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进行低年级音乐教学

2018-05-14苏海荣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旋律音乐语言

苏海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兴趣,才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之一。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音乐教学要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好动、好奇、好胜、形象思维较发达的心理特征,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爱好。

一、设计有特色的教学常规,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

音乐教育应当设计艺术性常规。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突出音乐课的特点,并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我在教学中设计并采用了一些有特色的教学常规。

1.采用丰富的“电子琴语”。如用“1”表示“起立”;用“2”表示“请坐”;用“ 和弦”表示“请安静”等。

2.恰当地运用“体语”。如在演唱中,用慢慢地抬手表示“渐高”;嘴角微微上扬表示“欢快”;左右轻偏头表示“活泼”等。

3.把语言、音乐及舞蹈的基本动作融合起来,设计出“师生问好歌”、“表扬鼓励歌”等。这些教学常规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其次,要创造和谐、愉快、活跃的教学气氛与教师在课上的情绪及师生情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上课时要有饱满的热情和与音乐作品相符的感情,要使自己的语言、范唱、演奏及动作都有生动的感情色彩。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时,学生自然会在教师的熏陶下出现轻松、愉快、乐于学习的情绪。教师应该微笑看待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的应该永远是朝气和热情,只有这样,才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低年级音乐教学的课堂教学形式

1.肢体语言

音乐要素是听觉形象,而肢体语言是动觉形象。教师在音乐表现要素教学中巧妙地调动肢体语言,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的理解。其中,通过敲击动作体现节奏,通过律动动作体现旋律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做法,让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完成由声音感知到节奏感知的过渡。例如:《两只小象》一课中,可以启发学生小象怎么走?大象怎么走?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大象的步子大所以就慢些走,而小象的步子小,所以要快些走。并让学生模仿着走一走,这样利用肢体语言就把本课的节奏轻松的打出来了。

2.听觉训练

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如: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先让学生听一些钢琴上的单音,通过音色低沉或尖锐的变化,让他们分辨音的高低,在巩固单音的基础上再进行听双音、进而进行听旋律的训练。而对于那些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说,在巩固前面知识的前提下,可以让他们在不同的调上听一条相同的旋律,并让他们用纸笔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加强他们对音调的认识。

3.绘画表达法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启发学生创造性的进行艺术表现,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利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的起伏、变化,这些画虽然不能像美术课那样追求画面的高质量,但它却能促使学生更完整、更准确、更深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理解音乐。例如,在教学《苗岭的早晨》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边聆听边画画,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本课的预期目的。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

一位音乐家说过“音乐是不能用语言解释的,而是需要感觉。”这里的感觉其实就是乐感能力的潛在意识。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在牢固掌握音乐基本知识的同时,利用已学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如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作品风格等。这种分析音乐作品的本领就是理解能力。在理解的过程中,慢慢地把音乐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可以用教师自己的方式去表现该段音乐。如,我们在学习《我的祖国》时,首先让学生完整的聆听一遍全曲,让他们对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第二步可以先让他们粗略的学习这首歌,等他们大致会了以后,教师要向学生说清楚歌曲的旋律走向,作品的风格,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理解以后再教学生唱这首歌曲时该有的正确的呼吸及力度等,让学生在这些基础上带上自己真实的情感,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把它完整的表现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让低年级学生对音乐的自然情感上升为理性的情感,要让学生的心理尽快地被音乐所感染,尽快地进入音乐的情景之中,同时要在感染中悟出其理性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用合适的声音、肢体语言等表现出来,使音乐教学变得有灵气,有动感,有乐感。

四、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

音乐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和技巧,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活动。如通过律动、舞蹈及使用节奏乐器伴奏等活动,进行节奏训练;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音高、音色的训练等等。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歌咏比赛、器乐演奏比赛、音乐技能竞赛、文艺晚会等课外文艺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要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得到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旋律音乐语言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给你的信
音乐
7月,盛夏的旋律
我有我语言
大地的旋律
语言的将来
音乐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