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体育教研活动的思考

2018-05-14张庆新张锋周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研高质量

张庆新 张锋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改革意见》)是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里程碑式的政策文件,提出振兴教师教育就是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这样一支教师队伍的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体育教研活动是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一种方式。高质量的体育教研活动是指参与者对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或课题进行有准备的教学与驱动式的观摩、有针对性的研讨与开放式的分享,形成一种敢尝试、敢出声、敢争论的教研氛围,进而促使不同角色的参与者发出不同的声音、迸发不同的观点、引发不同的思考、获得不同的提升。因此,如何创设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的体育教研活动,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思考的重点、持续的痛点。

“2018京浙中小学体育名师教学思想研讨与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京浙教研活动”)于2018年1月4-8日在京举行。笔者作为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结合京浙教研活动主题,对4种教研形式进行了比对分析(表1),结合多年来承担各级各类培训的负责人、授课教师、教研活动的指导教师等经历与经验,提出了确立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体育教研活动的主题及呈现方式的创新做法,以供同行商榷。

一、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体育教研活动主题的确立

创设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的体育教研活动的关键要素是确立适宜的主题,这直接关系到教研活动的新颖度、活跃度和实效度。此次京浙教研活动主题做到了以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生长点,以体育教育的先进理念为着力点,以体育教学的现实问题为突破点;实现了两手抓,即一手抓学校体育改革与体育教师专业的热点话题,一手抓学校体育工作与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原点。

(一)确定主题的生长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改革意见》明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如何全面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成为重要的议题,而体育教师如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创新意识与行为成为新时代体育教研活动的核心问题。

此次京浙教研活动的主体是处于成熟和卓越发展阶段的体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项背景,年富力强且正是承上启下的黄金年龄;多次参加省市级专项教师培训,在专业上有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实践成果,有非常强烈的成长需求与发展欲望,但对自己的实践成果缺乏系统梳理与特色形成,区域内的影响力还不够。基于以上考虑,活动确立了教育思想这一生长点,并力求突破。“京浙中小学体育名师教学思想研讨与实践”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此次教研活动的主题。

(二)确定主题的着力点:体育教育的先进理念

近年来,核心素养跃升为我国基础教育界的热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众人眼中借以推进学校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向的是学生应具备的面向未来自身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构成,是学生发展核心素養的珍爱生命、健全人格、社会责任等要点的重要体现,是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是体育学科培养学生独特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集中反映。

由此衍生出来的适合学生自身的自主的体育学习方式、适合学生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学生的体育生命教育、体育活动健全学生的人格等成为创设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体育教研活动的主题来源。

(三)确定主题的突破点:体育教学的现实问题

从当前体育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中确定体育教研活动的主题,能有效地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从体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确定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体育教研活动的主题途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发现体育教学中的“亮点”和“暗点”,把教研主题落在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如基于项目特性创设真实情境的体育课堂等;二是追溯教学疑难中的“本源”和“根源”,把教研主题落在体育教师教学的困惑点上,如体育教学方法选用能力的进阶指导等;三是捕捉现场看课中的“问题”和“难题”,把教研主题落在体育课堂教学的普遍点上,如提升小学生运动能力的有效策略等;四是抓住学生学习中的“应然”和“实然”,把教研主题落在学业目标达成的本质点上,如学生体育学习表现性评价的方式等。

二、中小学新时代高质量体育教研活动实施的载体

创设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体育教研活动的实施路径是设计类型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如以新任教师入职培训、卓越教师提升培训为例的培训型教研活动,以全国中小学体育优质课、优秀教师示范观摩课为例的观摩型教研活动,以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课例评选为例的竞赛型教研活动,以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专项课题研究为例的科研型教研活动,以新课标、新教材为例的专项型教研活动。而目前比较流行的具体呈现形式包括集中面授、远程录播、现场直播等。

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能激发体育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更深层次的是能有效提升体育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笔者以京浙教研活动采用的同课异构、交换课堂、智慧课堂、展示课堂为例,阐述4种不同教研形式中备课—说课—上课—看课—评课五大基本元素的主要特色和优势,以及对上课教师提出的要求与能力提升的要点。

(一)备课——检验教学设计的能力

备课反映的是一名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在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既体现了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两地名师代表在展示课堂中呈现特色鲜明的主题式教学),又反映了体育教师驾驭、处理教材的能力,如同课异构与交换课堂中呈现的小学四年级体操跪跳起和篮球高低运球的3种迥异的教学风格。

本次京浙教研活动的共性特点是均采用异地授课,只能提前10min接触学生。因此,“备学生”成为最大的挑战,也是检验授课教师在准备阶段学情分析方面的教学决策能力;需要掌握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小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能够在教学前10min或是在教学实施中快速进行学情调研、学生基本运动能力或是运动技能水平等学习准备的检测。

