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童心回归童画
2018-05-14曾余理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儿童画创作是美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去引导学生儿童画创作这个过程中教师占着很重要的地位,现在的教育中,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只是作为引导者,化主动为被动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正确地引导学生儿童画创作。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自身的特点去循序渐进地引导,要因材施教。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儿童画创作;引导;因材施教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儿童画创作?简单地可解释为,在学生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开始作画的过程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能够顺着孩子的思维稍加指引,让学生能够顺畅地继续创作。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逻辑思维并不是很符合成人的思维方式时,也不能予以否认。因为孩子的想象是没有错的,都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在尊重的同时更应加以肯定和鼓励。
一、 环境渲染,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一) 用故事设置情境
小学低段学生对故事都比较感兴趣,在指导学生创作前,教师用故事情境作为铺垫,让学生置身于创作的情境中,则一幅幅有趣、富有童真的画面跃然在画纸上。例如在儿童画《调皮的小蛇》中,教师利用绘本故事《好饿的小蛇》,让学生大胆想象小蛇吃了什么水果会变成什么样子。通过情境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大胆想象,随心所欲地创造。
(二) 用音乐感染气氛
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学生创作时,播放一些与主题内容相关的音乐,用音乐的韵律美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创作时更加投入其中,增强艺术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创作《池塘里的青蛙》时,教师播放了歌曲《小跳蛙》,在节奏欢快、鲜明的音乐中,学生用画笔在纸上跳跃,呈现出青蛙在池塘里的不同动态,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作画的快乐。
(三) 发挥“小老师”作用
孩子对“小老师”比较感兴趣。当进入一年级时,“小老师”的作用已发挥得淋漓尽致,起着引领的作用。每个孩子总有自己的奇思妙想,一个小小的点子就能帮助自己的好友脱离“困境”。
二、 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大胆创造作画
(一)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画创作画就要有自己的想法,可这些想法是从哪里来的呢?最简单的就是从孩子最熟悉的地方来,以他们最熟悉的内容作为创作画的内容。面对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孩子可能比较容易找到最有趣、最能表达自己想法的地方。相反,如果一开始就让幼儿画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内容,这样的创作最后可能会变成“胡编乱造”或“照猫画虎”了。也就是说画创作画细致的观察非常重要,而自己熟悉的内容特别适合这样的观察。但是要创作出与众不同的画,光靠看也是不行的,能想象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把不好看的变得好看,色彩不够的添加色彩。这时教师不能局限了幼儿的想象思维,要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不能一味地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思路来进行,不然画出来的所有作品都应该是差不多的。
(二) 引导学生尝试多样绘画技法
想画出好的创作画,光有好的想法还不行,还必须在画什么上多想一想、看一看,多收集素材,能画写生的画写生,不会写生的画记忆画。在收集了足够的素材之后,就可以进入“构图”阶段了。第一稿只能算是草稿,要使它变成更好的创作还需要多想,想想怎么样才能把画中的一切画得更好看,更有特点?“构图”阶段就是动脑筋的阶段,在这个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想,用小纸画一些小草稿,看看自己画中要画的内容到底怎么放最好,最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画创作画时,教师千万不要让学生马上完成,提醒学生不要总想着一下子就画好。首先应该想的是如何把自己要画的内容和想法表达出来,在画的过程中再不断地补充不足的和减少多余的,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在“构图”完成后,就可以进入“完成作品”阶段了。在这个时候特别要注意用什么样的方法画创作画。比如有的画需要画得细致一些,有的却应该画得简单一点,有的要靠漂亮的色彩帮助,有的画出简单的色彩就可以了,这就需要教师予以引导了。所以,根据画的内容需要教师帮助不同学生的创作选择不同的画画方法也很重要的。
(三) 从易到难,因材施教
每个儿童自身的特征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天生就在画画和创作方面有着很高的天分;有些幼儿却很木讷,不知道如何去想象和创作,只会一味地去跟着别人的顺序画下来;而有些孩子能够大胆想象,但不知道如何下笔作画等等很多很多,所以这时候就要教师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征进行适当的引导了。对画得好的学生要进行表扬并激励他继续加油,要做得更好。不会画的学生,教师应先让学生去认识、感受,在这过程中用诉说形式引导学生如何去想象。教师先把自己想象的表达给学生听,再渐渐地让学生把自己想象的表达出来,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怎样把自己表达出来的用画笔画出来。一直这样循序渐进,等学生熟练了之后再要求进行作画。
教師要根据每个幼儿水平的不同相应的让他们作画的内容也要不同,各个不同程度的主题让不同水平的幼儿作画。教师也可让幼儿自行选择作画内容,这样,逐渐地让每个幼儿都会喜欢画创作画并且画画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 师生共评,体验成功喜悦
在美术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评价一般是最后进行的,而在那么短短的几分钟里不可能对每幅作品一一做出评价,只能对个别突出的作品作评价,这会使大多数学生得不到老师指导。“评价应自然的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因此,绘画作品的评价是否合乎标准,还要看老师是否一开始就进行个别评价,是否会主动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否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儿童的每一幅作品,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老师指导。
教师在评价作品时要尊重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孩子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小学低段学生已有一定的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可采取自评、互评和分组等多样评价方法,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协助总结,并且通过这种互评树立榜样效益。评价时不要将学生的作品与其他同伴比较,应“纵向比较”,使幼儿体验成功感,从而提高作画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高燕春.你会欣赏儿童画吗[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0(01).
作者简介:
曾余理,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