泛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从细节着手,从点滴抓起,在后续发展中健全评价机制,重视学生的行为训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行为养成教育润物细无声。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体育运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