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体育课突发伤害事件的几个“第一”
2018-05-14张梅梅
张梅梅
一、重视“第一阶段”
案例:在1节体育课上,学生跑步结束后全身起了红点,皮肤发痒,脸上伴有痛苦的表情,教师及时将学生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为运动性过敏;1名学生跑步结束后出现呼吸不畅的现象,教师及时将学生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为运动性哮喘。此类突发伤害事件的频发,令人担忧,体育课堂安全问题成了困扰体育教师较大的问题。
剖析:运动性过敏、运动性哮喘等病状,都是因运动而引发的。以上案例都说明了是因为体育教师未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也有家长没有汇报或者向教师隐瞒病情等原因导致的,如果早知道、早预防,体育课堂不至于让体育教师如此被动和揪心。
对策:体育教师在第1节课前,应先对体育课常规做出严格要求,例举不安全事例警示学生。再从学校医务处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在班级微信群对家长说明体育课存在的安全隐患,力争通过私信了解掌握每名学生的身体状况。
在课前的准备活动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及神色,必要时及时询问,以便消除潜在安全隐患。课中,可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运动,使身体逐渐适应。如,在课中学生出现胸闷、气促、心慌、心痛、恶心、心跳突然加速、极度疲劳等状况后,应立即降低运动量,采取深呼吸、呼救等手段进行及时处理。
二、把握“第一时间”
案例:在冲刺跑教学中,有学生窜道碰倒了旁边的学生,导致其手臂骨折;羽毛球比赛时,学生网前扣球时,由于用力过猛不小心打到对面网前的学生,导致额头划伤;在篮球课上男生传球时砸到女生,导致其眼镜片划伤眼皮。
剖析:每节课开始前都应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每节课开始前,先提示本节课内容的安全防范,并强调保护方法。如,冲刺跑一课中,应提醒学生注意跑道的问题,告诉学生窜道的危害。如在“第一时间”讲明练习的注意事项和安全伤害的预防,学生就会有意识地保护自己和别人。
对策:课前可举例说明某些实例,引起学生的重视,也可以将教学内容巧妙化地严格要求,如,做出这样的要求:学生在跑步时,只能跑自己道次,否则成绩取消。此外,教师要掌握必要的运动损伤急救知识,了解皮肤擦伤、手指挫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骨折、中暑、低血糖、重力休克等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三、“观”注“第一时机”
案例:实心球课上,实心球里有细沙漏出,教师立即换掉漏沙子的实心球;有学生在做前滚翻动作时,总是倾斜身体,教师仔细观察后发现此生带了小刀具,立即没收。
剖析:“观”注“第一时机”,意为:观察学生的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即刻处理,将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中。如,教师发现实心球漏沙,教师“第一时机”赶到并替换了漏沙实心球,防止沙子漏到学生眼睛里,引发伤害事故;学生携带刀具,教师细心观察,“第一时机”没收了刀具,避免了伤害事故的发生。
对策:教师要做到“眼勤”“心细”,随时观察学生的行为举动,任何反常行为都可能引发意外事件,教师要“第一时机”制止,并得当处理,并以此警示全班学生,使课堂的安全隐患降低到最小。预防此类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师要做到:善于观察课堂动向,掌握好时机,控制事件的发展,课后及时总结、记录,对预防伤害事故的發生积累更多的经验,以便运用到以后的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