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石头布”游戏在三年级室内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018-05-14李莉廖勇
李莉 廖勇
一、设计思路
(一)教学背景,萌生行动
又逢下雨天,体育课的阵地不得不从操场转移到教室。当笔者走至教室门口,首先传入耳畔的是一阵阵叹息聲、抱怨声、不满声……走进教室,映入眼帘的是学生们坐立难安的情绪,想要出操场奔跑、跳跃的期盼……然而天公不作美。究竟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健康第一、以生为本、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孩子”?如何才能让学生也喜爱室内体育课?如何让室内体育课不仅有体育知识的学习,也有体育技能的渗透,还有体育活力的展现和趣味的拓展?这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二)把握学情,用好教材
三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基本形成,能领会学习要求、遵守学习规则,同时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特的主见,但是对学习内容与形式较为挑剔,比较喜欢尝试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
他们性格上喜欢求新、求异、求变,乐于参与群体活动,因而有节奏变化、速度变化、动作变化的练习更能激发起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挖掘、改编、创新老游戏的新做法、新功能收到令人欣喜的效果。基于以上学情,笔者采用游戏“剪刀石头布”与武术手型、步型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加入儿歌说唱的形式和肢体伸展的动作,并融入武术基本功的元素,分层次、分步骤地引导学生在教室里玩游戏、学技能。
(三)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让学生大胆、洪亮地说出儿歌,并结合儿歌完成动作;利用节奏的变化、动作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反应力和判断力;让学生主动思考并找到游戏与武术基本手型、步型的共同点,激发武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活动1:剪刀石头布——开合跳
1.学习儿歌
分开、并拢、分开、并拢,分分分;
并拢、分开、并拢、分开,并并并;
左手、右手、左手、右手,左左左;
右手、左手、右手、左手,右右右;
上上下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左左右右;
剪刀石头布……
(注:“左手、右手”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成“左边、右边或左脚、右脚”、“上上下下”可调整成“前前后后”均可)
2.练习方法
(1)教师演唱儿歌,并带领学生一边慢节奏说儿歌,一边用单手完成动作(图1-1)。
(2)当学生基本会说、会做后,适当加快节奏,并过渡到双手完成动作(图1-2)。
(3)激励学生挑战更快节奏,培养反应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4)当学生会唱儿歌、会做动作、知晓游戏规则与方法后,增加动作的幅度,让学生将位置调整到教室通道,用整个上肢来完成这个游戏(图1-3)。
(5)教师鼓励学生用下肢来完成游戏,调控好游戏的节奏和对动作规格的要求,通过快慢交替的变化和不断增加的动作幅度去满足学生不断挑战的心理需求(图1-4)。
(6)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游戏中的剪刀、石头、布和教师示范的武术步型:并步、马步、弓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并鼓励学生大胆进行交流。
(7)师生一起练习武术的并步、马步、弓步,并记得动作名称(图1-5~1-7)。
(二)活动2:剪刀石头布——土豆丝片
1.学习儿歌
土豆、土豆、丝丝,
土豆、土豆、片片,
土豆、土豆、丝片,
土豆、土豆、丝,
土豆、土豆、片,
土豆、土豆、土豆……
(注:前三句按顺序有规律地唱,后三句可由领头者随机地唱,以训练参与者的应变力、判断力)
2.练习方法
(1)教师提问:小小的土豆可以有些什么样的造型呢?
(2)学生回答:土豆丝、土豆片、土豆泥……
(3)教师带领学生一边唱儿歌一边玩游戏;形式有集体唱做、分组唱做、小组PK、4人一组分组游戏等;胜负判定的标准可以设定为比说做的一致性、完成的快速性、反应的灵敏性等(图2-1~2-3)。
(4)教师播放视频或示范动作:武术的手型——掌、拳、勾手;并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刚才的游戏和看到的动作有什么关系吗?
(5)学生大胆回答:土豆像武术手型中的拳;土豆片像武术手型中的掌;土豆丝像武术手型中的勾手。
(6)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观察和表达,并倡导学生要善于在玩中去发现、思考和学习。
(7)师生一起练习武术的掌、拳、勾手,并记住动作名称(图2-4~2-7)。
三、教学反思
伴随着下课铃声响起,一节室内体育课就在学生们的欢声笑语、意犹未尽中告一段落。课后,部分学生手拉着手说道:“来来来,我们再玩一次”“我们比比谁的冲拳更有力,谁的弓步更漂亮”“我要回去和我爸爸一起玩这个游戏”“我要回去教我妈妈练武术”……看到这些,你是否和笔者一样决定,以后的每一节室内体育课都要上得用心、上得精彩、上得让学生如此喜爱呢?其实,当遇到雾霾天气不适宜户外活动时,教师就需要思考怎样在教室或者通道等小场地上,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设计一些科学、实效的游戏,让学生“趣起来”,并在活动与游戏的过程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深化,让学生“想起来”,这样就能有效做到体育课的身心并育、健体育心了。奔跑,不一定只能在大操场,只要教师心中有爱,室内课也可以有上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