在创设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体育教研活动中,可以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主题,从田径类、大球类、小球类、体操类、民族民间传统类、新兴类运动项目中,根据各自的需求,结合封闭性运动技能项目和开放性运动技能项目的特点,在常规课内容中选取单主题、双主题、多主题的形式,围绕撰写一份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针对新任、熟练、成熟、卓越等发展阶段的体育教师,展开不同深度的研讨与交流。

(二)说课——衡量教学思维的能力

说课重在说理,是从教育学、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理论层面出发,把个体的、隐性的、用书面语言表达的备课构思结果,变成集体的、显性的、用外部语言陈述的备课思维过程。体育说课的要点与具体表现见表2。

本次京浙教研活动的说课是在授课结束后的5min呈現,说课重点在于小学体育名师各自的教学特色、教学理念、教学创新、教学反思。

在创设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体育教研活动中,可以重点抓上课前的说课,可采用分组说课与组间说课的方式呈现,以任务驱动式说课与点评的形式组织进行,即各小组组长负责确定发言人和不同专项的点评人,确保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与责任,具体安排首先是第一组的发言人就本组主题教学设计进行说课5~8min,其他各组的第1个点评人进行2~3min的点评;然后第二组的发言人与各组第2个点评人进行说课和点评,以此类推。

(三)上课——体现教学实施的能力

本次京浙教研活动采用异地授课的片断课(30min)与完整课(40min)的形式呈现,内容涉及体操、篮球、足球、田径、武术、民族民间传统项目等,共计16名小学体育名师代表授课。4节同课异构关注的是同一教材的不同处理方法;2节交换课堂关注的是点评建议的课堂即时融入;4节智慧课堂关注的是教学智慧的头脑风暴碰撞;6节展示课堂关注的是教学特长的多维全面展现。

本次京浙教研活动的创新举措是智慧课堂,采用现场抽题、集体备课30min、异地授课40min。这是体现一个团队在短时间、头脑风暴、分工协作、群策群力的作战能力。需要以特级教师为核心的团队,根据各自的特长推选授课代表,根据抽题内容进行教材的项目属性与技术特性的分析,快速完成目标设置与教学设计方案,完整展现课堂全貌,对团队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学智慧等方面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在创设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体育教研活动中,可以从不同的元素切入,展现不同类型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如实地与异地授课地点、开放式与封闭式运动技能项目特性、同课异构与同课同构或是交换课堂形式、不同教师特长、片段课与完整课的教学时长等的变化与结合而呈现不同的教研方式。

(四)看课——考察教学观摩的能力

本次京浙教研活动采用分组任务驱动观摩的方式呈现,即将现场参加活动的体育教师根据当日活动的体育课数分成4组或6组,要求分别针对当日活动的某节体育课进行深入观摩和记录。

在创设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体育教研活动中,看课采用的是以上方式,如针对体育教学精选时间分配、内容搭配、教师教法、学生学法、师生互动、学习评价、场地器材、组织管理、教师教态、基本功等10个观摩指标。每个小组选取其中一个指标进行任务驱动式观摩,在以往全课观摩、泛泛而看的基础上,针对某个指标进行深入细致的观摩与比较,并填写任务驱动观摩研讨记录表(表3)。

(五)评课——诊断教学反思的能力

评课是在任务驱动式观摩的基础上,针对各组自选的观摩指标进行分组研讨、主题发言与互动交流,由点评专家总结授课教师与评课教师的优缺点,同时就现场生成的一些火花、争论、质疑、问题进行10min左右的即兴微讲座,如本次京浙教研活动的评课聚焦在“跪跳起教学,分解在先?完整在先?”“篮球教学,技能为先?能力为先?”“学生能力,运动能力?思维能力?”“教师发展,运动专项和教学特长”“运动环境?真实情境的创设”等话题。

在创设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体育教研活动中,评课可以采用以上方式,建议在教研活动结束之后,各小组完成由观摩指标延伸出的研修小报告,同时上交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任务驱动式观摩记录表。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本次京浙教研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带给我们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此次活动,我们知道创设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体育教研活动是一种情境式学习模式。在这一学习模式中,参与者很多已知与未知的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来源、分析、诊断、解决均在体育课堂现场,展示了体育教师的真功夫,生成了体育教学的真问题,进行了体育教研的真对话,实现了学科专家的真指导。同时,创设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体育教研活动还是一种研修共同体学习模式,需要全体参与者共同协作与分工完成,每个人都扮演一定的角色和承担明确的职责,但不同环节中的角色与职责是随时变化的,是由组内成员互相督促学习、由各环节的任务驱动监控学习、由体育教师的智慧碰撞推动学习、由学科专家的专业能力引领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2018-1-20.

[2]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尚力沛,程传银.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构成及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2017(10):130-134.

[4]陈雁飞.做好体育教研工作的十个关键问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研高质量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