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待“海立举牌战”成国改新典范

2018-05-14张俊鸣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格力电器电气股权

张俊鸣

如果不是去年和今年格力电器的两次举牌,海立股份这家上市超过26年、行业略显平淡的老牌上市国企,恐怕很难引发市场强烈的关注。不管是大股东上海电气从原先全身而退到准备10亿元定增巩固控股权,还是格力电器以真金白银在二级市场上两度举牌争夺控股权,双方在一二级市场上的激烈竞逐,打破了以往国企股权划拨“一团和气”的传统模式,对于挖掘上市公司内在价值,促进资金向实体经济优势产业流动都有正面效应。未来这一案例能否成为国企市场化改革的新典范,更值得各方关注。

注意力经济:股权争夺挖掘内在价值

海立股份的“举牌战”起始于2017年夏天,大股东上海电气集团“比武招亲”,准备以公開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手上全部持股,但公告不到一个月又宣告取消;紧接着是海立股份的大客户格力电器在二级市场上大举增持到5%举牌线,并一度引发市场的炒作,股价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最大涨幅超过八成。第一回合的过招之后,海立股份的股价在今年2月回落到启动点附近,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但精彩的第二回合在今年4月底开始上演,格力电器在宣布不分红的同时,继续在二级市场上增持海立股份,直到近期再度触及10%的第二次举牌线。面对格力电器的不断增持,持股比例仅20%出头的大股东终于祭出反制措施,提出不超过10亿元的“一家定增”方案,一旦实施最高可能的持股比例将达到33.51%,格力电器通过继续收购二级市场股票实现“变天”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从格力电器今年不分红也要增持,前后两次举牌投入约10亿元资金的情况来看,对海立股份确实是“真爱”。这份“真爱”不是以往金融资本意图通过炒高股价获利出逃的短期行为,而是基于彼此之间长期合作,产业链上下游互补的深入了解。在增持的同时,格力电器也加大了对海立股份的采购计划,总交易额度从25亿元提升至80亿元,增长2.2倍。从这个角度看,格力电器此举并非“野蛮人”收购,而是市场化的产业链整合之举。

打破“一团和气”,仍需“君子之争”

虽然竞逐海立控股权的双方分别隶属上海、珠海国资委,但毕竟是同属国资系统,此次在股市上展开激烈争夺,也改变了以往上市国企股权划拨“一团和气”的传统。虽然有一丝火药味,但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股市的发展来说不是坏事,更可以为将来A股扩大开放之后,面临外资可能的举牌提前演练。

站在二级市场股东的角度来看,股价的上涨无疑是最实惠的,因此不少投资者为格力电器举牌叫好,对上海电气集团定增方案通过导致股权之争落幕感到担忧。而最大的担忧,在于定增价格。按照这一定增计划,上海电气想要把控股比例拉高到33.51%的峰值,需要增发约1.73亿股,对应的定增价只有不到5.8元人民币,虽然超过一季报4.92元的每股净资产,但只有A股股价的不到一半,和格力电器在二级市场的增持价也差距甚远。在笔者看来,如果要争取更多股东的支持,上海电气不妨将定增价调高到和格力电器增持价接近,显示对海立股份的“真爱”。此举虽然可能使定增后的持股比例未达到峰值,但却有利于方案的通过,此后还可以通过回购注销价格较低的B股的方式,来提升持股比例。

对于格力电器来说,有心将海立股份揽入怀中的话,很难对这一定增方案投赞成票;但面对公告中提及海立股份负债率较高、需要补充流动资金的诉求,格力电器也应当直面,提出新的融资方案让董事会和股东做参考,比如针对全体股东实施配股,或发行可转债等。双方堂堂正正地提出方案,既对己方战略有利,又要让上市公司经营向利益最大化发展,让全体股东为公司找到最优方案,实现“君子之争”。

树立“市场化”国企改革新典范

历史上,上海国企改革不乏异地重组的案例,如上海三毛的控股权划拨重庆轻纺集团、三爱富控股权转让给央企中国文发集团等。而此次海立股份的股权变动,不仅涉及两地国企之间的持股,二级市场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超过30%比例的B股,也不再被边缘化。未来控股权花落谁家,每一位股东无论持股多寡,都可能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这次“海立举牌战”不仅仅是一次上市公司控股权的争夺,更是全体股东参与到国企改革,以市场化方式树立新模式的契机。期待竞逐股权的双方能提出让上市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方案,也让中小股东的话语权得到凸显,树立全民参与的国企改革新典范。

猜你喜欢

格力电器电气股权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及变频调速技术应用探讨
浅析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
怎么看待美的集团业绩预告
电气接地和电气安全的问题
格力电器未来十年内在价值大探
格力电器扮演举牌方 引发交易所关注
公益股权捐赠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
格力电器开板
家族治理与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互动关系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