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全成本核算
2018-05-14陶翠芳
陶翠芳
当前,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不足,医院的负担越来越重,成本控制也变得越来越迫切。国内大部分医院的成本核算属于一种粗放型的核算模式,成本核算存在着信息不完整,控制不全面,缺乏操作性,计算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不能反映医院的真实成本,也不能反映医院管理的真实情况,更达不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所以,全成本核算是医院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与监督的一项最基本方法。
当前,“看病贵”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一方面,人均医疗费用高,老百姓看不起病;另一方面,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不足,医院要自谋出路。医院的负担越来越重,医患矛盾越来越严峻,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医院成本控制也变得越来越迫切,医疗改革势在必行。
一、全成本核算的含义
医院成本是指医院在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资料价值和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医院成本核算是依据医院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项耗费进行分类、记录、归集、分配和分析报告,提供相关成本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全成本核算方法是医院财务管理中所常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所谓的全成本核算方法实际上就是将医院日常的公用支出、人工支出或是对单位个人的家庭补助支出以及某些固定资产的采购或维修费等统统计入单位成本中的一种核算方法。可以说,全成本核算法是医院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与监督的一项最基本方法。
二、现阶段医院成本核算的模式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医院的成本核算属于一种粗放型的核算模式,成本核算存在着信息不完整,控制不全面,缺乏操作性,计算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满足不了新形势下管理的需要。大多数医院在核算成本时,一般只考虑消耗的材料、维修费用等内容,而对固定资产折旧、人员经费、管理费用等方面考虑较少。这样做不能反映医院的真实成本,也不能反映医院成本管理的真实情况,更达不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三、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实施
(一)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总体要求:全员性和全过程
全员性,就是医院的全部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医生、护士、后勤服务人员等)都要积极参与到成本核算管理中去,不仅要加强各级领导和财务核算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还要倡导全院职工树立投入产出与成本效益观念,相互监督、互相检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开支,最终为医院、科室、个人创造更高的效益。
全过程就是要求医院应对药品及卫生材料的采购、临床医疗服务、自制品的生产及医院经营全过程成本进行核算,医疗临床成本是成本及费用的最终归集分配对象。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医技科室(如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手术室等)、医辅科室(如器械维修组、汽车班、医务用车、供应室、挂号处、住院处、库房等)以及管理和后勤等间接服务部门均单独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相应的成本支出进行成本核算,记录成本从发生到最终分配到医疗临床科
(二)实施全成本核算的前提:
1.建立医院成本核算机构,配备并培训相应合格的高素质成本核算人员;
2.建立健全医院成本核算及相关的内控制度;
3.确定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内容、责任制度、原则、成本归集流程、成本分摊方法,制定相关的成本核算流程图和各种成本核算用表单;
4.制定医院相关消耗定额及内部服务(成本转移)价格;
5.建立健全医院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和控制办法;
6.编制并报批医院成本计划,安排组织成本计划实施;
7.记录、计量、收集成本核算基础信息;
8.确定各项成本费用的分配、分摊标准和流程;
9.按成本核算对象归集成本费用;
10.按相关规范、制度计算医院各项成本,整理成本核算资料,形成成本核算报告;
11.开展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
(三)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方法
科室成本核算简单的讲就是:科室全成本=发生的直接成本+分摊的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就是科室直接发生的办公费、消耗的材料费和人员经费等等。
间接成本是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逐级向下分摊的方法进行。医院一般进行四级分摊:公用成本分摊、管理成本分摊、医辅科室成本分摊和医技科室成本分摊。最终所有的成本归集到直接医疗科室。
一级分摊的是医院的公用成本,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将全院的公用成本分配到直接医疗科室成本、管理成本、医辅科室成本和医技科室成本;然后对管理成本进行二级分摊,包括管理科室的直接成本和一级分摊到管理成本中的公用成本。分配标准可以是人员比例,按照分配標准将管理成本分摊到直接医疗科室、医辅科室和医技科室;三级分摊的是医辅科室成本,包括医辅的直接成本和分摊的公用成本和管理成本,分摊到直接医疗科室和医技科室。四级分摊的是医技科室成本,包括医技的直接成本、分摊的公用成本、管理成本和医辅成本,分摊到直接医疗科室。通过四级分摊,就算出了直接医疗科室的全成本。
(四)医院全成本核算间接成本的分摊方法
医院全成本核算对间接费用进行四级分摊时,会面临着如何分摊,用什么标准分摊的问题。基本方法有四种。
1.职工人数平均法
职工人数平均法即按照各临床及医技科室的职工人数平均分摊医院间接成本。在分摊电费、水费等方面比较常用。此方法简单易行,但也存在很大缺陷。
2.总收入分摊法
总收入分摊法是指按各科室收入占全院业务收入的比例分摊医院间接费用。也是目前许多医院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3.收支结余分摊法
收支结余分摊法是指按各科室收支结余占全院总收支节余的比例分摊间接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方法实施的前提是该医院有一定基础和盈余。
4.直接成本分摊法
直接成本分摊法是按科室直接成本的比例分摊医院间接费用的一种方法。
上述分摊法在医院平稳、正常运行的理想环境下发挥着重要作用,财务人员在应用时,应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易于理解、便于操作,将多种方法有效配合,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冲击,医院的风险无处不在,当科室出现特殊情况,支出较大入不敷出时,医院就会通过院领导、财务负责人、科主任和护士长共同协商,采取行政手段或主观臆断来分摊科室应负担的间接费用。因此这些基本方法也具有其局限性。
四、全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
医院在对成本核算进行改革与优化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及其评价机制,从而强化对医院成本的控制。为此,医院应当将绩效考核与成本核算结合起来,将成本核算融入到医院各科室的绩效考核之中,建立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完善且相辅相成的绩效激励制度。通过此种方式激励各科室的发展动力,扩大科室的经营成果,并发挥科室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成本的控制,这样不但能实现医院员工的个人价值,还能使医院的经济效益与公益性得到高度融合与协调。
五、结语
通过全成本核算,能够客观反映医院各种成本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充分显示各核算单位的成本来源与构成情况,为医院进行资源配置与使用提供相应的量化数据支持,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等方面发挥导向作用,是医院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双赢的有效途径。(作者单位为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阳逻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