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培智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构

2018-05-14陈曦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小组合作构建

陈曦

摘要: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是一个学校转型的重要标志,建立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当今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就如何改善培智语文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够、参与度不足等现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增进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学习共同体”理论引入培智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构建 小组合作

随着培智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学习共同体”,也开始被老师们所关注。所谓的“学习共同体”,即学校班级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目的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

培智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能够创设一种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使个体学习和群体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和资源,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因此,将“学习共同体”理论引入培智语文课堂有着深远的意义。那么在具体的培智语文教学中应当如何建构和谐、互助、高效的学习共同体呢?

一、在培智语文课堂中建构“学习共同体”的可行性

作为特教教师,我们应明确地知道学生的未来需要什么,也明确地知道现在的学生应该怎样做。教师讲得再精彩,不贴近学生生活,学到的东西将不会为学生服务,知识也不能转化成能力。构建学习共同体,就意味着课堂是一种情感的课堂,意味着师生情感同时运动,相互碰撞,意味着它是促使学生以最佳心境投入到学习中的有效保证。

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在我校全面铺开。这种做法试图使培智语文课堂拥有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把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实现情感撞击,进行心灵对话,学会分享快乐。

我们的学生学习注意力短暂,学的慢、忘的快。在培智语文课上, 我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差异、班级人数、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不同,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班级分成几个组,每组4人,采用“圆桌式”座位,确定固定的合作学习伙伴,每个组都要有学生自己确定组名和组训。如“小草组”,组训为“团结协作,才会绿满大地”“白杨组”组训为“伟岸挺拔,力争上游是我们的追求”“星星组”组训为“星星组合,心手相牵,才会群星璀璨”。组名有深刻的象征意义,组训时时刻刻鞭策小组成员,团结奋进,幸福成长。在讲解《学穿衣服》这一课时,我让2组同学分别进行穿衣服比赛,并且帮助动作比较慢的学生进行穿衣服,这一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一来,对学困生和边缘生有所带动,老师上课就不会只顾及到智力水平较好地学生,而忽视了智力水平较差的学生。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关键在于优化组合,由于每个组的成员在活动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来科学组合“学习共同体”,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益,也有助于因材施教。

二、在培智语文课堂中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效果分析

在培智生活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学生的合作精神、协调能力及竞争意识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我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越来越强,同学之间更加团结,逐步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改善了人际关系,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

实践表明:在“学习共同体”中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培智生活语文课充满活力与生机,也是学生通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有效途径。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实现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重视“学习共同体”在培智语文课堂上的应用是新课标实施和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

三、在培智语文课堂中建构“学习共同体”的反思

在培智语文课堂中开展“学习共同体”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望也提高了,由过去“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此外,“学习共同体”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习共同体”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提高。

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不足,如教师组织课堂的难度加大,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强,否则,很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的混乱,以及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一些边缘生和学困生,这就有待做進一步的调查与研究,使“学习共同体”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袁志友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重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2]郑元钦 在自主探究中发挥历史“学习共同体”的作用[J]经验交流,2014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小组合作构建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作文评改“五步曲”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