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讲评地理试卷的效率

2018-05-14蒲慧辉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鹅卵石气压气候

蒲慧辉

很多次的考试,相同的知识点或同类的问题出现,老师讲了若干次,为什么还会出现错误,尤其是高三的学生,作者本人反复思考,多方求证,并通过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尝试,根据不同的情况,总结出不同的方法。具体如下。

一、广种广收

考试过后,让学生把每题出现的知识点尽可能的写出来。这题从哪些方面考了,还可以从那些方面出题。通过总结知识点,推断自己做题的准确性或正确率。根据老师改过的试卷,自己纠正总结。不懂的或掌握不牢的地方,向其他人请教或看书搞懂。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2)B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按自上而下顺序)、

和。

(3)A图、B图所示都是狭长型的临海国家,导致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4)当P1地盛行西南风时,P2地的气候特点是,流经P2地的主要洋流是

这题考查内容是:气候的类型、分布、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和特点,,包含了气候的基本知

识,如何做这道题呢?(1)根据纬度范围确定可能的气候类型,图A10°-20°可能是热

带草原或者热带季风气候;(2)图B20°-50°,又是大陆西岸,可能有热带草原气候、热

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再根据经度判断,图A105°E应是在亚洲的东

南部,亚洲的东南部是东南亚,图A的国家是越南,应是热带季风气候;图B的经度是70°

W,纬度越往南越大,是南半球和西半球,得出是南美洲的智利,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东

部安第斯山脉阻挡了东南信风,成了背风坡,因此20°S-30°S是热带沙漠气候,30°

S-40°S是地中海气候;40°S-50°S是温带海洋气候。(3)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理位

置、下垫面、气压和风带以及人类活动,具体到本题是海陆位置的东西两岸,海陆热力差异,

风压带的移动,洋流和地形中背风坡,(4)P1盛行西南风时,说明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

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意味着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是冬季,P2的冬

季受到西北风的影响,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

通过这道题,基本可以把气候的相关知识复习一遍,以往的地方,可以温习一下,遇到类似的问题,继续这样做,难点就不再是难点了。更何况气候是高考的重点。如果每题都这样做,不仅是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是以点代面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二、小组合作讨论

通过小组的讨论,大家发表看法。发现别人的优点,自己考虑不到的地方,向同学请教,或者小组同学之间的质疑,相互的讨论和辩论,使知识越辩越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常用的方法之一。图8中的示意图可表示某些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读图8,回答1~3题。

1.如果该图為热力环流模式,MN为下垫面,则

A.甲处气压高于丁处B.风由甲处吹向丁处

C.丁处气压高于丙处D.甲处的气压低于乙处

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MN为下垫面,则

A.甲处代表陆地B.环节④代表地下径流

C.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D.人类活动对环节③的影响最大

3.如果该图为季风环流

A.若此图代表东亚冬季风,则④的风向是东北风

B.若此图代表南亚冬季风,则④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若此图代表东亚夏季风,则④的风向是西南风

D.若此图代表南亚夏季风,则④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就题论题:小组成员之间,看题目,发表自己的答案,针对疑点,发表大家的看法,最后得出结论,或者意见不统一时保留意见,向老师或其他人请教

推广延伸:这个图已经有了3个题,让小组讨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出题。

通过小组讨论,道理越辩越明,加深大家的印象和对知识的理解,建立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集体团结的意识;还把相关的知识可以向广处发展,把类似的问题罗列出来,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扩充知识的广度。

三、反思错题

从错误的答案,反思自己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到底错在哪里,是审题不清造成的,还是知识的遗忘,还是根本就没有掌握相关知识点。清楚自己的问题后,及时把相关的漏洞补上。避免以后再出现相同的错误。

四、重复是复习之母

老师讲过之后,自己再做一遍,过一个星期,再做一次;两个星期再做一次,一个月再做一

遍,反复做这套试卷,直到这套试卷彻底掌握。

五、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背这道题的答案,即使没有弄懂,反复的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定会弄明白

六、设置“陷阱”

针对重点问题或普遍性的问题在讲评试卷之前,提醒学生,老师有讲错的地方,如果有人发现,全班给予奖励;发现不了,意味着没有认真听讲,或者没有听懂,给大家以惩罚。随着学生适应之后,出其不意的故意犯错误,看学生的反映或质疑。比如:宁夏瓜农在瓜地里铺上一层鹅卵石的作用。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鹅卵石遮挡了地面的太阳辐射,地温低,晚上,鹅卵石就阻挡了地面的长波辐射。是温差减小,再把答案展示给学生①减少蒸发,保持水分;②增大气温日较差,利于积累有机物,提高瓜果品质。让学生相互讨论。错在哪里,为什么?学生就会发现忽视了鹅卵石吸收太阳辐射,加上鹅卵石之间的空隙大,它们本身吸热快,传给地面,地面升温更快,晚上鹅卵石散热快,地面迅速降温。通过“陷阱”,看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以及上课的专心度。

总之,通过一张试卷,不仅仅是试卷上试题的内容掌握,还可以不是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加以延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鹅卵石气压气候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美丽的鹅卵石路
你会后悔
低估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近40年玉树地区地面气压变化特征分析
全程健康教育对高压氧治疗引起气压伤的影响
气压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