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的作用效果分析
2018-05-14李鑫
李鑫
【摘 要】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患有急性脑梗死的52例患者进行对照诊断研究,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方法诊断,对照组采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检查方法诊断,比较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检出率。结果:在选择的52名病人中,诊断出超急性脑梗死患者17人,急性脑梗死19人,亚急性脑梗死16人,病人均为高信号显示磁共振弥散成像。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梗死灶的检出率达到100%,远高于T2WI。然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则对于较小范围内的大脑表面、基底节附近的病理变化和大脑白质的变性诊断更为准确。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效果明显,结果显示清晰准确,增强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磁共振弥散成像相比常规MR对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要高;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因其检查的特点可结合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检查及T2WI,对急性脑梗死的检查具有辅助作用。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急性脑梗死;T2WI
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种磁共振功能成像的新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比较广泛,在脑梗塞的急性期诊断价值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是目前惟一能够无创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诊断方法。弥散是指分子的随机侧向运动,即布朗运动 [1]。在脑梗塞急性期时,尤其是超急性期DWI较常规SE序列有明显优势。DWI在临床上主要用在早期脑缺血的诊断中。因为细胞毒性水肿是造成急性脑缺血缺氧的主要原因,所以病灶在DWI检测中表现为高信号,比较常规的SE检查序列,可以较早地对梗塞区的异常信号做出准确判断 [2]。为进一步证明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的作用效果,现做出如下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其中包括男20人,女32人,年龄43~86岁,平均年龄(60.32±21.58)岁,患者体力状态评分(KPS)为(50.65±9.32)分。患者来就诊时表现出轻重不同的呕吐、恶心、头痛、头晕、四肢麻木、耳鸣、晕厥等不同程度的急性脑梗死的症状,并且病理诊断结果均支持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两组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且同意入组进行诊断观察,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格指标等情况差异均不显著,均满足可比条件,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设备及参数设置
本研究中采用德国西子Avanto 1.5T磁体系统,SE扫描序列运用头部8通道鸟笼式正交线圈,清晰准确的显示脑的横断像、水抑制像、T1WI、T2WI、扩散成像。T2WI序列的设置参数为:TE 101ms,TR 5000ms;T1WI SE序列的设置参数为:TE 458ms,TR 203ms;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的设置参数为:TE 83ms,TR 3100ms,将横断面确定为扫描基准,矢状位、冠状位与轴位方向三方定位, b值随机选择两个数值,分别为400s/mm 2 和800s/mm 2 [3]。一个横断面内可以获取1帧图像。所有层面均取横断面,采集次数均设置为2次,扫描时间为60秒。
1.3 检查方法
1.3.1 常规MR平扫 取5mm层厚,1mm间距,全脑整体扫描。
T1W1:TE 3.5ms,TR 230ms,ETL=20,层厚2.0mm,层间距0.7mm,FOV 180cm×156cm,NEX2,矩阵186×186,反转角75°。
T2W2:TE 100ms,TR 2200ms,ETL=20,层厚2.0mm,层间距0.7mm,FOV 180cm×156cm,NEX2,矩阵186×186,反转角75°。
FLAIR:TE 120ms,TR 6300ms,IR 1900ms。
1.3.2 彌散加权成像 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SSEPI),采用轴位扫描的方法,TE 92ms,TR 3200ms,NEX1。将梯度场分别应用在矢状位、冠状位与轴位方向三方定位的三个方向。DWI取得的图像数据可直接被飞利浦数据工作照站接收进行处理后生成ADC图像。在ADC图像上可以根据诊断的需要选择出感兴趣区域(ROI)。
1.4 图像及数据分析
选取三位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参照扫描得出的图像进行诊断,并对照病理诊断验证诊断结果的一致性。
1.4.1 常规MR平扫 注意脑部的位置形态是否存在变化,是否有急性梗死灶的存在,T2WI扫描时是否存在低信号区,观察梗死灶附近结构的完整性。
1.4.2 DWI 在不同的扩散敏感系数(b值)情况下观察局部接受信号的变化情况,依据活检或手术结果分别测量梗死灶及周围组织的ADC值,用小于3.75×10 -3 mm 2 /s的最小ADC值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判定标准。测量后取其平均值。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8.0软件来计算验证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s)表示,设定0.05为检验标准,若计算结果显示为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其中有3患者的活动和未知金属物品的干扰出现了严重的伪影情况,影响了观察,4例患者由于梗死灶周围组织和血管的影响出现了信噪比降低、观察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2.1 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MR平扫及DWI图像比较
52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规MR平扫图像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FLAIR像除3例不明显的FLAIR高信号之外均为高信号显示。52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WI全部显示为高信号,T2W1也显示为高信号。
2.2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ADC值及ADC平均值的比較
由于磁共振弥散成像的特异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ADC值也有一定的变化范围。记录52名患者的ADC值,根据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急性脑梗死的梗死灶的ADC值为(0.53±0.21)×10 -3。
3 讨论
磁共振弥散成像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急性期和超急性期的脑梗死可以准确判断病灶区域的异常高信号,相对于常规的MRI扫描显示出病灶范围确定准确和清晰度高等优势 [4]。尤其是对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及分级等方面,弥散加权成像相对于常规的MRI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病理诊断结果疑似脑梗死而常规MR或CT不能显示异常信号或不能做出确切的诊断时,DWI是一种诊断价值极高的好方法。
急性期脑梗死的表现在影像检查中并不十分明显,做CT检查可能有没有显影的情况出现,因此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常常不能够及时的进行,可能有一定的延误现象存在。和CT相比,DWI扫描在脑梗死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然而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DWI也不是完全没有缺陷,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DWI是近年来被研究并快速进步的一门影像技术,对水分子扩散的观察效果良好。DWI对于组织细胞的密度、结构、微循环等方面做出了深刻的研究。ADC作为表观弥散系数,与DWI扫描所得信号呈负指数相关,ADC越大,水分子在组织内的活动性越强,扩散的越快,DWI的相位离散性越强,则扫描得到的信号越低 [5]。因为在检查过程中,ADC可受到,因为rADC可以排除心脏搏动、呼吸等运动带来的伪影,因此运用rADC来进行急性期脑梗死的研究是一项有效的排除干扰的措施。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DWI在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具有很强的准确性。因为DWI的扫描时间少,对于患者的舒适性高;空间分辨率较高,可以准确显示梗死灶周围的难发现的较小病灶;对其他病灶的发现率也接近50%。在临床中DWI对于超急性脑梗死的诊出率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阳春.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7,19(32):2930.
[2] 梁东辉,李志平,石伟辉,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5,11(05):467471.
[3] 蔡崧,崔兴宇,王国祥,等.胆囊癌多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3(10):15791583.
[4] 孙丽娜,李前程,程凯亮,等.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eta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1(06):464467.
[5] 赵春林,段华秀.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3D时飞法血管成像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 83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38(08):1039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