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仔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治体会

2014-08-30曹元吉

湖北畜牧兽医 2014年4期
关键词:剖检变化临床症状

曹元吉

摘要:对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变化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仔猪圆环病毒病;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治体会

中图分类号:S852.65+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30-01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感染所致的一种新的病毒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播迅速,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最常见于6~8周龄的仔猪,极少感染乳猪。一般断奶后5~7 d开始发病,急性发病猪群中,病死率可达15%。耐过猪后期发育明显受阻,但常常由于并发或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而使死亡率大大增加,病死率可达30%以上。在饲养管理不善、恶劣的断奶环境、不同来源的猪群及不同年龄的猪混群、饲养密度过高及不良因素刺激仔猪免疫系统均可诱发该病。其临床特征为病猪体质消瘦、皮肤苍白、黄疸、腹泻、呼吸困难、衰弱、皮炎等;病理特征为全身组织器官炎性变化。现将1例仔猪圆环病毒病例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在2013年11月18日邳州市赵墩镇一养殖户来诊,其从外地购进仔猪512头,体重30 kg左右,7 d后发现仔猪突然腹泻,有灰色、黄色的水样粪便。按大肠杆菌病治疗,用过诸多药品治疗都控制不住,在发病8 d时死亡5头。猪圈舍通风不良、过分拥挤、空气污浊、大小混养,粪便满地。

2临床症状

出现厌食、精神沉郁、行动迟缓、皮肤苍白、被毛蓬乱、呼吸困难,咳嗽,55%猪只排水样稀粪,体温37.5~39.5 ℃,个别猪体表发红、发黄,腹下有弥散性紫色出血点,个别体表皮肤有豆粒大的坏死,体表浅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浅淋巴结较明显;贫血和可视黏膜黄疸。有两例病猪出现神经症状,有15例病猪病程长,分别出现了继发感染支原体肺炎、流行性腹泻和感冒。死亡率增高。

3剖检变化

该病主要的病理变化为患猪消瘦,贫血,皮肤苍白,黄疸。血液颜色变浅,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心肌发白,肺表面有块状突起,有灰褐色炎症和肿胀,间质增宽。肝肿大、淤血,呈暗红色。脾无明显变化,胃底有片状出血,肾肿大,水肿。表面有出血点,变性质脆,空肠、回肠充血,内有稀粪,恶臭。

4治疗措施

病猪每150 kg用抗病毒一号一代和80%黄芪多糖粉内服,连用两周。体温38 ℃以下的用双胆磺注射液进行肌注;体温38 ℃以上的一侧使用黄金甲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 mL肌注,首次倍量。另一侧用胺肽瑞注射液肌注,每支注射100 kg体重,连用5 d。病程短、治疗及时的病猪大多治愈,但生长缓慢。死亡率75%。要求在对病猪进行治疗时,加强饲养管理,注意保温,保持圈舍的清洁干燥等。

5体会

整体要提高养殖观念和饲养水平,进入高水准的养殖领域,成活率高,料肉比低,发病率少,回报高。圆环病毒病现在呈地区性流行趋势,潜伏期很长,一般只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渐近性消瘦,如无继发感染,则很少造成死亡,但一般新进仔猪由于捕捉、运输等应激,会加重症状,导致死亡率上升。刚进散养的仔猪采用保健预防措施:每袋超能速补拌料200 kg+每袋抑毒肽拌料200 kg,连用7 d,能很好地预防圆环病毒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控制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和流行性腹泻病等常见病的发生。合理的饲养密度,每平方米饲养了三头仔猪;改善空气质量,相对湿度<85%;猪舍温度控制和调整:3周龄仔猪为28 ℃,每隔一周调低2 ℃,直至常温;批与批之间不混群,特别是从外购进的仔猪不能大小混养,刚购进的仔猪还要进行隔离和观察,并且内服超能速补+盐酸林可霉素可溶性粉。

猜你喜欢

剖检变化临床症状
蛋鸡猝死症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与诊治措施
肉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生与诊治
试论犊牛腹泻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一例鸡新城疫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前胃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鸡法氏囊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