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2018-05-14魏香凤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广陵诗题孤帆

魏香凤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体验情感。

2.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猜谜游戏,听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他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说他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杜甫说他“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人们盛赞他为“诗仙”。

生:李白。(出示图片)

师:大家认为他猜对了吗?

生:对了。

师:谁来背一下李白的诗?(一个思乡心切的李白,一个重情重义的李白)(预设》)

和大家分享一句话“黯然销魂者,为别而久已”。

师: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送别诗,往往便在此时产生,带有浓烈的情感,千载不变,动人心魂

师: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注意 陵(耳在左边表示土山,高起的土山如阴、阳、隔;右边表示都城,如邦、郡、郊、都)

二、循序渐进,读懂诗题

师:题目共有十个字,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字眼重要就重读哪那个词,试着读一读吧,同学们。

师:从题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生: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师: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别,或三名一别。(手指课题)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 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年龄差距不是问题,一样的酷爱自由,一样的潇洒飘逸,使他们互相仰慕,情投意合;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诗才出众,使他们相间恨晚,无话不谈。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遍题目吗?

对,我们这才算真正“读懂诗题”。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

三、自主学习,读通诗句

師:读懂诗题了,我们再来看看诗的内容,大家读诗前,谁来讲讲读古诗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要读出正确。

生:还要读出节奏感。

师:那谁来给大家读一下?

师:没有错别字,但是节奏感稍弱,谁再来?

师:有那么点意思啦,注意师在读的时候注意节奏和韵味。平长仄短。

先听老师读一下(范读)

师:自己试试

(师生合作再读)

师:是不是比刚才有味道啦?

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师:诗读得这么好,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书上的注释。借助注释,我们就可以逐字逐句地读懂古诗,不懂得在下面画上横线。

同学们,先自己学一学,再把你读懂的句子说给同桌听,等一下老师可要考考你们呀!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先看一二句的意思?(读出)

师:谁西辞?(孟浩然向着西辞行)

师:那么第二句呢?在汉代,广陵叫扬州,那怎么就是下呢?

(师边板画边解说:)滚滚长江水由西向东流,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边的黄鹤楼(板◎),要到东边去(板◎),这就叫“ ”。

(拿出黄鹤楼图片和扬州图片)哪位同学帮老师找出它们的位置?

(黄鹤楼简笔画)

(扬州简笔画)

师:读得真细致。三月的扬州是什么样的?诗人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烟花三月。谁能描绘一下烟花三月的具体景象?用一个词语。

生:繁花似锦。

生:烟雾迷蒙,花红柳绿。

生:百花争艳。

师:那能不能读出你的理解。

师:后两句什么意思?说说哪儿不懂?(尽,消失了,看不见了,消失在那里?水天相接的地方?唯见?谁在看,为什么再看?)

师:船渐渐远行,我们再读全诗。

五、展开想象,体验诗情

师:理解诗句的意思后,还得读的通透,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

师:从要去的地方、出行的时间、送别的地点、旅途是否顺畅四个方面想一想此行对于孟浩然而言是好还是坏?作为好朋友的李白,这两句应该如何吟出?(ppt出示)

生:说

师:孟浩然到扬州,这对忘年好友不知道什么时候再相见,李白心情怎样呢?

生:不舍

师:从哪里看出?

生:孤帆 尽 唯见(预设)

师:目送友人远去,李白在黄鹤楼上心驰神往,看呀,望呀,他究竟看到了什么?

(板画孤帆,书写“帆尽”)

师:长江,当时的水上交通要道,千帆过尽,怎会只有孤零零的一只帆船?

(板画众帆,突出孤帆。)过尽千帆皆不是,心中有孟浩然。

师:“我的心里只有你—孟浩然。 江帆点点,只见一帆,船不见了,我看着帆,帆不见了,我只看见长江水流呀流呀送你到扬州。”

师:李白看见的仅仅是滚滚流去的长江水吗?

生:不是只有江水,还有对朋友的感情。

师:李白独立江边,久久凝望,他的目光,他的心紧紧与朋友相随。他们真是“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帆尽,“情未尽”(板书)我们再来诵读,想象景画,体味离别情。

师:阳春三月孟浩然顺留下扬州,李白伫立江边送别,多么真挚的情意,多么感人的画面。

师:我们已体会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看着好朋友乘着帆船渐渐远去,心中感慨万千,吟出这首送别诗吧!女同学先来。

女生齐读。

师:这是柔情地相送。男生来读一读。

男生齐读。

师:这是豪壮地送别。

师:一起来吧!能背就背,不能就读。

生:背诵

六、拓展

师:大家通过查阅资料已经知道。李白和孟浩然的交情很深,这不,李白后来又为这次送别写了一首五言诗,不过老师让它残缺了,请你尝试补全吧,补全的根据在哪,开动脑筋哟。(出示课件

生补

师:大家补得都很好,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很厉害了。来,一起读一读原诗(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师: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读读,也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从这首诗里你体会到什么?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江下行》的意思。

生:去年我送老朋友孟浩然到扬州去,在长江边的黄鹤楼为他送行。眼看着船走远了,我对老朋友的心意也随着江水去了。

板书设计:

猜你喜欢

广陵诗题孤帆
广陵潮:海上明月共潮生
李白“孤帆一片日边来”当代歧释之新解
在小五圩喝茶
三峡大坝
临江仙·远望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品味诗歌情感四密码
唐代试律诗诗题用典与唐代史鉴思想
小学古诗词教学“三步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广陵”与“扬州”