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放线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2018-05-14孙志洲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实验室检查剖检变化治疗方法

孙志洲

摘要:奶牛放线菌病也叫做大颌痛,是由于感染牛放线菌而发生一种非接触性慢性内、外源性人畜共患病,主要特征是颌下、颈部、头部和舌淋巴组织内出现慢性化脓灶和形成硬的结节肿胀。该病都呈散发,具有较长的潜伏期,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只要病牛出现骨质改变,会导致预后不良,只能够进行淘汰,应加以治疗。

关键词:奶牛;放线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8. 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3-0060-01

1 流行病学

侵害对象。通过调查发现,易感性最高的是2~5岁牛,尤其是气候炎热和换牙齿时容易发生。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尤其是患处发生破溃的病牛。污染的土壤、饮水和饲料中都存在放线菌病的病原,且其也是一种寄生菌,通常在机体鼻腔、口腔以及气管内寄生,还有一些在体表皮肤上寄生。在以上部位出现破损时,就会导致放线菌侵入其中,且会大量繁殖,并在此处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出现发病。

流行特点。通过调查发现,牛放线菌病一般具有3~18个月的潜伏期,且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春季发病率较高,往往呈散发性。

2 临床症状

病牛后期会大量流涎,無法正常或者充分咀嚼,经常吐草,舌底出现溃疡,颊部存在损伤。如果舌部出现发病,会导致舌明显肿大,触感坚硬,因此也叫做“木舌病”。病牛口内往往残留有饲草,散发腐臭味,一般排出混杂没有消化的纤维或者谷粒的粪便,时间久了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机体被毛粗乱、明显消瘦等。颌骨会发生肿胀,存在明显界限,无法移动,肿胀一般呈较慢发展,通常在骨体已经增厚,甚至难以咀嚼时才会被发现。有时肿胀会呈很快速度发展,只需要非常短的时间就会扩散至整个头骨。肿胀初期伴有热痛,后期痛感消失。随着病程的进展,病牛牙齿松动,甚至发生脱落,无法吞咽和咀嚼,缺乏营养,从而导致机体快速消瘦。有时皮肤发生化脓、破溃,有脓汁流出,并形成瘘管,经过长时间治疗也无法痊愈。另外,头、颈部组织也往往会形成硬结,但没有热痛感。

3 剖检变化

感染病菌器官的局部区域,存在扁豆至豌豆大小不同的结节样生成物,且这些小结节会相互融合而形成大结节,最后由于化脓性微生物大量增殖而形成脓肿。脓肿中一般存在乳黄色的脓液,其中则含有放线菌芝。在骨骼感染细菌后,会不断增大,如同蜂窝状,这是由于骨质稀疏以及再生性增生而引起。切面光滑,往往呈白色,其中存在细小的脓肿。还可发现有瘘管经由皮肤或者引流到达口腔。有时口腔黏膜上出现溃烂,或者存在蘑菇状的圆形生成物,呈褐黄色,质地柔软,病程持续长时间之后肿块可能发生钙化。

4 实验室检查

取病牛发生病变的组织或者脓汁中硫磺颗粒,放在载玻片上,覆盖另一个载玻片,用力将其压碎,接着加热玻片进行固定,通过革兰氏染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都能够看到不同程度的典型辐射状菌丝或菊花状结构,从而确诊为放线菌病。

5 治疗措施

碘剂疗法。病牛可内服碘化钾,犊牛每次用量为2—3g,成年牛每次用量为4~8 g,每天2次,直到肿胀完全消退。如果病牛症状严重,可静脉注射50—100 mL 10%碘化钠注射液,间隔1天1次,连续使用3~5次。一般菌肿体积较小时治疗1个疗程就能够痊愈,肿大时则需要治疗2个疗程。在用药过程中,如果病牛发生碘中毒症状,如食欲不振,机体消瘦,咳嗽,增加流泪、流诞,眼结膜发炎,皮肤发疹,皮屑增多,以及被毛脱落等,要停止用药1周,或者肌肉注射5支1 mL O.5%的地塞米松。

抗生素疗法。病牛可使用15支80万IU人用青霉素钠盐,添加在1000 mL 5%葡萄糖中,混合均匀后静脉注射,每天2次,也可上午进行1次静脉注射,下午进行1次肌肉注射,连续使用1周。需要注意的是,青霉素钠盐的剂量要足够,或者根据病情适当增加,以确保病牛体内的药物浓度在有效范围内。

手术疗法。病牛手术部位要采取常规消毒,接着将脓肿切开,排出脓汁和增生物,再使用10%双氧水或者1%高锰酸钾液进行冲洗,然后将浸有5%碘酊的灭菌纱布塞入其中,间隔1-2天更换1次,同时在伤口周围注射适量的2%鲁戈氏液。如果对颌骨形成硬肿,也可采取手术方法凿开肿块,排出脓液后涂擦5%碘酊。

中药治疗。发病初期,可取黄连、双花、连翘、生芪、花粉、黄柏各50 g,海带、海藻各100 g,红花、乳香、当归、没药、甘草各25 g,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加入250 mL黄酒为引,一次性给病牛灌服。药物加减:如果初期局部发生肿胀,热痛比较明显,或者舌部发生肿胀,要再添加荆芥、生地、郁金、防风各40 g;如果肿胀尖部或者中心发软,存在破溃可能时,可再添加牛蒡子、皂刺、甲珠各40 g。用药时,要先在患部刺人大宽针,进针深度适宜控制在3—4 cm,接着使用1%高锰酸钾冲洗,再用镊子将药物经由针口放入菌种内,一般1个月就可使局部干裂脱落,

猜你喜欢

实验室检查剖检变化治疗方法
肉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生与诊治
心理咨询方法的国内适用性问题发现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D—二聚体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创伤后导致心电图T波高尖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一例鸡新城疫病的诊断与防治
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常规实验室指标13例分析
牛前胃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一例仔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治体会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及实验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