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大学生创业教育需求的法律法规系统化构建
2018-05-14刘喆
[摘要]熟悉法律法规对大学生创业和创业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法律法规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宏观指导方向,有助于形成良好创业教育环境和深化法律法规的服务功能。法律法规的系统化构建需要基于创业教育的需求变化,从大学生法律信仰和维权观念出发,不断塑造正确的创业人格。围绕创业平台、创业资源配置、创业成果转化、创业法律法规援助等领域,不断推进法律法规系统化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过程提供坚强后盾。
[关键词]法律法规 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 系统化
[作者简介]刘喆(1981- ),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7-0075-04
大学生创业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教育问题,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建立科学合适的创业教育环境是推进大学生创业的基本共识,需要国家、政府、社会、高校等诸多层面的共同努力。面对大众创业的热潮,法律法规系统化构建要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确立清晰的政策指引,推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走向健康、理性和科学。
一、法律法规构建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思路
1.依托法律法规营造良好创业教育环境。法律法规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打造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支柱,可以对大学生创业形成正确引导,让他们了解自己,培养法律意识,真正“成为未来创业的主力军”①。第一,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法律法规师资队伍。围绕大学生创业形成专业化的法律知识体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操性强的法律指导。第二,建立丰富的创业实践项目体系。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要为高校创业教育实践项目“开绿灯”,及时提供良好的创业政策和信息,引导大学生通过创业项目了解市场、发现机会,并参与创业问题处理,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第三,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创业大环境。大众创业和大学生创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基于崇尚创业与创新、宽容失败和正确评价的社会文化环境,政府要积极利用法律法规等方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宣传,优化社会舆论和价值判断。
2.发挥宏观创业指导性和持续性作用。随着新青年一代的崛起,创业不再是当代大学生只能幻想的事情。而要确保大学生创业人才在创业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法律法规必须在创业宏观层面给予大学生长远、持续的支持,努力消除“雷声大、雨点小”的现实困境,要真正推进高校对创业教育的探索和改革,建立多种法律指导服务,让大学生创业帮扶落到实处。法律法规要明确大学生创业的社会定位和作用,引导大学生创业走向“抱团”发展,减少大学生创业因资源匮乏导致的困扰。创业指导服务是个综合性很强的工程项目,法律法规要将政府、社会、教育机构、大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多方参与、共同支援,缓解大学生创业过程面临的诸多压力。
3.提升推进创业人才培养的法律服务效能。随着法律法规系统化构建的逐步推进,法律服务成为人们维护正当权益、排除不法侵害、防范法律风险的专业活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涉及创业实体的登记注册、创业资金的筹集筹措、公司章程的编制、机构代码的办理等诸多事项,仅靠国家和各地区政府的支持,仍然无法形成良好的发展局面。“严格的法律要求和复杂的办事流程,很多时候会成为阻碍大学生创业进程的因素。”②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完善的创业基础能力,普遍是创业热情一过就“打退堂鼓”。要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法律指导和服务,逐步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帮助他们及时规避和化解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引导他们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不断激发创业热情。法律服务主要表现在为大学生提供国家、地区创业政策的正确解读,为大学生进行系统、规范、合理、准确的政策引导,形成宏观层面的“保护伞”。
二、基于创业教育需求的法律法规构建方向
1.深化培养创业法律信仰和维权观念。法律信仰的实质可以理解为公平与正义,这是社会良好有序的基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维权活动的推动和开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它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步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创业教育深化法律法规培养,可以激发大学生创业者对法律的渴望和信服,引导他们逐步审视自身的权利,建立以法律為基准的价值判断。“大学生创业法律维权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大众创业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成败”③,而法律法规系统化构建对大学生树立法律信仰和维权观念极其关键。第一,要从宏观层面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建立良好的法律法规应用“形象”。政府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服务法律体系,为大学生法律需求提供便利条件,消除大学生维权过程中对政府和法律法规的不认可、排斥态度。第二,要将法律法规与创业教育结合,追求实用性、针对性、开发性的核心指标,使法律法规深入大学生内心,从而全面助力大学生未来的创业活动。
2.完善创业过程法律法规风险防控。创业风险因素一直是创业教育极为关注的内容,法律法规系统化构建要深入剖析大学生创业风险影响要素,分析影响要素对创业的影响,逐步强化大学生创业各阶段的法律知识基础,“保证大学生创业成果能够在市场上获得生存空间,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长久发展。”④第一,构建大学生创业法律支持平台。实行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打造创业法律“引航人”,给予大学生创业前、中、后全过程的法律护航,积极为大学生面对的法律问题答疑解惑、排忧解难。第二,深入关注大学生创业财务风险规避。创业过程时刻需要关注财务问题,财务风险是大学生首要面临的风险因素,有效筹集启动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前提。政府的创业基金支持一般是大学生创业财务的来源,要构建严密的创业财务风险内控体系,规避金融市场的风险,格外关注大学生创业体系的“现金流”监管。要明确创业过程中所面对的风险复杂多变,且突发性很强,加之市场环境下各种因素更新快速,很难用同一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因此,大学生在创业中要做到主动防御、事中控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风险法律法规防范理念。
