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的“三重视”
2018-05-14田素霞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就读时间最长的一所学校。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利用常规性、研究性、探索性的教師与家长联系途径,对转化家长教育心理层次是有效的,但要真正达到联系目的,学校和教师还应形成“三个重视。”
(一)、重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所以,我们应首先转变家长的这种不正确的观念,通过交谈、讲座、书面联系、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文章等方法,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帮助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子女的表率。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都拍下了父母的形象。家长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有位学生,父亲晚上常外出跳舞、搓麻将。为此,父母常半夜吵架,结果这个往日活泼可爱的女孩变得心事重重,整天担心父母离婚,对什么事都觉得不耐烦。后来,班主任了解后,及时与其父母谈了这样做的危害,谈了一些教育建议,并给他们看了女儿写的日记。他们俩各自改变了自己的态度,终于和好如初,孩子也恢复了往日的活泼。
要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做到目标一致,观念一致。然而,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仍有少数家长只盯着学生的分数。为此,我们在家校联系时,就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分数观念,通过家长学校的培训、各种机会的谈话等,把学校培养目标、办学思想、教育观念等灌输给家长,提高他们的认识,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
(二)、重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要提高家长搞好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光提高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给他们信任与激励。我们在家校联系时,如果一味地进行批评与责怪,甚至把一切过错都推到家长身上,这不但不能使家长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且还会使他们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反感。只有让家长从你说的每句话,你写的每行字里都感觉到你是信任他的,他(她)是有一定能力与作用的,家长才会尽力合作。
在家校联系中,我们应注重对家长的信任与激励。家访时,我们应多采用奖励家访,即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就去家访。此时家长的心情特好,他往往感到这是他(她)跟孩子共同的光荣,心中更是充满希望与信心,老师若有什么提出与他商讨的,他当然坦诚相待,密切配合。书面联系时,也应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归功于家长,造成学生落后的原因首先划给老师自己。如学生进步了,我们可以这样写:“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在你的支持和努力下,你孩子获得成功了!”“你可真是个好家长。怪不得孩子这么有出息。”当学生犯了错误和退步了,我们能否这样写:“出乎意料。你孩子这次考试退步了,也许是因为我平时对他关心不够的缘故吧,今后我一定多关心指导。其实,你孩子是聪明的,只要我们家校共同努力,定会进步!”这些话,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教师对家长的信任与激励,家长参与教育孩子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三)、重视教给家长进行家教的方法
家校联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争取家长的配合。然而家长毕竟一般都不是教育工作者,许多人缺少家庭教育的方法与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家校联系时,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家长怎样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
方法指导要抓住机遇,要注意将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我们可以利用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做个实实在在的人,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何配合和帮助学校搞好教育等;可以通过家访、写便条、通电话、请家长来校等方法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家长所面临的问题,提出 有效的、可以被家长所接受的建议,指导家长解决问题。如有位学生,父母离异,外公外婆格外疼爱,百依百顺,连不做作业也舍不得说他一句,母亲则有点恨铁不成钢,有一次竟一气之下把他关在家里不让上学。结果,孩子常无缘无故缺课。后来,班主任王老师通过联系,及时了解了情况,耐心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恳请外公外婆别再这样溺爱他,恳请他母亲别再这样用简单的方法教育孩子,并提出了如何引导、教育的建议。这位母亲深有感触地说:“都怪我以前太心急,今后我一定多关心,多引导。”如今,这位学生进步了。
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在争取家长合作时,如果说提高认识是基础,积极参与就是重点,家教方法则是关键。因此,家校共育中我们应注意这“三个重视”。
总之,教师与家长联系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让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外的情况,以便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共同教育好孩子。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尽力克服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相威信,共同研究教育措施。同时,也可以增进和培养相互间的情感,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
作者:田素霞
通讯地址:山东省聊城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联系电话:13869535886邮编:252500
工作单位:山东省聊城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