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

2018-05-14张梦迪

今日财富 2018年26期
关键词:邯郸市户籍制度失地农民

张梦迪

在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需要系统地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的推进机制问题。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以邯郸市为切入点开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展开研究,并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新型城镇化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制约了农业人口转移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推进城乡户籍制度一元化,取消城乡的区别,推动城乡共同发展。但是,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在我國根深蒂固,政策的落实也需要过程,多年的二元户籍制度已经严重的割裂了农村和城市的共同发展。农业转移人员长期居住生活在城市却无法得到城市的认同,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以及自身素质等都与城市居民存在着巨大差异,并且不能够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严重限制了农业转移人员整体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

(二)非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制约了农民市民化的速度与进程

非均等化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障碍机制。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所导致的社会保障、教育、住房等福利制度的差异化十分显著,使得生活在城市中的农业转移人员压力不断增大。首先是关乎自身的社会保险制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总量超过2.5亿人,20%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无法入读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邯郸市在农业转移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并且建立健全统一的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旨在解决农业转移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上学问题。在住房方面,大量农业转人口多居住在距离较远的城乡结合部的旧楼、工棚、集体宿舍,这些地方人口密集度高,存在着较大安全隐患,目前也尚未出台对农业转移人员购房的优贷政策。而要推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则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

(三)土地补偿过低导致被动转移人口无法在城市有效安置

邯郸市在征地拆迁过程中,也多以一次性补偿款的方式对被征地农民进行补偿安置。补偿安置款的标准偏低。这种一次性的补偿款并不是按照土地的实际用途、价格对被征地农民进行补偿,而是按照征地前的承包地的原用途进行补偿安置。一次性的补偿款并不能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长期来看,不利于没有正式工作失地农民生活的改善。

(四)劳动力素质不适应市场的就业压力

经济结构调整使得就业要求提高。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现代化和机械化的设备需要更高级技术人员来操作,而没有文化和专业技能的农民很难适应。城镇体系和功能不健全,产业发展不均衡也使得就业机会不均衡。邯郸市西部地区与产业园区和城市就业机会不协调。

二、新型城镇化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城市落户条件

加快落实户籍制度的改革,推进城乡户籍一体化发展。鼓励农业转移人员、异地就业人员在邯郸市落户,对其落户城镇给予住房优惠政策和发放补贴。对于城郊区的农业转移人员,促进其身份转化。

(二)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健全基本公共服务

在社会保险方面,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内,完善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制度,统一计费标准,健全医疗保险的异地结算制度,并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员纳入失业保险范围内,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失业后能得到失业保险金。

(三)健全政策法规,推行合理的土地补偿制度

对于失地农民而言,一方面,要改变不合理的土地补偿制度,完善土地管理利用的法律法规,保障实地农民的实际收益,为其养老增加积蓄。另一方面,建立完善失地农民在城镇再就业的长效机制,避免失地农民吃补助生活现象。

(四)加强就业培训,鼓励返乡创业再就业

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企业也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对雇佣的农民工定期进行职业培训,提高雇佣农民工的工作能力,使其适应因产业结构调整而不断升级的工作要求。其次,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增加就业机会。(作者单位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猜你喜欢

邯郸市户籍制度失地农民
户籍制度改革对流动人口的影响
杜宗朝作品
户籍制度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山东淄博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及对策
邯郸市命名8个青年集体为“邯郸市青年突击队”
邯郸市主城区道路交通拥堵分析与对策研究
论失地农民职业化的问题
二元户籍往事
论我国户籍制度功能的异化及其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