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析练习方法适切性 提升单元教学实效性
2018-05-14沈继光
沈继光
一、巧设方法,优化指导
问题1:《传切配合练习方法》一课中,强弱防守传切练习期间,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个别男生已初步了解通过假动作完成摆脱,但在练习中却因对抗的强弱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同,出现慢跑接球的现象。
建议1:组织示范,强调跑动节奏的变化。教师可以强调传切技术、摆脱动作,引导学生明确接球时节奏变化的重要性。
建议2:同伴提醒。在练习中同伴提醒练习者传球后加速摆脱接球,可在相等时间内,2名学生1组进行竞赛传切接球活动,适当增加练习者传切移动的距离,结合同伴的语言提示,加强练习者摆脱的移动距离。
问题2:《传切配合练习方法》一课中,教师为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巧妙地安排了练习方法:4对4对抗赛。但由于学生不熟悉规则,初期练习效果不佳,虽然在此期间教师及时提醒学生“不允许运球”,男生团队的练习取得了进步,但女生却始终因基础问题达不到预期效果。
建议1:调整进攻方式。进攻调整为4对3(1名学生至中圈传球发起进攻),以多打少,促使学生更好地运用传切技术。
建议2:降低女生得分标准。用传切方法完成进攻,球触及篮板即算得分。
建议3:调整女生练习难度。为了避免学生为了传球而导球,要求传3次球减少至传2次球,若以传切得分,则得2分。
二、合理连接,稳固提升
问题:《传切战术的技术方法》《传切配合练习方法》《传切配合战术的运用方法1》3节课的准备部分中,都呈现了点睛之笔的方法,即,课堂教学直奔主题,将传球与切入练习直接呈现。《传切配合练习方法》《传切配合战术的运用方法1》课中,教师更是将之前设置的单元教学练习内容进行有效连接,既对上节课内容进一步巩固和跟进,也充分达到热身的教学效果,引起了观摩教师的共鸣,这样的准备活动达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與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准备兼体能的要求。然而,有的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的强度和难度,不适合进行这种连接式的练习方法,以致热身效果会大打折扣,教师又该如何应对?
建议:单元教学课时的安排应注重有效衔接。教师应进一步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如遇到学生未达到预期的热身效果时,教师应及时调整难度,如,一传一跑练习时,可增加练习者的移动距离,提高学生的练习次数和密度,通过拉大距离或者增加强度的方式充分预热身心并达到学练的效果。
三、层层递进,构建单元
问题:本次活动从《纲要》的3个维度出发,从呈现的3节课来看,《传切战术的技术方法》为技术维度课程,《传切战术的练习方法》为体能维度课程。从课的递进关系的对比中,发现《传切战术的技术方法》一课中,练习强度高于《传切配合练习方法》一课,从课的结构设置来看,《传切战术的技术方法》一课仅设置了1次课完成教学,从学生的基础分析,较难达成教学目标。
建议:在单元设计中,可以多安排1节以传切战术技术、快攻战术技术和人盯人战术的技术课教学,或者在完成技术教学课后,及时安排“体能”“运用”维度的课时教学,这样的安排既能对技术动作进行巩固,又能对学生素质的锻炼进行强化。笔者认为适当调整内容顺序,强化教学时对技术维度的延伸,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通过在课中安排3对3篮球比赛,观察学生的技术动作掌握及运用情况的同时,兼顾发展学生的体能。
参考文献:
[1]顾海军.改进组合设计 提升教学效益[J].中国学校体育,2017(8):41.
[2]陈宗珊,刘宇楷.渗透“技体融合”设计思路 改变课堂体能提升方式[J].中国学校体育,2017(11):39-40.
[3]张益卿.练求得法 习求精湛[J].中国学校体育,2017(8):44.
[4]孙立同.初中篮球单元构建:基于运动特性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6(1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