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2018-05-14陈婷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情感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摘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阅读教学,践行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实践性与综合性课程目标。阅读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还要学生有良好的感悟能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语文;情感

“核心素养”成为近年来教育领域探讨的“热词”,在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是指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可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重要课题,而阅读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所以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中总结出切实有效的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丰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阅读教学存在现状分析

(一) 教学忽略阅读本质

很多教师在阅读指导上,过度解读文本而轻阅读,单纯地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吸收,比如很多教师单纯地要学生注意难词、难句的分析,却很少让学生真正去读去理解全文,有时甚至忽略教授学生针对不同题材的文章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尤其不注意结合语境的阅读方法培养。很多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只注重一些外显方式的指导,如教学生怎样朗诵、怎样分层、怎样概括段意、怎样提炼中心思想,这样一节课下来基本上是教师在讲重点、难点,而学生则丧失了阅读本身的过程和独特体会,并且缺乏更高层次的、人文的策略指导。

(二)对语文课文内容理解的单一化

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的理解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对课文的分析也照搬教学参考,教师自己并没有花多少时间去阅读课文和提出自己的新解,也很少鼓励学生提出新的看法和新的理解,学生一般则照抄或照背参考书的解释,长此下去,学生主体自主思考能力下降,想象力,判断能力也会跟着下降,而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随之而淡化。

(三)灌输式的教学

在较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们很难全身心地投入,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也不充分,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可以吸收、能吸收多少。这逐渐让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一个旁观者,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一)教师为导、学生为主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地位明显带有“文化霸权主义”的特征,总是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跟着自己走,想自己之所想、答自己之所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导就好,切忌把自己当主角,教师不应代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到的事,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并且让学生对老师形成依赖思想。学生的主体意识会被埋没,不会被激发,新课标的阅读教学的目的也很难达到。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尽量激发学生主动获得文本信息的能力,要努力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稳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等级分阶段有目的的训练,教师也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传授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二)把握教材、优化教学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它对学生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以及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有着熏陶渐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许多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对教材理解得不深刻、不透彻,缺乏对课文的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见解,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对教参解读的照本宣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面面俱到而不能抓住文章最重要、最适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这种教师只教教材,不用教材的情况是不能有效利用或开发教学资源的,那么也就无法实现有效教学了。

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挖掘和发挥语文教材的功能,要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过程的把控、教学内容的解读和教学取向的抉择等方面上进行精心设计。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其问题意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保证工具性学习材料掌握的基础之上,“言”“意”共生;教学方式要避免“识记生字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主旨”的僵化模式,针对不同文本进行个性化教学,实现字词句教学与文化素养提升的有机融合;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共同走近文本;教学内容上,整体把握,明晰教学主线,体现内容学习、文本解读的层次性;教学取向的抉择上,培养学生“多元解读”能力,透过语言文字解析,把握文本深刻的人文内涵,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完善,人文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加强指导、注重朗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要求,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独特的色彩和闪光点,而“朗读”是表现色彩和挖掘闪光点的重要途径。高效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如古语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强化朗读训练,读出文本意境,读出文本内涵,读出文本情感。

朗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以及功能,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叉或者交替运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特点以及学生实际,从学生自由朗读与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齐声朗读、示范朗读等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进行精心指导,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充分地将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动态语言,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走入文本、真情体验

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在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尤为重要的,它不仅是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所在,而且也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真正走进了文本,是否真正的体察了作者的情感及在文本中的感情倾向,这也将决定学生是否可以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并运用到自己在课外阅读及生活中去。所以在文本的解读当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要以情激情,引导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后要能把握住主题思想,感受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情感,了解作者通过文章传递出来的信息,比如,社会现象、审美观点、道德情操、意识形态、精神意志等,并能进行辨别,分清善恶或是非,准确作出判断。例如,当解读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观沧海》,通过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引导学生感受出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当解读到朱自清的《背影》,引导学生体验一段有矛盾、有和解、有抗拒、有理解的普通父子之情,并让学生从中引申的情感中结合自己的经验获得对成长、对父母、对生命的感受与体验。

综上所述,有效的阅读教学已不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训练答题能力的机械操作过程,更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整合过程,是“促进生命个体总体生成的过程”,是让学生感悟语文、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5.

【2】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

【3】于漪.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6.

【4】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与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2.

作者:陈婷

通讯地址: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潘田中学

联系电话:18318832923

邮编:514354

工作单位:丰顺县潘田中学

猜你喜欢

情感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情感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台上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