3.融合道德培养塑造正确创业人格。创业人格塑造是创业教育的根本方向,创业人格的缺失会给大学生带来惨痛的创业教训。法律法规和道德教育更强调大学生对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的主动适应性和创造性,能给大学生以积极的创业人格影响。法律法规素养在创业人格中表现为一个人对法律法规、政策条例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而且法律法规素养与传统社会道德关系密切,二者都是调节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创业教育中结合法律法规内容和道德培养,为大学生创业人格培养增强稳定性。法律法规系统化构建要与高校道德培养形成良好的互动,形成外在的强制性法律素养和内在的自觉性道德素养,将法律法规逐步内化到大学生生活习惯中,最终影响和指导其创业行为。“结合高品位的法律道德文化,建立愉快向上的教育影响,可以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催人奋进,并逐步转化为创业‘生产力,促进学生创业的良好发展。”⑤
三、基于创业教育需求的法律法规构建措施
1.围绕大学生创业平台和资源配置管理。创业平台和创业资源配置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础,法律法规系统化构建要注重务实性、科学性,深入解决创业平台和资源配置的问题,特别是各地区政府要研究创业优惠政策、扶持办法,全面结合部门职责,优化法律法规,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思路,进一步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项目和进行自主创业。第一,创业指导服务方面,政策法规要积极支持创业培训活动和创业师资建设,丰富创业平台项目,针对创业项目咨询、创新项目支持、创业全过程跟踪等服务,构建法律法规与创业活动的无缝对接,深入提升大学生创业平台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创业信息通道方面,梳理创业平台与行业协会、科技组织、政府部门、人力资源、金融投资等各方面的信息沟通,创业平台要为大学生创业想法提供可能性,法律法规要为大学生创业想法的快速转化提供方便;第三,创业资源配置方面,要摒弃陈旧的资源配置理念,强调资源配置程序的正义优先性法治理念和思维,确保资源配置的标准、条件、原则的透明性和公开性,真正服务于大学生创业需求;第四,创业资源渠道方面,法律法规要有利于多元主体参与到创业资源构建中,消除传统的“硬性”标准划定,积极推进创业资源构建适应当代大学创业复杂多变的需求,特别是要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承担的范围,其他部门则应广泛吸收多元主体力量。
2.完善创业创新成果转化法律支持体系。创业成果转化是摆在大学生创业道路上的极为关键的问题,因涉及诸多因素,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阻碍重重。为了围绕创新成果转化取得长足发展,各地区政府都在积极出台创新成果转化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在企业投资、税收、奖励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如优先解决创新人才落户、住房、子女上学等问题。法律法规系统化构建要积极围绕创业创新成果转化全过程。第一,加大国家财政支付和转移力度,鼓励政府补贴的措施开展,提升创业成果转化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应不断修正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大学生以知识型、创新型成果的方式实施创业,实施大学生创业创新成果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创新创业成果专业的风险”⑥;第二,注重市场调节作用,强化行业联盟建设,坚持走出去的战略,要让创新创业成果直接接受市场竞争环境的考验,减少创业过程中的“学术导向”现象,而不能让创新创业成果仅停留在论文层面,法律法规系统化构建要积极应对创业创新成果市场化,关注创业汇报机制的完善;第三,强化高尖端创业创新成果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创业成果转化的良好推进方式,围绕高尖端创业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全过程的激励支持,对于高尖端创新成果实施“企业荣誉”激励方式,提高创新企业和创新科研人员积极性,同时配合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激励制度,让创业创新成果最终成为现实生产力的“催化剂”,法律法规系统化构建要抓住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迅猛势头,发挥根本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3.强力推进大学生創业法律法规援助制度。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肯定会面临诸多的风险和挑战,而法律法规恰恰是大学生维护自身利益、保障顺利创业的有力武器。熟知法律法规已经是创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熟练应用法律法规更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依法维护自身利益的整体表现。法律问题专业性非常强,大学生创业中一旦涉及法律法规问题,必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创业的平稳发展,因此要完善法律法规援助制度。第一,始终坚持提升创业大学生自身的法律素质。大学生创业法律法规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法律援助效果,对于提升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有很大作用。在高校创业教育初期,就应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创业信贷和创业价值观念,同时注意各种法律法规课程的引入,完善大学生创业法律法规知识体系。第二,完善法律援助范围。从基础的创业法律法规资源到日常经营管理,帮助创业大学生应对常见的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劳动关系纠纷等,积极协助他们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和运行体系,提升创业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第三,改变法律援助方式。传统单纯的输血式援助,对于企业发展并不是非常有利,应基于造血式原则,促进企业及时总结并提炼发展经验,构建“利于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⑦,从而使得法律援助既能更加有效,又能及时转化为内生动力。第四,多元化法律援助收费。大学生创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运作,短期内实现收益是比较困难的,法律援助收费可以采用多方承担的形式,诸如企业承担一半、政府承担一半等方式,客观上减少大学生在面对法律问题时不愿意选择援助的心理。
法律法规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素养,也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创业必须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遇到法律法规问题在所难免,熟知和熟练应用法律法规对大学生创业成功影响很大。一方面,创业教育需要顺应创业实际需求,逐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应用能力,进而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另一方面,法律法规系统化构建对于大学生创业是一种有力的保护,能够围绕大学生创业教育需求,积极改善创业环境,全面提高创业教育水平,促进大学生和谐创业。
[注释]
①肖中华,邹雄智.“大众创业”背景下大学生法律信仰培养路径探讨[J].企业经济,2016(4):189.
②陈小花.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法制教育的缺失与完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84.
③兰冰芯.“互联网+”创业浪潮下培育大学生法律维权观念的意义及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7(1):66.
④谭福成.大学生创业成功影响要素及有效规避风险的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6(5):30.
⑤盛波.在创业教育社会基地建设中加强主体性道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33):62.
⑥陈宇翔.大学生创业的法律保障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4(10):45.
⑦陈池,向云发.外部援助、市场精神与内生动力——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创业的例证[J].商业经济研究,2016(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